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湘鄂渝黔边区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孝英  向政  邹炜 《体育科学》2004,24(6):17-18,21
通过对湘鄂渝黔边区8个市县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边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据此提出:1)开展大众健身活动必须与本地区传统项目相结合,开展活动必须与边区商贸相结合;2)开发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必须使边区的民族体育活动与边区旅游业相结合;3)增加边区居民收入,转变消费意识才能逐步缩小边区居民与经济发达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0,(10):15-16
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后,我们撒出好几个解放区,如浙东、苏南、皖江等区。高邮是地处苏皖边区最南端的县城,是撤退人员来到苏皖边区的第一站,招待所里住满了各地区过来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01,(1):22-23
1946年我在高邮工作。高邮是苏皖边区二分区领导单位驻在地,处于二苏皖边区最南端,和仍在国民党控制下的扬州相邻。在国共和谈期问,双方邮件的交换也在这两地间进行。  相似文献   

4.
沈飞  徐世昌 《收藏》2006,(6):96-97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晋东南后,以太行山为依托,向冀豫平原发展,开辟了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各一部分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了巩固边区,发展边区经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迅速创建了抗日根据地银行——冀南银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湘鄂渝黔边区体育旅游开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湘鄂渝黔边区存在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政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环境等优势,并对此优势条件提出开发体育旅游的措施,为湘鄂渝黔边区的体育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甘肃省华池县南梁荔园堡成立。为了发展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当时担任边区政府主席的习仲勋同志亲自发动群众在荔园堡的转咀子,办起了陕甘边苏区第一所红色学  相似文献   

7.
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人口远低于我国农村体育人口比例,体育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很不完善,体育组织管理经费来源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农民体育意识淡薄,经济基础薄弱、体育消费水平低;地理位置限制是影响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体育活动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农民享有体育活动权利的法律、法规,为农村提供专职体育工作人员编制,开展多种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以促进湘鄂渝黔边区农村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说描写了金凤,拴柱及金凤姐等人的婚姻爱情生活,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边区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的体育发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该地区520名农村妇女进行实地调查,对影响该地区农村妇女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参加体育活动意愿、体育设施、家人的支持、政府宣传和组织是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体育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提高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体育行为认知,家庭、社会和政府部门积极支持农村妇女参加体育活动,通过扩大宣传、积极组织农村妇女体育活动、不断完善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阐述了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湘鄂渝黔边区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的可行性,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和湘鄂渝黔边区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中美两套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国家体育标准>在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学习目标的设定、运动的教育与人的社会化进程及体育与促进健康等几个方面值得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去学习、借鉴,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有着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1,(10):144-144
李娜连续第二年在美网首轮出局;状态正盛的新科温布尔顿冠军科维托娃也没能闯过女单第一轮:强势复出的小威以连续6场直落两盘的完胜杀进美网女单决赛,冠军志在必得,不到20个小时之后又连丢两盘完败低调的澳大利亚姑娘斯托瑟……  相似文献   

17.
加强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提出为实现新世纪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文化必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形成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到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试论体育意识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9.
道家体育、教学传统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先秦道家体育、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对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育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实施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选项分层”的教学改革方案,并且通过在教师、教材、内容、场地等结构方面的改革,能够使体育教育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