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桃生 《收藏》2011,(11):72-81
民国时期景德镇在陶瓷产业、陶瓷教育、陶瓷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在景德镇干年陶瓷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2.
大漠行者 《收藏》2009,(12):156-157
瓷器中的高足杯究竟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生产和使用的说法不一,但高足杯盛行于元代这个说法没有争议。传说元代统治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为了在马背上饮酒牢稳.才习惯使用高足杯这种酒具。  相似文献   

3.
邵红 《收藏》2013,(12):105-107
祭窑神是景德镇窑业历史上形成并世代传承的民间祭祀习俗,是列入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产生于景德镇古老的里弄之间,反映着烧窑业工匠们的一种祈愿,地域性和行业性极强,为景德镇的一种草根文化,一种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4.
杨俊艳 《收藏》2016,(10):89-99
民国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时期,也是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  相似文献   

5.
尹青兰 《收藏》2014,(3):62-66
明正统至天顺年间,千戈不息,灾荒连年,朝野动荡,景德镇瓷业受到干扰。这三朝带有绝对年款的瓷器传世很少,以前人们对这段时期的产品面貌认识不清,故被一些陶瓷史家称为“空白期”。这是从官窑烧造的立场来看,但向以瓷业为生的景德镇,这30年来的窑烟却从未中断过。不仅如此,其时景德镇民窑生产极为兴盛,几可与官窑相执牛耳,否则的话,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1,(12):150-151
珐琅彩瓷在清廷档案中称"瓷胎画珐琅",于康熙晚期在清宫造办处珐琅作铜胎画珐琅的基础上产生,雍正、乾隆年间得到新的发展,而乾隆后期则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而悄然销声匿迹。珐琅彩瓷的精良白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按皇帝旨意生产提供,画面则由宫中如意馆画师遵旨出纸本画稿,再交付珐琅作,由画师本人或画匠精心画制而成,故艺术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7.
后学遮 《收藏》2011,(3):I0032-I0034
至正型元青花是景德镇生产的,这应该是当前国内外文博界、学术界的共识。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展出的至正型元青花,大多标明景德镇窑口。学术界、文博界在涉及到至正型元青花时,也一致认为是景德镇所生产。这种共识的形成,当然是建立在景德镇窑址考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3,(7):190
"郎窑红"于康熙四十四年江西巡抚郎廷佑主持景德镇御窑厂时所创烧,以追求红宝石效果为宗旨。收藏界有"家有郎红,子孙不愁"的说法。这件郎窑红胆瓶烧制于2009年,郎红色泽纯厚、流淌自然,被誉为当代郎窑红典范,曾在2010年香港国际古董展惊艳亮相,具有极高的收藏、拍卖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静荣 《收藏》2008,(1):81-83
中国、日本、韩国、越南、泰国陶瓷被誉为亚洲陶瓷的五朵金花。中国的收藏者对日本和韩国的陶瓷多有了解,而介绍越南和泰国陶瓷的书籍则略显薄弱。有学者认为越南陶瓷曾受到景德镇陶工的影响,泰国陶瓷则受到磁州窑陶工的影响,因缺少确切的文献资料,至今未能定论。但如果从器型学的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10.
杨俊艳 《收藏》2013,(9):82-9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新纪元,景德镇瓷器装饰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内容。本文择选北京艺术博物馆与景德镇陶瓷馆合办的“卅年回眸——景德镇1949~1980年陶瓷艺术展”代表作品,对其展现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与赏析。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2,(17):13
立体呈现中国宫廷艺术之大美作品铜胎珐琅庄重华贵,顶部雕龙衔宝石,整嚣9条金龙攀腾跃起,鎏金莲花与百合熠熠生辉,完美烘托瓷胎珐琅,并辅以如意纹精心装饰,开光部分串联56个民族花卉,寓意繁花似锦,吉祥中国;瓷胎以宫廷"锦鸡花石"为主体,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极致典雅、美意盎然。整件作品生动诠释千年吉祥文化,铸就当代工艺美术的巅峰巨作。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1,(2)
古窑柴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门几曾失落的艺术。柴,土,火,燃烧的艺术彰显着我们人类与自然最亲密的联系,也给了陶瓷艺术最鲜活恒久的生命力。我们知道,决定瓷器品质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原料,二是窑炉烧成技术。因此,窑炉便构成我国优秀传统制瓷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这里要说的就是景德镇仅存的清代镇窑和刚刚修复并复烧的明代葫芦窑。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景德镇座谈会于2009年2月22日上午在景德镇市财政宾馆召开,王怀俊、刘远长、余仰贤、冯杰、郭文连、舒惠娟、涂金水、陆军、杨冰、宁勤征、侯一波、胡光震、王怀治、胡景文、俞军、程永安、张中闻、喻冬华、赵坤、涂志浩、钟振华等二十余位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收藏界》杂志社名誉社长阎正,《收藏界》杂志副总编辑张丁,《收藏界》杂志记者戴莹、阎霜,出席了座谈会。各位艺术家对提名奖活动和即将创刊的《工艺美术大师》杂志提出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现依发言顺序摘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师简介】饶晓晴,1961年11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班,后任教于景德镇市技工学校。1993年调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艺术室,现任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主任、副总工艺美术师,是目前景德镇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学校受过较严谨的绘画技艺训练,注重研究文化理论,综合创作能力颇高,创作技巧及工艺手段丰富多变,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的粉彩山水注重功力和境界的结合,把传统神韵、自然变化和艺术思想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内涵丰富,思想境界较高。  相似文献   

15.
陈硕 《收藏》2016,(10):172-181
2016年7月23日,“诗意的彩瓷——长沙窑瓷器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是长沙窑首次全面赴京展示。  相似文献   

16.
17.
韩涧明 《收藏》2010,(9):13-15
对于当代艺术陶瓷来说,景德镇陶瓷的位置毋庸质疑,但是如何入手收藏景德镇陶瓷,又是横亘在每一位收藏者面前的难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有着十几年收藏与推广经验.在业内有着专业口碑的“了了亭”主人陈也君.从她口中我们也了解到.当代景德镇陶瓷收藏的“水”并不浅。  相似文献   

18.
王昆  板桥 《收藏》2007,(4):172-174
2007年2月5日,收藏与鉴赏迎在茶话会暨“7501”毛瓷日本之行座谈会在景德镇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召开。当年参加“7501”毛主席生活专用瓷研制的景德镇陶瓷科研人员,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方综,曾维开、戴荣华、罗慧蓉、杨火印、涂雨亭,以及“7501”毛主席专用瓷收藏家,上海稻房艺术馆负责人张曙阳先生,  相似文献   

19.
李知宴 《收藏》2011,(5):60-64
长沙窑是唐代中晚期陶瓷艺术领域升起的一颗璀璨的新星。其产量大,品种多,博取众窑之长,在制作工艺上独创性很强,有许多发明创造,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篇章。关于长沙窑的学术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吕成龙 《收藏界》2010,(11):47-52
几百年来,我国史书中一直有关于五代时"柴窑"的记载,但由于无法确定窑址和实物,致使"柴窑"至今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美丽传说"。特别是对于其窑址所在地,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目前有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江西景德镇窑、河南郑州窑、河南禹州窑、河南新密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几种说法。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也不时冒出某某人或在某某地发现了"柴窑"瓷器的记载,但最终都不足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