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澳门惊现一批楚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方  陈馨 《收藏》2007,(11):94-97
2007年4月19日,我们应上海崇源围际拍卖(澳门)有限公司的邀请,在澳门参加了由海内外青铜器专家和收藏家参与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展示了一批极其重要的楚王青铜器,计有鼎7什(其中一件在台湾)、簋8件、鬲7件、壶2件、豆2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汪玉堂  胡社生 《收藏》2007,(6):111-114
2006年11月18日下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原属于新店乡)新银科、刘东林、刘邦芳、刘锁乾、刘广后、刘东厚等6位村民在村北台地上修渠时,发现一青铜器窖藏。6位朴实的村民在留专人守护出土现场的同时,及时打电话报告宝鸡市文物局。  相似文献   

3.
芮姑簋赏析     
张懋镕 《收藏》2007,(5):121-122
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其收藏丰富、精品荟萃而闻名。青铜器是其大宗藏品,尤以毛公鼎最为出色。该馆近十多年来又新入藏一批青铜器,虽然简短介绍已见诸台湾出版的书刊《故宫西周金文录》(2001年版,下简称《故宫》),但其价值尚未作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4.
张懋镕 《收藏》2006,(7):64-65
2005年9月,上海崇源艺术拍卖有限公司和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海外回流青铜器观摩会,展示了从国外购回的16件商周青铜器。其中一组器主名为“xi”青铜器(包括1件鼎、3件簋、1件盉、1件盘)尤为引人注目。近日陈全方先生东著文(《新见商周青铜器瑰宝》,《收藏》2006年4期),作了详细而富有见解的介绍。陈先生认为铭文中的“xi”,就是西周早期鲁国国君鲁侯熙,并且断定这是一组鲁国国君的铜器,它们“提供了西周早期至中期的青铜标准器,是研究周公家族史及鲁世家的重要实物资料”。在对“xi”组铜器形态、铭文作了详细观察之后,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崔颖 《收藏》2007,(5):130-131
我国琉璃制品(也称为“料器”)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早在西周时期,琉璃制品抗议已经出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是从冶炼青铜器时的副产品中发现它并开始利用的。  相似文献   

6.
张永芳 《收藏》2007,(8):81-81
本人曾收藏过不少商、周青铜器,其中已有多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征集入藏或陈列,故对青铜器上刻写的铭文(金文)甚有兴趣,多年来曾集藏过十几件金文书法作品,因资金周转的原因,已将部分割爱。现将留存的四位金文书法大师的墨宝珍品分别简介如下,与广大书法爱好者共赏。  相似文献   

7.
李郁宏 《收藏》2006,(3):87-88
卣(yǒu)是商周青铜器中的盛酒器。在考古发掘中,卣通常和尊伴出,并大小组合成对。(弓鱼)国三卣是在著名的宝鸡(弓鱼)国墓地出土的三类五件各具特色的西周铜卣。(弓鱼)国三卣装饰、形制等方面具有西周早中期特色。  相似文献   

8.
铸万  雪痕 《收藏》2011,(11):82-92
民国时期青铜器的出土 民国时期发现的青铜器,虽然多数未经科学发掘,但与1911年之前的发现还是有着差别的。从北宋到清代末年,青铜器多是被偶然发现或盗掘所出,资料并不算少,而且很重要。例如毛公鼎等,由于资料比较零散,看不出器物与器物之间的关联,只能是孤立地研究。民国时期则不同,  相似文献   

9.
邮资封门票     
邮资片作为一种旅游门票使用,已经很普遍了,而把邮资封作为旅游门票使用的,还较少见。 这是一枚《西周青铜器-速鼎》普通邮资信封,发行于2004年3月18日。速鼎2003年出土于陕西省眉县。随后,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于2004年5月16日,便将这枚邮资封印制成了博物馆的门票。邮资封门票一套10枚,此枚封编号2004-2700(PF)-0208(10—6)。  相似文献   

10.
王辉 《收藏》2007,(2):100-100
2006年10月15日,陕西扶凤县上宋乡红卫村一商周之际墓出土一件联珠纹提梁卣,盖,底同铭6字:“乍(作)大子丁[阝尊]彝。”同出青铜器还有鼎、簋、尊、、甗,礨、斗、戈、镳、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