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程勋荟 《收藏》2013,(3):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2.
程勋荟 《收藏》2013,(5):40-43
近年来清代的许多科举书画作品在艺术市场崭露头角,但是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来看,清代科举书画在艺术市场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现在收藏科举书画的人不多,价格也不高,清代科举书画价格升值的空间非常大,是艺术市场未来发展中的一支潜力股。  相似文献   

3.
赵晓明 《收藏》2014,(4):101-103
用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银锭,在中国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人们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赏赐、赋税、买卖等都缺不了它。银锭作为一种财富,是中国特有的货币形式之一,它始现于唐代,广泛流通于明清,于民国年间退出流通领域。存中国货币发展史中曾经起过非常重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黎凤歧 《收藏界》2011,(6):78-78
中国钱票是指由各种经营性或行政部门发行的小区域流通货币,多在县或县以下的乡村或局部地区流通,并逐步发展到中、大城市,但有个别情况是大城市流向乡镇。中国钱票的始祖可追溯到宋代交子,但钱票的普及是从清道光年间才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严平西藏品集《新疆与福建》展示了一件清代新疆邮史文物——《酌加新省邮费暂行章程》,这是大清新疆全省邮政总局总办荣在宣统二年三月十一日(1911.4.20)发布的一件公告。先是原主薛少棠曾在《当代集邮》1996年5期撰文介绍,"此件文告是在法国里昂市坊间购得","已破裂成段,购回后,经过核对剪接,尚可看出全貌"。后在2003年11月15日上海拍卖行的秋季邮币拍卖中露面,编号#689,  相似文献   

6.
宋康年 《收藏》2008,(8):140-140
清代铸币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京局造币厂铸造,即宝泉、宝源两局,另一类是由各省地方钱局铸造。当时在我国边远的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钱局计有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宝迪、宝伊等。前5局属南疆,均铸红钱,后2局属北疆,所铸归于制钱体系。宝伊局铸钱背文只有满文,币材为铜七铅三,铜色呈淡红,但仍不失红钱风韵。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新成立的迪化宝新局,始改铸红钱。由于这些钱局用地产红铜铸造钱币,  相似文献   

7.
刘英杰 《收藏界》2012,(4):80-82
人们对银锭并不陌生,古代影视史学作品中总有白花花银子的存在,但银锭收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属于冷门,近几年才有勃兴的局面。银锭是古代基础货币之一,我国历史上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隋唐以前称为“银饼”,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造甚多。今天我们所见的银锭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但由于近代对贵金属流通市场的控制,民国初午“废两改元”的实施,银锭停止流通,大量被销熔,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6)
名家评书 戴志强:有关中国货币之最、中国钱币之最的文字。先前也读过一些,但像水清先生这样深入下功夫的尚未见到。这本《中国赞币史之最》所收集的资料,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它既是一部读通中国钱币学、货币史的入门之作。又可以作为钱币爱好者、收藏者,钱币学、货币史研究者、工作者案头常备的查阅手册。——《序》节选  相似文献   

9.
清代宫钱     
沈飞 《收藏》2018,(7):84-89
宫钱,顾名思义为皇家宫廷所用的钱币。清代宫钱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品种、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从用途上看包括内廷制钱、装饰、赏赐、上梁、坠帐、挂灯等,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铜质精良,技艺精湛,书体讲究,图案精美。因此,清代宫钱以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钱币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热门品种。  相似文献   

10.
钱国宏 《收藏界》2011,(7):112-112
细雨怕狂风,小鸡惧老鹰。藏家最怕啥?"打眼"!"打眼"是指藏家看走了眼而被人蒙骗的过程。相信大多数收藏爱好者都有过"打眼"的经历,只是有些人抱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而讳莫如深、缄口不言罢了。其实,如同婴儿跚跚学步时不时要跌倒一样,"打眼"是  相似文献   

11.
南宋银铤     
袁泽君 《收藏》2011,(3):82-83
赤水市收藏协会在本市复兴镇境内征集到南宋拾两银铤两件,形制为两头圆弧形成束腰状。其银色温润,包浆入骨,铤面錾刻的铭文娴熟流畅,显示出制作铺户的信誉和工匠的高超技艺,是不可多得的南宋银铤精品。  相似文献   

12.
郑焕明 《收藏》2007,(6):122-123
清朝初期,国家财政入不敷出,为了筹集军费,朝廷大量裁扣地方财政存留,以济国用,“于紧要处养赡满洲兵丁”。为了节省开支,清廷还实行低俸禄制度。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从一品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1钱到从九品的31两5钱不等,俸米按每两俸银给一斛的标准支拨。  相似文献   

13.
郑焕明 《收藏》2007,(9):123-123
在我收藏的财税系列藏品中,有一件清代苏州府官斛(hú),为量具藏品中所少见。  相似文献   

14.
张建功 《收藏》2007,(4):130-131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发行了“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流通内地各省,而新疆却没有使用,光绪十一年(1885年)新疆在迪化成立了官钱局,由第一任巡抚刘锦棠奏准清廷筹办,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发行纸币。比湖北官钱局发行的官钱票早7年,比安徽官钱局的官钱票早16年。并先后在迪镇、喀什、  相似文献   

15.
李理 《收藏》2011,(8):41-47
明末,中原地区举事四起,民众不忍战祸,纷纷越过长城,迁往辽东谋生,山西介休的侯氏家族也随之迁往辽南,并定居海州。后辽东地区被满人攻取,努尔哈赤下令迁都于沈阳,并开始营造沈阳故宫,而侯氏家族奉命专事烧造琉璃砖瓦,至此。侯氏家族掌管的黄瓦窑成为清王朝的御用窑厂。  相似文献   

16.
窦大明 《收藏》2010,(9):134-135
早在19世纪初,海外银币就进入中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快速流通起来,对中国传统币制产生巨大冲击。道光十三年(1833年)黄爵滋奏报:“盖自洋银流人中国,市民喜其计枚核值,便于运用,又价与纹银争昂,而成色可以稍低,遂有奸民射利,摹造洋板,消化纹银,  相似文献   

17.
沈飞 《收藏》2010,(11):116-118
特殊的红钱制度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为了征税、发放薪饷、贸易和财政等方面的需要,开始在新疆实行新的货币制度,铸造和发行新的货币。在北疆地区,清政府规定使用全国统一的制钱;在南疆地区,清政府对原有的货币(准噶尔普尔)采取了改造政策,铸造了圆形方孔的新普尔(即红钱)。  相似文献   

18.
党顺民 《收藏》2012,(13):99-100
最近,笔者在西安古玩城发现一张"同益官钱局"银元票(图1),为最新面世之品。该银元票由黄、绿、黑三色套印,票面长137.5毫米,宽93毫米,票面编号为"力字第柒伍号",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拾三年十月五日"。银票四周角各有一圆形框,内有"1"字标  相似文献   

19.
张建功 《收藏》2008,(2):114-117
清末民初新疆省官铸银币以两、钱作面值,与内地银元币制不一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区和民族色彩。以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铸造的饷银银币,显示了边防省份的特色。因其品种版别繁杂,铸量偏少,更显珍贵,深受钱币界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