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怡 《新闻知识》2003,(4):36-38
在大干世界里,报道者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报道对象以及如何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性步骤,它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是指报道主体对进入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有无新闻价值的判断,是在事实的新闻价值上“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从新闻传播活动的整个程序来看,发现事实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基础性的第一环节。本文选取了近些年来的部分优秀报道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几点发现的技巧,希望可以有益于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2.
素描原本指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它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随着新闻学的发展,素描作为一种报道形式被众多的新闻工作者采用。事实表明,这种通讯类的新闻文体,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报道功能。它可以将十分繁杂的事物用最精短的文字加以报道,其特征是,用线条简笔勾勒事物完整的轮廓。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报道手段,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事物本身所决定。很多事物就其“线条”具有报道价值,而具体的内容缺乏指导性或带有局限性。二是新闻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倡导采写短新闻,而很多事物又得作“面…  相似文献   

3.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骏德撰文说,战役性报道在我国新闻工作实践中由来已久,然而在新闻学术研究中却很少涉及。“战役性报道”往往是新闻媒介围绕一个阶段的中心工作,对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持续的或组合式的报道;或对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连续的重点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闻在于发现,只有发现新闻才能写作新闻。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个记好与差的一把重要标尺,就是记的“新闻发现力”。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的事物和新发现的规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出去。”可见,一个优秀的新闻记,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那么,新闻发现力培养的路径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单纯企业开业的报道,新闻媒体大多予以“封杀”,这些企业的开业如果要想在新闻媒体上有所“表现”,对不起,请出钱打广告,那么,“企业开业”究竟能不能报道呢?笔者认为,企业开业是可以报道的,问题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怎样截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
关于深度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报道的出现,是对新闻体的新突破。深度报道要求用广阔的视野和深层次的思考去驾驭现实生活的重大题材,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具体讲,它既要有深度——对报道对象作广泛跟踪,摄取材料,深入新闻事实内核剖析,揭示新闻的本质;又要有广度——大跨度、大范围地反映事物,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透彻而翔实地报道新闻事物的意义、趋向,做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0.
浅析当前新闻价值取向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依据《新闻学小辞典》中的定义,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新闻工作者通常把它作为选择事实进行报道的标准。价值,在这里指的是使用价值。以下因  相似文献   

11.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一些改革。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必须从工作性报道的源头去创新,从工作性材料中去发现“金矿”,开掘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12.
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是指在一特定时期之内,就某一典型事物或问题,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进行系统、深入的陆续报道的一种形式。这类报道反映相同或近似的但又相对独立的新闻事物,由此深化特定的新闻主题,进而集合成为报道整体。这对读者加深理解所报道事物或问题有重要作用。它属于组合报道之一种。系列报道属于主题性新闻。它主要通过从不同属性、种类和特征等,多次报道某一事物或问题,突出体现某种主题思想,挖掘某种共性,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况或态势,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重视。系列报道所反映的若干对象大都是非事件  相似文献   

13.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4.
王秋馥  李铭 《新闻传播》2006,(12):60-61
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客观实际为本源,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事物。一是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二是在选择新闻事实和表述时遵循真实性原则,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来表现,任何杜撰和虚构的做法都是有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的。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流的报道形式之一的深度报道,也理所当然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深度报道包括通过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将隐蔽的事实暴露在受众面前的调查性报道和用夹叙夹议手法着重阐述新闻背后的新闻的解释性报道。  相似文献   

15.
数字新闻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新闻,就是以数字为传播内容的新闻报道,或说是以数字体现新闻价值的特殊报道形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无不被各种数字所包围,这些数字看似抽象枯燥,但如果赋予其内涵,或将其与某些事件、某些事物有机联系,就会立即变得生动起来,产生无穷无尽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录音报道中的音响一般可分为主体音响、环境音响和背景音响几种,有人把环境音响归入背景音响也是可以的。所谓主体音响是指被报道的主要事物或人物所发出的音响;所谓环境音响,是指被报道的事物或人物所处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在报道中常常起烘托气氛,或者表现时间、地点、场合和条件等作用;所谓背景音响是指与被报道的事或人发生纵向(历史的)联系的其他事物发出的  相似文献   

17.
敏感,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否在采访瞬间或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新闻的发现、判定,主要取决于记者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8.
从《南方周末》看新闻策划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锋 《新闻传播》2004,(10):23-24
何为新闻策划?新闻策划在新闻媒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许多新闻参考书都给出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所谓广义的新闻策划,即指对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谋划设计。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通过系统、  相似文献   

19.
报道题材、报道方式与传播效果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题材指的是新闻生产的原材料,报道方式则指报道者将新闻事实示于人的方式。报道题材的正面或负面,是寓于事实或信息之中的内在性质上的区别。而传播效果的正面或负面,则属于新闻经传播以后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别。报道题材的正负与传播效果的正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报道方式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0.
发现新闻线索、选择报道角度、挖掘主题并及时报道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是记具有多种较高素质的综合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是选择的产品。选择是新闻记的主要工作手段。发现是新闻记必备的基本功。选择贯穿于新闻产品采集、写作、播发的全过程。新闻线索、采访对象、新闻事实、报道角度、新闻主题、报道形式乃至稿件的播发时机等,都需要一次次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