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学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一是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下,学校注重教学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德育质量的优化;二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育者注重探索素质教育的模式,而较少地总结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这些问题影响到教育成果的巩固和发展,使教育的任务难以完成。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初中学生的“做人”教育。   一、以初中新生心理特征为依据是进行做人教育的良好契机   初中新生入学后,常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环境、老师和同…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教育德为首,人才品为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健体,但往往容易忽视的是教会他们做人。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来考虑。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在不少方面还很不适应。联系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倾向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做人”的教育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感恩教育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做人起码的支点,是自然和谐生存的能力,是将“做人”这一目标落实到幼儿身上最佳的中介与桥梁。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是深化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之必然。教育的真正使命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给人性注入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思想。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和推进小学教师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项以拓展学校生活教育空间为方向的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改革,是陶行知特别崇尚和重视的“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建设。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体系是用“生活即教育”奠定人本基础;用“社会即学校”拓宽教育领域;用“教学做合一”提供创造模式的主体操作体系。生活教育的实践内容是贯穿一条主线、开辟五个途径、形成五种生活力。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生三年,要为学生想三十年。我们为未来培养人才,眼睛不能光盯着现在。“面向未来,领先时代”的教育理念是办学成功的前提。万事德为首。“一切彻底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失败。”“育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育“和谐的人”、“大写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能幸福地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有益于他人和有益于社会的人”。然而,今天我们的教育最少关注的就是人、人的情感、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不会“做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推选应试教育、重智轻德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结果。“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做人”与“做事”是统一的;教育生学会“做人”,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会“做人”,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孙焕做人做学问的办学思想和素质教育是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以德育为首和“三个面向”。强调做人要“自觉自动”,做学问要“自学自研”,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对接、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细胞”中的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长的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理应注入新的内涵。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具有36个教学班规模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办学伊始,我提出了“做人、求知、健体、报国”的八字校训。为什么以“做人”为首条?一方面固然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突出德育的首要地位,另一方面还在于试图把“做人”当作一种学生个性品质来培养,促进学生从小皇帝式的“自我中心”型个性模式向“注重集体、实现自我”的社会角色转化。下面是笔者将“做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观念的发展、变化,迫切要求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核心问题。然而当代学子究竟应具备哪些素质,应当怎样培养和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迫切需要设计一个既有目标方向、又有具体内容,既易于操作、又有个性的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培养方案。“九个一”就是这一方案的具体体现。 一、做一个好人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里面后三项甚至全部小项都可以概括为“做人”的范畴。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强调做人的重要性。所谓“做一…  相似文献   

10.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1.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  相似文献   

11.
做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无论那种教育,它的最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即对受教育者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我国现在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四有”新人。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也是完成我国教育方针所规定目标的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什么?目前说法不一。有一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质量。这种说法,在总体上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缺乏较具体的明确性。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转化做人品格的培养,都有质量上的问题,但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谁主谁次,谁先谁后,则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战略,加强教学体制改革是关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单抓学生素质教育向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抓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上转变;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单科教育向整体教育转变;从继承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从片面发展教育向全面发展教育转变;从做事教育向做事做人教育转变。只有与时俱进地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行素质教育,是摆在各学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如何呢?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其理由是: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优良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换言之,素质教育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办事、如何健身”,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中,教会学生“士。何做人”是第一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何做人”的问题关系到我国…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多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构建多维立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依据,提出了多维立体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中心”、“二个途径”、“四个结合”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彭国武 《农村教育》2007,(12):13-1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是现代建设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1997年玛纳斯县被确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县。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我们愈发认识到实现素质教育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更是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督政”主要是为了保证实施素质的条件,而“督学”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特别是随着“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以后,“督学”工作更加成为了县级教育督导部门的中心工作,为此,我县教育督导工作在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郭杏珠 《班主任》2000,(3):9-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国家教委在《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发,人们对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包括教育管理层的觉醒和观念的更新。在现实中.由于人们并未深刻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且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出现了把素质教育形式化、模式化的现象。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增加几门人文课程。有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的甚至以牺牲课程的科学性来迎合学生一时的兴趣。这些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当前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人们仍然把上大学作为“跳农门”的唯一出路,致使近年来“应试教育”和高考竞争愈演愈烈。在倡导“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素质教育不是某方面的教育.也不是某种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为了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认识.笔者主要就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元学习教育、创新教育、隐性教育的关系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本质的回答,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模式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吴宗烛教授为首的“主客体关系学”研究课题组,经过数年的艰难探索,“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揭示出教育本质的新成果,创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理论。读后感到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角独特,学术观点新颖。细读此书,仿佛置身于科学的殿堂,领略了科学的魅力。归纳起来,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教人“成人”为旨归。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使其学会做人,这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也理应成为教育的真义所在。则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做人素质缺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大学教育面临的窘境等不容回避的事实,使得加强大学生的做人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国际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对做人教育的强烈关注,更加重了推行做人教育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因而,树立做人教育的理念,推行并加强做人教育,是21世纪中国大学教育应确立的新理念和应完成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20.
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通县四中,通县教师进修学校德育室问题的提出时代即将跨入21世纪,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这个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整体素质中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