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大学学科建设领域的基本制度.伴随着大学发展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为淡化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对于我国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促进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内部学科发展水平的相对均衡,有必要通过相应制度变革以淡化重点学科评选中的行政主导,强化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退出或淘汰机制,尽量缩小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重点学科是国家和我省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而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学科,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龙头地位,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点学科建设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中央“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好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的战略方针.重点学科建设是国内外著名高校取得成功的共同经验.重点学科选择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要制订一套选择重点学科的评价指标和方法.重点学科建设要有系统的计划安排、相应的物质保障和严密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及其象征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和学科门类差异.国家重点学科分布象征着政治、经济、学术的结构同构性;象征着我国大学分层和学科分层;象征着政府建立高等教育中心的努力;象征着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政策的差异性分布和非对称性安排;象征着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政策的生产性.要实现国家重点学科的正态分布,政府要在考虑大学学科的"能力生长点"基础上,建立国家重点学科进退场机制,打破国家重点学科"终身制"和"大学所有制",采用"建设周期制"和"社会所有制";打破学科垄断,培育学科竞争力量,建立国家重点学科竞争格局;鼓励和督促国家重点学科"反哺"弱势大学的弱势学科,开辟西部地区高校学科建设"特区";大力扶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学科的水平,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具备了一流水平的学科,才具备跻身一流大学行列的资格.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学校所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数目、一级学科的排名以及学科构成的特色,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图书馆对学科支撑的评价体系,探讨了图书馆如何利用其资源为本校学科建设服务,研究成果为图书馆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学科带头人的更迭——基于对国家重点学科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带头人更迭是实现大学学科组织延续和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更迭的实践来看,学科建设中应当对学科带头人的更迭活动进行规范,建立合理的更迭机制,对学科带头人更迭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应围绕学科要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重点学科建设战略与战术,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思路,确立重点学科管理制度,构建重点学科管理体系,带动一般学科提升档次,促进学科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较为系统地对以QS世界大学学科领域排名、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CWCU领域/学科排名和U.S.News最佳大学学科排名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学科评价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从学科评价模式的内涵、指标体系和过程等三方面展开。研究发现,四大学科评价模式内涵丰富,兼顾了多元利益主体的信息需求;指标体系设计覆盖面广,突出了衡量学科水平的核心要素;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科学、合理和规范,保证了评价结果的质量。在比较分析四大学科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推动我国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建立一流的学科建设投入标准,强化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完善一流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推进对学科特色的建设;追求一流的学科建设产出成果,创新对成果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是我国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行管理体制有四种,分别为:校、院、学科三级管理;校、院二级管理;校、学科二级管理,以及校、学科群、学科三级管理体制.每种体制都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且普遍重视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各级管理的职权也比较明晰,而校际之间各级管理的权限差别主要体现在人事权与财务权上.此外,以学术委员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在很多学校的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中没有得到有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大学学科组织的成长可分为生成、生长、成熟、蜕变四个阶段,成熟期是学科组织成长生命周期当中的最高阶段。本文基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学科组织成熟期的阶段特征,总结出国家重点学科的三个共性,并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学科组织成熟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学科的水平,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具备了一流水平的学科,才具备跻身一流大学行列的资格。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学校所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数目、一级学科的排名以及学科构成的特色,直接决定了这所学校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重点学科导航库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重点学科导航库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对该库的建设准备工作即重点学科的学科边界、文献类型及分类体系结构的确立,重点学科资源的采集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析,并就未来学科导航库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开放大学的基本特征。从开放大学发展定位出发,阐述了学科建设在开放大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必要性。通过对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和开放大学三者培养目标的比较,明晰了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以及自身特点,并以此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了我国开放大学的学科特征、学科体系、学科定位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等问题,指出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重点发展的学科和专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着重建设了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水平大学及其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从历史的角度梳理近30年我国高水平大学及其重点学科建设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并归纳取得这些成就的经验所在.  相似文献   

16.
著名大学的金字招牌,既不是行政御封的,也不是自我标榜的,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来自于历史的长期积淀,来自于社会的普遍公认。不同的著名大学.各有各的著名之处,所有著名大学都是南名牌学科、知名学者和优秀学术构成的。名校的定律是:学校的知名度与学科、学者与学术的知名度成正比,与名牌学科、知名学者和优秀学术的衰减度成反比。穷尽一切力量去维护这一定律.努力提升学科的品牌、学者的品第、学术的品位,是著名大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重点学科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首先是因为它有一流的学科。2011年,我校"教育技术学"首次获批为我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全国电大系统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大的课程、教学、管理起着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支撑作用,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每个远程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从业条件之一.因而,教育技术学学科对电大具有普遍性和统摄性的特点。该学科遵循"聚焦学科建设目标,以学科为平台,以人才为支撑,以应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的建设方针,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角度,引领和推动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内涵建设。至2013年9月,发表CSSCI论文27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8部,省级以上课题36项,省级以上相关奖励8项,超过预定目标,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18.
办大学亦即办学科.重点学科就是普通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重点学科建设应立足重点.文章阐释了重点学科建设的重点,它包括:解析重点学科的特点,确定重点学科的基点,明确重点学科的亮点和寻找重点学科的盲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大学学报的角色是以大学学报为阵地,通过对大学作者学术成果的选刊,特别是与学科带头人的深入接触,对大学产生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长远社会意义的成果加以推介.北师大学报与北师大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的联系是由钟敬文教授生前建立的.民俗学的文化影响很大,价值不容低估,但它不是学术大户,学报与民俗学科的联系,还促进了北师大民俗学在大学圈中影响的扩大,并对北师大民俗学的特色建设、标准的坚持和传统的延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视学科文化建设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学科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语言、价值标准、伦理规范、思维与行为方式等的总和,而大学核心竞争力无不是大学在沧桑岁月中经长期积淀而成并深深根植于个性鲜明的大学文化中.因此,重视学科文化的建设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途径.笔者从学科文化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学科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学科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学科文化的育人效应,培育学科文化的若干举措等方面阐述学科文化促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