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育列为考试科目的必要与否至少应从这样二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教育的现状和教育发展的未来出发衡量体育教育及其列为考试科目的实际份量。学生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所就学的科目是很多的,而升学考试科目不可能全部具列,只有那些对未来文化发展和人才成长具有最主要而又最基础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正> 1979年上海市崇明中学(县重点中学)首先试行升学加试体育。 1981年辽宁锦州市开始在重点高中招生中考试体育。 1981年本刊在第1期创刊号的第17页刊登了当时教育部体育司调查组关于崇明中学实行体育加试的调查报告。 1992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1993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同年全  相似文献   

3.
把韵律体操纳入体育教学的一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的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注意到培养学生体格的强壮,或急功近利地片面追求升学时体育加分而一味地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在美的方面的培养与教育。21世纪的中学生不但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应该具备矫健的体格、端庄优美的身姿、文雅大方的举止,让他们的体态仪表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相称。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比较重视韵律体操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全国各省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项目基本上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的内容(跑、跳、投)。1994年全国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情况调查表明,除北京等6省市进行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外,其余的省市跑类考试项目都是50米跑。1995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五部委进行的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表明,八五期间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中小学生的50米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教育厅、招生委员会最近联合发出通知,从今年起初中毕业生(含职中、中师、中专、中技)升学考试把体育列入考试科目,这是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中的新事物。纵观我国教育史,学校体育是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而带进的。在旧中国,体育课虽也曾被列为学校课程设置的必修课,但由于当时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地位,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体育被看成是小三门(图、音、体)之一,那时候的体育课既没有教学常规也没有组织教学可言,只求顺应学生的兴趣和欲望,玩玩球、跑跑步、打打双单杠而已,以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体育教育,在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同时,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不仅把体育课作为  相似文献   

6.
军事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军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军事教育纳入体育课堂可行性展开论述,并提出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搞好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工作,国家教委体卫司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从全局出发,制定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就印发《方案》下达了教体司〔1993〕25号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局),结合本地情况,参照执行《方案》。非试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亦可参照《方案》,选择若干地区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为全面推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打下基础。现将《方案》全文刊登如后。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委员会文件教体 [1992] 4号关于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教育厅(局): 现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附件: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七日  相似文献   

9.
实施初、高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高考成绩总分之中,一方面可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引起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使得三者结合起来共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因此,体育升学考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即将中考、高考的学生应如何应对升学体育考试呢?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西藏自治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关于西藏全区初中毕业生今年起实施升学体育考试的决定,1998年报考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的西藏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参加了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了升学考试成绩总分。 拉萨市3000余名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了体育升学考试,历时17天。整个体育考试工作认真严格,绝大部分体育的考生过关,体现了学校体育质量的提高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西藏自治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关于西藏全区初中毕业生今年起实施升学体育考试的决定,1998年报考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的西藏应届初中毕业生,都参加了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了升学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于1992年8月17日下发了“教体[1992]4号”,文件,就有关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发出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教育厅(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现将“意见”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2008,(6):10
济南市出台的2008年中考体育考试政策发生诸多变化,包括大幅提高体育成绩在中考总成绩中的比重,新增耐久跑测试,把学生身高体重纳入计分范围等。尤其是学生身高体重不符合标准要被扣分这一条,在广大学生家长中引起争议。据介绍,今年济南中考体育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浙江省一些地区试行动中毕业考试体育的问题谈点看法和意见: 1.关于““考试”标准问题 (1)目前初中升高中“加试”标准是比较低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与农村学校体育不论在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都有着差异。目前乡初中体育工作普通存在着三多三少:代课教师多,兼职教师多,放羊教学多;三少:专职体育教师少,体育场地少,体育设备少。这三多三少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尽管就以上问题做了一些调  相似文献   

15.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升学考试体育是上海市崇明中学于1979年首先试行的。随后1981年辽宁省锦州市开始了在重点高中招生中,进行考试体育的改革试验,他们通过近十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锦州市从1985年与1980年两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的结果比较来看,在反映男女学生身体素质、形态和机能的168个指标中,该市学生的146个指标都有所增长,尤其是身体素质,全部指标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如城乡男、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升学考试体育的意义经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这一规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抑制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前,由于我国还不能为广大青年提供充分的选择就业机会,加上在教育体制上,我国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的政策。于是,升学,便意味着就业有了保证,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使追求升学率变成了一种难以抗拒的社会倾向,这种倾向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所谓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指为了能升学而忽视德育和体育。这是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存在择智育之优而录取的现  相似文献   

17.
试论初三升学考试加试体育的重要性上海体院函授生颜贻光一、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这一规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8.
<正> 把体育尽快列入升学考试科目:这是记者采访全国升学体育考试试点工作座谈会感受最深的一点。●试点十年后的首次全国性会议十年前——1980年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局副局长兼崇明中学校长陈朝宗同志向全县各学校郑重宣布:  相似文献   

19.
《新体育》2014,(4):7-7
前些时候,国家体育总局等8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说到大型体育场馆,老百姓难进,成了摆设;当家人难管,成了包袱。当初兴建时,以现代科技手段直取国际先进水平,唯恐落于人后。如今望而兴叹,越用越赔钱,不用也赔钱。建造体育场馆是件大事。1959年创办全运会,北京落成8万人的工人体育场。  相似文献   

20.
我们江苏省苏州市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至今已有四年了。四年来,从开始阶段的只计体育合格、不合格,到前年的以30分计入中考总分和去年的以45分计入中考中分,体育考试的试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体育作为中招考试的一门学科,作为考试体育的主要对象──初三学生及其家长对此规定是怎样看的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对本校初三年级的174名学生及参加初三学生家长会的128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从表1、表2可以看出,有822%的学生及789%的学生家长对体育作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科目,是持拥护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