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想实现区域发展均衡,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政府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上;(2)将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作为考量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3)改革职业教育发展形式,促进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于存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绝对化、政绩评价主体错位、评价标准简单化等原因.不仅使地方政府形成了“政绩取向”的工作目标和取向,而且还造成了政府信誉受损、政府功能和职责越位和缺位、公众负担加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定位政府职责、改变干部选拔任命标准、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坚决走出“政绩取向”工作目标的施政误区,切实提高地方政府的施政效能。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线是县政府—一乡(镇)政府。县政府把扫盲和堵盲作为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乡(镇)签订承包合同书。县政府把扫盲实绩、中小学生辍学率作为乡(镇)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同计划生育工作一样实行“一票否决权”,充分调动乡(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扫盲积极性。第二条线是乡(镇)政府—一村民委员会。乡政府把扫盲任务层层分解,年初(或年底)发文定具体任务。村长承包本村的年度扫盲任务。把扫盲实绩作为政绩考核的内容,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之一。扫盲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有责任,然而这个运行机制的终端…  相似文献   

4.
追求GDP的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长期以来让各级地方政府成为GDP的主要承担者,对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唯GDP论英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性质与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科层结构中同一级别,且隶属同一个上级政府管辖的地方政府为同级地方政府。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对我国区域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级地方政府在政治体系和区域经济体系中扮演的双重角色,决定了中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同时具有政绩性和公共性双重性质,并以政绩性和公共性的强弱体现为依据,划分了我国同级地方政府竞争的三种竞争形态。  相似文献   

6.
政府政绩可分为有形政绩和无形政绩两大类,由于有形政绩外显度高,其生产和供给往往被过度强调,而导致政绩的过度有形化,从而对政府和社会造成损害。应该通过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监督、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对地方政府政绩过度有形化加以消除,以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问责制对于问责对象的行为具有良好的导向、监督和矫正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教育问责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约束和激励地方政府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教育政绩考核是问责的基础,地方政府教育问责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包括教育优先发展、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重要指标。问责制的完善必须解决问什么责,对谁问责,谁来问责,怎么问责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 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 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投资过热的问题已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综述区域经济文献的背景下,以“铁本”事件为案件,创建了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下地方政府与企业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决策“博弈”模型,分析和求证了在转型经济时期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地方政府官员GDP政绩考核条件下的纳什均衡,并由博弈均衡解推论出,局部投资过热的根本原因不仅是经济要素,更主要的是政治关系,即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府官员GDP政绩考核的矛盾冲突,使当前宏观调控效果受到影响。对此,文章提出了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的配套政策建议,即在实施适度从紧的金融信贷结构政策和投资项目限制性审批权管理政策外,必须相应调整对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GDP标准,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绿色GDP标准。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充分拓展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其扩张类型主要有:进取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发展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保守型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权力结构变迁、利益驱动和政绩竞争是推动地方政府自主性扩张的主要动力。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过度扩张,引致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失灵,高等教育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高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权等多种风险。为此,亟须规范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过度扩张,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建立良好的政府间竞争秩序,将高校办学自主权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存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绝对化、政绩评价主体错位、评价标准简单化等原因,不仅使地方政府形成了"政绩取向"的工作目标和取向,而且还造成了政府信誉受损、政府功能和职责越位和缺位、公众负担加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定位政府职责、改变干部选拔任命标准、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坚决走出"政绩取向"工作目标的施政误区,切实提高地方政府的施政效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域辽阔,城市和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距很大,加之过去长期以来在教育投入方面受“效率优先”(实际上更多的是各级政府把教育效率锁定在升学率上)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为地采取城市优先的教育投入策略(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树肜象工程、捞“政绩”而将本来就不宽裕的教育经费集中倾斜投入到极少数的所谓优质学校而人为培植的“重点学校”),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的兴起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即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感召力的迅速下降及在现阶段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的经济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等原因,政绩合法性成为执政党和政府的主要合法性来源.为了提升地方政府的政绩,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控制工具日益受到执政党和政府的重视,但是政绩合法性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也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而要解决这一困境,除了改进评估程序、方法和和指标设计外,更根本的是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促进合法性来源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煤炭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在煤炭经济健康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发现由于地方政府在政绩考核、监管机制、官员素质以及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造成了地方政府对煤矿开采市场的整顿不力、法制建设不力、安全监督和投入不足以及执行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政策不力。为此,政府应从加大整治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安全投入,加强监管,优化政府沟通渠道和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方面努力,切实地解决地方政府在煤炭开采中的角色缺位,进而促进煤炭开采的健康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15.
政府能力正日益成为各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衡量政府优劣的重要指标。而乡镇政府能力是评价基层政府政绩的标准之一。提高乡镇政府能力是促进地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乡镇政府能力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从乡镇政府能力的涵义入手,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乡镇政府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乡镇政府只有管理好人财物,加强财政能力、政策执行力、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才能使乡镇政府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府至今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放权让利和分灶吃饭财政的改革。使地方政府具有了与中央政府不同的效用函数。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政绩需要,与当地企业形成利益集团。在宏观调控中与中央政府进行利益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规则,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构建中央与地方的新型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保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县区级政府教育政绩评价虽然有较大的改进,但在指标设置和评价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使县区级政府教育政绩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就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公正的教育政绩评价机制;建立教育政绩评价问责制度,使我国县区级教育政绩评价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不少地方,考核政府政绩的标准是单一的GDP标准.这样既不科学又滋生了许多不良的作风.本文考虑了考核政绩的多个因素,并为其提出了计算方法,由此建立了考核政府政绩的科学的数学模型,为其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教育述评     
《教育》2006,(11)
地方政府为什么会被扩招冲昏了头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指出,2002年之后的这一轮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张,主体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学校,而并非教育部或部属高校。专家分析说,首先是近几年,某些地方政府把当地高等教育发展指标列为地方发展的重点规划。不少地区的官员把城市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手段运用到高校管理,不惜投巨资开发“高校园区”、“大学城”,希望在短时间内,利用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是拉动一座城市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成为地方政府夸耀的政绩。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