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翠 《山东体育科技》2007,29(3):104-104
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训练中心曾被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评为“世界同类型训练中心中最好的一个”。该训练中心占地36英亩,是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中最大的一个,也是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计划的总部。自1978年美国奥委会总部由纽约迁到此后,陆续有射箭、自行车、游泳、举重、摔跤等19个体育单项组织的总部设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其中13个组织的管理机构就设在训练中心。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一家报纸报导,美国1984年奥林匹克队的训练正在实验性的在非同寻常的环境中进行。例如:美国一个著名的运动心理学家给举重运动员制定了一个在心理上适应比赛环境的训练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当运动员训练时,组织观众大叫大闹,让他们对运动员肆加侮辱,同时用闪光灯直接对着运动员的眼睛闪光,用录相机录下他们的步态,使运动员受到将在奥运会场上受到的那种压力。民主德国一位体育评论家针对美国的这种措施指出,美国观众的这些行动,与其说是针对本国运动员,不如说是针对外国运动员而采取的。因为美国观众未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力量与健康》12月——1月一期中,著名美国举重运动员,一九七六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银质奖章获得者李·吉姆斯特别强调奥林匹克举重运动员,在各种举重形式的训练中,掌握正确姿势的重要性。这的确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然而一般受训练的人,如果缺乏柔韧性则一定要遇到困难。一个特别典型的实例是——许多举重运动员进行后蹲练习的时候,往往臀部抬  相似文献   

4.
近代国际举重运动的发展,大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举重运动已经分化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竞赛项目,即竞技举重(又称奥林匹克举重,通称举重),力量举重和键美运动。以竞技举重来说,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比赛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举重比赛和一年一度的世界举重锦标赛。截至1984年已举行过17次奥运会举重比赛和38  相似文献   

5.
近代国际举重比赛的发展,大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举重运动已经分化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竞赛项目,即竞技举重(又称奥林匹克举重,通称举重)、力量举重和健美运动。以竞技举重来说,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比赛是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举重比赛和一年一度的世界举重锦标赛。截至1983年已举行过16次奥运会举重比赛和37届世界举重锦标赛。近百年中,从竞赛规则到运动技术和  相似文献   

6.
举重运动已不像足球、棒球或篮球项目那样流行。实际上,从美国举重协会的调查报告中可知:最近,练习举重的人数在逐渐减少。如果要想使举重运动能保持长久不衰,那就要求参与的人数应越来越多。我所在学校已开设了大学举重课程,这些课程都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苏联体育报》发表了一组文章,就女子举重问题作了专题报道。该报说,女子举重的兴起,是最近10年的事。这一运动项目最早在美国出现。美国至今已举行过五届全国冠军赛。1986年11月,国际举重联合会在索非亚举行例会,决定1986年在美国举行第一届女子举重世界冠军赛。热心于此道的人士还  相似文献   

8.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6,27(6):23-23
最近,在美国奥委会新一期新闻公告中,刊登了一篇美国举重选手渴望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文章。该文称,美国举重选手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赢得两枚奖牌(1金和1铜)之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未获一枚奖牌。在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举重协会有可能派遣一批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过优异成绩的老选手,力争在北京舆运会上再次站上举重比赛的领奖台。据悉,曾经两次代表美国女队征战奥运会(2000年和2004年)并在2000年奥运会上赢得铜牌的霍沃思(Chervl Haworth)将率领一批年轻有才华的举重选手冲击北京奥运会的奖牌。  相似文献   

9.
举重运动作为奥林匹克竞技体育的重要项目,其发展历程已经经过了无数体育人的推动,优秀的举重运动员正是因为在青少年时期经过了较为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才保证了运动员长期的竞技能力的提升。因此,本研究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体能训练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体能训练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举重运动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颁布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已陆续开展起来。通过对奥林匹克教育内涵的分析,解读“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重点研究了北京市中小学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途径,并探讨实施该计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去过雅典尼凯亚奥林匹克举重馆的中国大力士们都念念不忘那里优越的比赛条件。随着8月14日奥运会举重比赛开始,这座扇形的举重馆里开始弥漫最浓烈的火药味。而计划在奥运会上保住4块金牌、力争6块金牌的中国举重队,则将成为尼凯亚最猛劲的“火枪手” 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举重是中 国军团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际大赛中的夺牌大户,中国女举更在国际举坛上长期占据“霸主”地位。在上届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举重队获得了男子1块金牌、女子4块金牌。 此次出征雅典,中国举重队从2003 …  相似文献   

12.
女子举重运动自80年代在美国开展以来,近两年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86年,国际举联正式宣布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将于1987年11月上旬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本文试对世界和我国女子举重现状和运动成绩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 1984年,美国男子排球队获得奥林匹克金牌。在此以前,美国男排在奥林匹克排球比赛史上从未获得过前七名的成绩,事实上,自从1964年排球项目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美国男排只参加过两届奥运会排球赛,而在1972年、1976年和1980年三次都失去参赛资格。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美国队在1984年奥运会上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呢?本文的主要目的旨在阐述美国男排的训练计划和提出该队运动员们的生理特征。我们还研讨了在1982年和1983年实施的部分训练计划期间运动员所产生的生理学上的适应性问题以及探索对获得世界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一九七六年奥林匹克队短跑教练沃克在美国一九八○年田径教练员协会季刊的最后一期上撰写了一篇论文,叙述他培养短跑运动员的观点。文章的基本思想是,应当把短跑运动员培养为比较全面的运动员。按他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这本最新(1983年出版)的参考书是供“格·季米特洛夫”高等体育学院举重专业的学生、举重专家以及进修班学员使用的。亦可供水平不同的举重运动员、教练员使用。对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问题,作者在综合了苏联的丰富经验,保加利亚专家和其他国家专家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举重运动员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笔者以他多年的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他创立的教学方法和确定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程度的客观标准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本书对欧洲、世界和奥林匹克冠军,对1952年至1982年期间参加过重大比赛的保加利亚举重运动员的战术训练做了回顾性的分析。本书对改进举重运动员的力量、战术和意志的训练,指出了恰当的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本书首次制定了参加重大比赛的各种战术方案,以及依照客观的标准对参加象欧洲、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重大比赛的举重运动员的战术和意志训练状态进行客观评定的准则。  相似文献   

16.
举重运动是奥林匹克中最古老的竞赛项目之一,是力量、速度、健美三结合的体现。在当今竞技水平十分接近的前提下,比的就是心理,谁的心理素质过硬谁就会笑到最后。所以心理问题在高水平举重比赛中是议论最多的话题,而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奥佐·维尔斯是一位举重专家,曾两次荣获世界冠军,后任匈牙利举重教练。他所制定的举重训练周期计划,经过六年的实施,取得很大的成功。这个计划规定一周举重训练六次,这对田径运动员来说肯定是完成不了的。因此,笔者把举重训练的时间减少到3或2天,并补充了一些适合田径运动员(尤其是跳跃运动员)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亚运会,设有9枚金牌的女子举重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连同男子举重10枚金牌,举重在亚运会金牌大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展望亚运会,如果不出现意外,我国选手大约能拿到19枚金牌中的三分二。女子举重形势乐观女子举重是本届亚运会的首项比赛,第一枚亚运会金牌将在女子举重44公斤级产生。目前,女子举重,我国保持所有27项世界纪录中的21项以及全部27项亚洲纪录。女子举重80年代初始于美国。我国虽在1985年才起步,但发展很快。1987年10月,在美国佛罗里达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雅典、都灵、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比较,指出了三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特点和新世纪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借鉴雅典、都灵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有益之处,提出进一步完善北京2008年奥运会教育计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体坛新网站     
《新体育》1999,(11)
美短跑巨星约翰逊计划退役 美国著名短跑巨星迈克尔·约翰逊日前透露,他决定在2001年友好运动会之后挂鞋退役。 悉尼通过奥运金牌设计方案 国际奥委会10月3日在其执行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的设计方案。根据该方案,奖牌的正面为悉尼歌剧院的图形和奥林匹克火炬以及奥林匹克五环图形,反面为奥运会传统的胜利象征,如希腊胜利女神的形象。 悉尼奥运会频频“演习” 为了检测自己的应对能力,悉尼组委会频频举办小型比赛,目前已发现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