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和原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主编的“绿色文丛”《绿色战略——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近日在青岛出版社隆重推出。李政道和周光召分别为该书作序。 该书共37万字,分8个部分。导论为《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教授、中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
<钢琴教师>的文本虽然晦涩难懂,但是具备多重的畅销潜质:诺奖效应、另类女作家的魅力、版权风波、同名电影的推动.同时,该书的畅销更是精心营销策划的结果,从图书编辑、出书前的预热宣传,到出版后的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共同打造了这本畅销书.  相似文献   

3.
本书阐释了宇称不守恒定律的产生真相及物理科学史上的重大意义,记录了李政道不凡的成功道路。本书也是中国科学发展和教育决策的历史侧面反映,首次披露文革年代李政道的忧国情怀和相关高层内幕,同时揭示了李政道与杨振宁半个世纪学术恩怨的内幕。  相似文献   

4.
刚刚评选出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在国人的殷切期望中折桂.已经走过110年历程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作家得到世界范围内认可的标志,获奖者、获奖国度等也会随着这一全球盛宴而声名远播.莫言的此次获奖,证实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力.获奖后,莫言的作品在国内出现了抢购风潮.对于诺奖的强烈期盼与关注,催生了国内对于诺奖作品的关注,也幻化出强大的诺奖作品的阅读欲望与消费需求,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诺奖作品翻译出版的功利化.  相似文献   

5.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同胞弟弟李达道说,李政道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勤奋。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政道考取研究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的时候,天天到图书馆去看书。美国的图书馆每天24小时开放,到了上午10点、下午3点、晚上9点,服务员便为读者送咖啡、点心。李政道因交不起这笔钱,当服务员来时,便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杨振宁热,与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决裂、晚年娶翁帆为妻等社会新闻有关,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西南联大研究正在愈加受到学界的重视。如果说西南联大代表了现代中国教育的桂冠,那么从西南联大走出的杨振宁、李政道、王浩、殷海光、邹承鲁等人便是这顶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而这其中又当以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我们诟病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全面否定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与价值。诺贝尔无疑是文学的思考者,诺奖作品是文学的明天、后天和大后天。同时,诺贝尔文学奖也常常显示出它实用和偏颇的一面,而出版人则更多地成为诺奖忠实的客户。  相似文献   

8.
由小国瑞典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西方一个小小的奖项,中国人的“诺奖”梦只能显示文坛中人的“诺奖”焦虑症.即便莫言获奖也不能拯救文学,人们对莫言获奖与否的关注,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文学的轻视.  相似文献   

9.
<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以炽热的爱国情怀,满腔热忱地投身于祖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为推动中国教育制度和科技制度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李政道先生一直提倡科学与艺术结合,在艺术方面有很高造诣。2011年6月,李政道先生陆续将其毕生积累和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信件、"艺术与科学结合"作品以及其诺贝尔奖章、证书和其他各类获奖证书等珍贵资料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以惠益后人。  相似文献   

10.
李政道(1926-),苏州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在李模型、非拓 扑孤立子场论、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物理、宇称不守恒等领域都有巨大贡献.本文试从李政道生活经历、学术背景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阐述李政道的科学人生.  相似文献   

11.
1979年,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来我国讲学,新华社派出的一名记者去采访他的时候,被他拒绝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上述情况是很尴尬的。然而,新华社这位记者毕竟训练有素,他从侧面了解到:李政道教授在国外就对记者不太“热乎”。于是,他针对李政道教授这一心理状况(即情绪),采用“迂回接近”的手法,终于使李教授感受到中国记者的独立风格,接受了采访。不久,这位记者采写的5000多字长篇通讯《李政道教授在中国讲台上》,先后在国内一些大报上登载了。李政道教授作为采访对象,从拒绝采访到接受采访,其间的情绪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就是本人将要谈及的情绪两极性及其对采访对象的作用。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就把人的心  相似文献   

12.
当他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诺奖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提高了经济科学的。整体分析和方法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百忙之中山西行 李政道教授每年都要来北京两次,每次都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这次来北京,原拟有一个月左右的访问和科研活动安排,可是,由于李先生在美国的科研教学工作也极其繁重,不得不把六月来京的活动安排压缩到一周左右。尽管时间这样紧迫,李政道教授仍利用在北京主持“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国际研讨会的间隙,匆匆进行了一次山西行。 李政道教授是应山西省人民政府邀请前来山西访问考察的。早在去年岁末,他与时任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的林宗棠,共同  相似文献   

14.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11):150-150
<正>莫言更像是得了世界好声音的冠军。他毕竟是个严肃写作的人,感到这些猛然糊在身上的热潮有些燥,于是毅然决定闭门谢客,保不齐会搬家。在人文精神溃散、作家地位沦丧的今天,一个叫莫言的人获得了诺奖,像一起事故。或者是有些没落的诺奖评委会在刻意与中国修复关系,当然这一努力也得到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扬。只能说莫言幸运的,能与他比运气的也许只有  相似文献   

15.
我近距离接触并采访美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是在全国科学大会举行以后的第二年,即1979年的春天。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内外炎黄子孙都感到欢欣鼓舞的一个春天。此时的李政道教授正值中年,他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地从美国归来,在北京科学会堂做了为期7周  相似文献   

16.
文摘     
我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 1989 年,作为邓小平的朋友,李政道又一次到中国。 一见面,邓小平便笑容满面地对李政道说:“我的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记忆力还不错。在北戴河每天游泳一个小时。我不喜欢室内游泳池,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股气势。” 这就是邓小平的性格。 邓小平告诉李政道:“我在练习怎样适应完全退下来以后的生活。几十年了,一直在繁忙的工作中,就是后来事情管得不多了,脑子里也放不下问题,总在活动。” 当李政道对邓小平说到:“您的健康是中国稳定的需要”时,邓小平说:“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7.
他曾掉进粪坑,曾被小学开除,曾认为发表处女作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他从中国极其平凡的小村落里眺望世界,然后反观中国"我觉得,得了这个诺奖或没得这个诺奖,不会改变我的做人风格,也不会改变我的写作风格。"10月13日上午,莫言在高密市翰林苑小区的住所里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道。获奖之后,莫言似乎成了"万能的",  相似文献   

18.
莫言之我见     
郑春光(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对国人来说,诺贝尔奖的符号意义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在这种能指与所指的断裂中,诺奖成了一块验金石.经济的腾飞,让中国骤然成了世界的巨人;然而底气不足,始终有一种名实不符的焦虑.多少年来,我们急切地渴望获得世界的赞誉,对诺奖也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结.一种酸葡萄心理,曾长时间弥漫于社会.主流媒体对诺奖也颇有微词.如今莫言的获奖,成了一个契机,撩拨起了品尝到葡萄美味之后的自豪和虚荣.莫言的书一抢而空,铺天盖地的赞誉一浪高过一浪.一奖遮百丑,中国俨然一夜之间成了文化强国.其实,我们不过是被诺奖牵着鼻子走.对莫言、对华语文学、对中国来说,获奖绝对是好事,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但是欢呼之后,我们要清醒,巨人的脚跟依然不牢固.  相似文献   

19.
环球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13,(38):12-12
诺奖经济学家:和而不同 经济有不可预测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样体现了这一点。果不其然,今年又爆出选中了三个和而不同的“价格专家”。  相似文献   

20.
彭斐章教授是当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为庆祝先生七秩华诞,并为推动图书馆学、目录学研究的发展,彭门弟子编辑了《当代图书馆学目录学研究论集》一书。文章对该书作了推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