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认为“黑暗时代”是这样的时代:“混乱和饥饿,屠杀和刽子手,对于不义的愤怒和处于‘只有不义却没有对它的抵抗’时的绝望;在那里,合理的憎恨只会使人脾气变坏,而有理由的愤怒也只是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刺耳。”然而,这样的时代“绝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可见的,更不用说能被轻易察觉了。这是因为,直到灾难降临到每件事和每个人头上的那一刻之前,它都被遮蔽着——不是被现实遮蔽,而是被几乎所有的官方代表们的高调言辞和空话所遮蔽,这些人不断地、换着花样地将令人担忧的事实巧辩过去,并以之证明他们的考虑。”通过对莱辛、…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这部关于阿伦特和海德格尔的双重传记中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巨幅全景。她发掘新材料,向当事人求证。政治巨变及其灾难、崭新的哲学、德国的大学、阿伦特的博士导师卡尔·雅斯贝尔斯及其他重要的思想家、美国和欧洲——作者以此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最富争议的爱和思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李艳 《大观周刊》2012,(18):253-253
作者针对初中政治中对话式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政治课堂中对话教学的现状,并对初中政治课堂对话教学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据说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八九岁的时候,曾经伫立门前长久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谎对一个人有好处.为什么他还应该说真话?”大约半年前,我也曾站在北京街头掂量过类似的一个问题:“如果买盗版书不会被工商抓住,为什幺还应该去买正版书?”思考的结果是,少年维特根斯坦隐瞒了身为犹太人的事实,而我则花10元钱买下了盔版的《魔鬼经济学》这本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语境下的公众表达——网络公共对话的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公众表达是否是一种新的可能的乐观前景?有人对网络所展现的公共领域空间的特性充满信心,有人在网络迄今出现的一些反公共空间忧心忡忡,到底我们对网络公共性的态度是过分信任还是没有充分认识?本文试图从日前网络上兴起的关于网络公共对话可能性之争的梁文道和莫之许的争论出发讨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公众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知识分子喜欢说反话.应该算是一种冷幽默。“这个世界没有哲学家可以,没有牙医不行,从实用主义的观点说,孔夫子不如牙医。”哲学界重量级老教授陈先达如是说。“不要把哲学抛向市场!别让我们去赚钱!”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声望下沉所造成的媒介形象危机引人关注。从知识分子理论角度看待这一问题有别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放眼天下、勇于承担公共事务批判的公共知识分子在现阶段渐行渐远,甚至于消逝;而放弃或让渡学术自主性、乐于与媒介合作的媒介知识分子则在技术与信息时代大行其道;知识分子内部的分化与构成的改变是知识分子声望下沉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内政治的变化.使得我们不能不去重新认识,当今管理着日本的是一批怎样的人物,支配着日本的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思潮.认真思考如何跟新一代日本政治家和新一代日本国民打交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至6月,厦门市在建的大型PX项目引发民意与执政意志的艰难博弈。厦门市政府前期沉默、当地媒体集体失语,导致市民通过新媒体发起各种抗义行动,引爆了长达4个月的公共危机。持续的危机迫使当地政府最终表现出了民主协商的诚意,通过与专家和市民的多次直接对话,最终达成妥协,事件以该项目停建、迁址而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0.
11.
论咨询对话     
讨论咨询对话的过程和步骤以及应当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差异性很大的空间里,人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方式来达成共同的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张倩 《新闻世界》2011,(3):119-121
诞生于战后"废墟"时代的电影《小城之春》被认为是电影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的典型。整部电影仅运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展示了战争年代男女青年矛盾而冲突的感情故事。复杂的情感纠葛、细腻的情节设置以及音响、旁白、光影和道具等的运用别具匠心,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本文将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男女主角语言中的潜对话,验证特定语境...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中美之间有三件大事值得关注: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的余音在耳,中美在战略和政治层面进行沟通的重要平台——第四次中关战略对话又于6月20日至21日在华盛  相似文献   

15.
赵:朱老师,您好! 新闻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热情的工作。“铁肩担道义,妙手章”,很多优秀的新闻人都称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您理解的“新闻理想”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6.
电影市场近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看电影逐渐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如何拍出一部打动人心、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成了从业人员越来越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意象对话技术为电影从业者打开一扇通向观众内心的大门,有助于从业者拍出优秀的电影.  相似文献   

17.
朱丽佳 《大观周刊》2013,(4):239-23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历史经历了重大的变革,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历史的对话教学受到人们的普遍信赖,并且在高中历史教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从对对话教学的概述着手,对高中历史对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进行对话教学时非常有必要的。另外,探索了高中历史的课堂对话教学,爵的在于对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话分析,可以了解观众在观展过程中细微、即时的学习行为。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采取非干预式观察方法对展览观众进行调查,记录其对话及相关互动行为,以访谈法作为辅助了解观众发生对话的原因,采用艾伦的对话分析框架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与学习有关的对话发生频率相对较低,群体间的对话以知觉型对话为主。上述调查带来的启示是:可通过展览内容的生活化、展示方式的多样化、展品位置的合理规划以及展示说明的有效性,更有效地引发和促进观众之间的学习型对话。  相似文献   

19.
一、“邻避情结”与新媒体政治的幻觉 郭小平:环境保护在当下中国具有较高的政治合法性与民意基础,公民基于“邻避情结”的社会抗争与新媒体驱动下的参与式传播,在表达自我的环境生存权益、监督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浮现与生成,构成环境“善治”的前提。新媒体为公民记者赋权,促进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社会与国家的互动,拓展了民主的政治空间。新媒体构成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而环境风险的“善治”强调公共参与、多元协商与理性妥协以及民主过程的开放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对话被一再重申,成为众多理论研究、争端化解、共识达成的基本要义。对话作为公关理论的核心范式之一,被誉为“公关的元理由”。本文全面检视了对话理论的思想脉络,认为对话既包括形式层面的对谈与双向沟通,又包括伦理意义上的平等、承认与永恒;对话既是人与人之间“琴瑟和鸣”的可行选择,更是组织与公众之间达成认同的理想机制。然而,对话在给公关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想引领的同时,也存在天然的“逻辑悖论”。本文围绕“对话何以可能”这一主题,结合对话公关理论研究的既有成果,归纳总结对话公关的表现形式、价值追求与实践逻辑,并就对话公关的启示、困境与展望做出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