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个难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就会被这样两个问题所困惑:一是为什么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植株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主要是激素调节,生长素(吲哚乙酸)的调节作用是植物向性运动的主要原因。其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  相似文献   

3.
陈俐 《生物学教学》2001,26(12):14-14
“生长素”是高中《生物》(必修本 )第四章中“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本节包括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个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常存在以下问题 :①不能正确理解向光性原因 ;②将果实发育与果实成熟混为一谈 ;③把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双重性绝对化。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相应改进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之。1 如何理解“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1.1 存在问题 以练习一为例 :将云母薄片纵向插入胚芽鞘尖端 ,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射 ,则胚芽鞘如何生长 ?学生常错答成 :弯向光源生长。理由是尖端…  相似文献   

4.
<正> 1 植物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一定较顶芽部位高吗?例1 下列哪项能正确反映某植物各部位生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参考答案:C。理由是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本)P.81指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此题还涉及植物顶端优势的成因问题。教材P.81同样指出,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这两个知识点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是个难点。如果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会经常被学生追问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两重性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二是植物水平放置时重力会引起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  相似文献   

6.
关于以植物生长素为命题材料的考查,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较为频繁。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卷不同类型的试题中均出现了以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为考点的试题,但考查的能力要求却不尽相同。现例举2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学习中学阶段生物学知识过程中难点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关描述为:“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一样”(见图1所示)。然而,对生长素“低浓度”与“高浓度”的界定却出现了许多种说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相似文献   

8.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相关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素材 ,在高考命题中所占的分值有加大的趋势。其中 ,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以及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是历年高考的三个命题热点。下面结合这三个命题热点 ,对有关生长素的命题方法进行粗略的剖析。1 命题热点之一———胚芽鞘尖端尖端是接受光刺激的部位 ,也是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1.1 基础考题 把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小块上 ,正中插入生长素不能通过的云母片 ,琼脂被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图 1。单侧光照射后 ,琼脂块内的生长素含量将是 (  )A .左右相等…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 6小题 ,每题 2分 ,共 5 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1~ 8.同 2 0 0 3年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 (新课程卷 )第 1~ 8题 ,以下简称 (同新程卷 )。9.同 (新课程卷 )第 12题。10 .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 ,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 ,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 .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 ,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 .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11.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A .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其中的激素以生长素为主。生长素的发现史、生理作用以及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都是历届高考的重点、热点,尤其是生长素的发现史中实验探究的方法,成为设计和分析实验的材料,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顶端优势、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与生产实践相联系,有利于高考考查同学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 生长素是何时分离出来的?1教材如何叙述张建尚[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22100)]生长素是在哪一年分离出来的?人教版、苏教版和中图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说法不一。人教版:"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但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  相似文献   

12.
1“高浓度”与“低浓度”的分界线 图1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学生在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时,疑问最大的是如何判断“低浓度”与“高浓度”的分界线,是在“b”点还是在“c”点?事实上,某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特定器官的效应如何,关键要看在该生长素浓度下该器官对应的生长曲线是在0位以下还是在0位以上,0位以上表现为促进作用,0位以下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娟 《中学课程资源》2019,(4):47-48,46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责任与宗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点是抓好教学设计,在教《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课时,教师应抓住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从探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探究用生长素的作用解释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三个方面来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学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生长素的作用原理。(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教育。二、课程要求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三、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具有两重性,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曲线类型一: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植物激素的调节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应用、生长素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等内容。该部分主要考查与生长素有关的知识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学生往往对有关的知识存在疑惑,加之这部分知识容易出现实验设计题,对单一变量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控制、对照组的设置以及语言的准确性是影响这类题目得分的关键,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规范性训练。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好素材。因此,"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以"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历程进行探究"为主线进行此课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史,认识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艳青 《考试周刊》2011,(30):192-193
在人教版必修三的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文中提到,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这里提到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是在哪个范围呢?很多同学不会从曲线上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个难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就会被这样两个问题所困惑:一是为什么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植株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二是植物水平放置时重力会引起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激素调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第二课时学习“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材在第一小节中,有一个学生实验:“植物的向性运动”。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此时已是初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已较低,完成此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可安排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