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凝聚着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情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梳理非遗传播的几种主要方式:亲身传播、实物传播,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传播和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等,通过对目前非遗传播的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力的举措在于善用和发掘非遗文化的悦目性;利用3D影像完整动感传递非遗文化;增加非遗信息传播的重复;加强对守门人的培训和引导等。  相似文献   

2.
3.
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保护形式单一、实体展示信息传播手段陈旧。具体策略上要建立非遗数据库、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方法上要丰富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挖掘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需要有更具宣传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而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就是对其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今社会的大众传媒已经深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且急剧扩张,近些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颇高,报纸、图书、电视、网络等媒介形式都给予了较多的表达机会和展演空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媒介语境之中,并借助现代传媒的各种优势,能使其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的。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的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手机APP应用功能,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拓展路径。一方面可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众面,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已经濒临消失,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存储、传承、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析总结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网络传播形式及网络传播现状,找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平台的不足,提出将社交网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提高其信息分享效率和信息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众多民族民间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素材和灵感源泉。但从文化的存续层面来说,如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自身的文化安全和真实性又是尤为重要。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创作者,以负责任的态度来重新审视当下的民族民间文化,谨慎自己的艺术创作行为,必须认识到艺术作品对非遗传播的影响;认识艺术作品在非遗文化的大众认知方面的影响;重视和警惕大众认知对非遗原真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为文化热点的同时也成为了经济、政治热点,为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语境,文化重构变得流行而且必要。研究以温州泰顺畲族三月三为例,分析其中的文化重构现象,并从中获得对于非遗保护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的可传之灵魂.它是社会群体在相对固定的生活空间中、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在相对一致的精神追求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人群标识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非物质文化具有依附性、国家性、民间性、功利性和松散性等特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着重于建立国家层面的各级政治机制、制度机制、革新机制和学术机制,充分保护其中的精华和精神内核,传承其有利于国家、民族、民众精神层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拍摄对象的人类学电视纪录片,真实地记录、还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所承载的文化技艺及其生活环境,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人类学价值和传播价值。笔者试图从电视影像的角度,结合创作实践,对此类纪录片的人文价值、创作原则、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录片的创作与传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指把某些口传心授、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转变成一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整合资源、规格统一、达到相当规模,并产生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自身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化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定位;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民间文化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平远船灯文化原型是渔民送顺治帝北渡汀江战风雨、搏急流而艰难摆渡的情形。其历史传承可划分为前舞台阶段和舞台阶段,尤其在后一阶段取得较大发展。其艺术特征是船与灯的精致结合,歌与舞的独特统一,以及具有客家山歌特色。平远船灯审美形态奇异,属于主流的审美文化。其形式革新多样统一,内容革新与时俱进且有家族相似的特点。遗产保护方面,平远船灯当复活首次革新时的形式;继承舞台表演和反映主流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建构专场音乐会为中心,拓展新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指把某些口传心授、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转变成一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整合资源、规格统一、达到相当规模,并产生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自身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化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定位;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民间文化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8.
以宁明花山为代表的崖壁画文化是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人创造的璀璨明珠,这颗明珠应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及广西有关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作过程将充满着竞争和变数。必须政府支持,部门操作,各方协调,特别是应当大力发挥专家学者和文化人的聪明才智,用智慧和力量推动申报;抓住机遇,奋力拼搏,使花山、灵渠、壮锦、嘹歌等一批广西文化项目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遗产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缄默知识理论下非物质文化传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与缄默知识具有通约性,利用缄默知识理论分析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考量因素,并论证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机制和社会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完形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就是整体性原则,影视广告的传播与完型心理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影视广告语言符号的编码特点和解码机制。体现出完型心理学的核心思想——结构主观性和整体性观念;影视广告语言的蒙太奇修辞丰富和发展了完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影视广告影像的形式美对完型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