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镜子     
陈卫华 《上海教育》2004,(4X):62-62
我们都有照镜子的习惯.看看自己的头发乱不乱.衣着是否得体。作为教师,怎样知道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也需要照照镜子。学生就是一面好镜子,而且是一面最敏感的镜子。教师从学生眼中看自己,能避免或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镜子     
我们都有照镜子的习惯,作为教师怎样知道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也需要照照镜子。学生就是一面好镜子,而且是一面最敏感的镜子。教师从学生眼中看自己,能避免或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  相似文献   

3.
陈卫华 《吉林教育》2004,(12):41-41
我们都有照镜子的习惯,看看自己的头发乱不乱,衣着是否得体。作为教师,怎样知道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得当,也需要照照镜子。学生就是一面好镜子。把学生当镜子,从学生眼中看自己,能使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和谐。能避免或及时纠正教师的错误,帮教师做出正确的决策,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如何用好这个镜子,加强反思,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4.
“镜子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对称、平移与旋转”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它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照镜子感知镜面对称。学生每天都会照镜子,但他们很少注意对称现象。看着孩子们拿着镜子兴奋地参与活动,我暗自高兴,看来这个很抽象的问题完全可以形象地解决了。随着  相似文献   

5.
一、照镜子 刚开始,学生面对自己的作文初稿往往无从下手,不知从何改起。此时他们特别需要一面“镜子”,需要通过这面“镜子”照出自己作文中的一些问题。鉴于此,在作文评价的第一环节,首先要针对该次作文的要求,师生共同打造一面“镜子”——议定该次作文评价的标准。有了“镜子”之后,还要让学生学到“照镜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金秀芬 《今日教育》2007,(7S):80-81
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悟”,这里作为读的对象不是简单的教师自己,而是所有从事教育行业的那个“自己”。我们这里有一面镜子,希望所有的读者都能在镜子前稍稍停下匆匆的脚步,认真看看那镜中的自己,回想一下自己走过的路,做一次灵魂上的检阅,向浅薄、虚伪、自私告别。正如照镜子洗脸一样,使自己更加光明磊落。[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照镜子效应”。所谓“照镜子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 “照镜子效应”对班主任的启示是;对待学生,只要我们付出真挚的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让他们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学生才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回报。 2.“无痕迹效应”。所谓“无痕迹效应”,是指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  相似文献   

8.
章立早 《教书育人》2001,(17):37-38
一、“照镜子效应”。所谓“照镜子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照镜子效应”对班主任的启示是:对待学生时,只要我们付出真挚的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让他们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滋味,学生才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以回报。我们过去常提倡要“尊师爱生”,其实,班主任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最…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在生活中,除盲人外,恐怕人人都照过镜子。镜子能让人清楚地看到自己。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一面比普通的镜子更能让人认清自己的镜子,那就是别人的眼睛。通过这面特殊的“镜子”,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赶快照照这面“酣毙了”的“镜子”呢? 从本期开始,“校园聚焦”栏目将陆续推出“照镜子”系列文章。让我们通过“照镜子”,打开彼此间封闭的心灵之窗,让理解的阳光照进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堤高办学水平,学校经常开展教师满意率调查,但结果有时差强人意。其实,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先从照镜子说起:要使照镜子的结果令人满意,须具备三个条件:镜子不失真,照镜子的人形象端正,欣赏的人眼光不要太挑剔。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喜欢照镜子,科学家们发现女孩子照镜子和男孩子照镜子时的感觉并不一样。男孩子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而女孩子关心的则是从镜子里看看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虽然出发点不同,但在关注自己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不过有的人关注自己,却并不喜欢自己。  相似文献   

12.
镜子的启示     
某小学的教室门口都挂有一面明亮的镜子。小学生们进入教室之前,可以对镜自照,着点装束,整顿仪容。天长日久,照镜子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和习惯起到了促进作用。这镜子主要是用来照学生的,那么,教师的镜子又在哪里呢?有位老教师回答得好:“在教室里,教师面对着几十名孩子,学生就是教师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镜子”,这个比喻很有道理。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学生就是教师的工作对象。如果工人农民应当以他们的产品衡量他们的社会劳动,那教师就应该以学生的学业作为检验他们  相似文献   

13.
Baby搞笑版     
照镜子玲玲今年已经两岁了,是出了名的爱臭美,有事没事就喜欢照镜子、摆pose。周末的一天,全家人都在忙着进行大扫除,玲玲又开始每天的必修课——照镜子。也许是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太可爱了,小家伙竟然情不自禁地上前吻了一下镜子里的“自己”。妈妈问她在做什么,玲玲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很忙!正在交朋友!”——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4.
1.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善于捕捉适当的教育时机表达自己的情感,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语言,才能象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和共鸣,拨动学生微妙的审美情思,使其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师运用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做到点拨到位,概括精练,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每个教师办公室里都挂了一面大镜子,学校要求教师上课前先照照镜子,整整衣冠,再走进教室。刚当教师那会,我一直对此不以为然,觉得这样做是把化妆台搬到办公室里来了,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但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镜子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思想照镜子     
照镜子,人人都会。然而照思想的“镜子”却非易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就是一个善于照思想镜子的同志。他选的“镜子”,全是英雄模范,如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雷锋等。他在日记上写道:“向雷锋、钱正康学习……经常拿他们作镜子来对照自己鞭策自己,争取做一个雷锋式的五好战士。”“雷锋光辉的形象,模范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榜样,他将鞭策着我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他  相似文献   

17.
教师损害自身形象的五种行为教师为人师表,其形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和镜子。但教师中有五种行为极大地损害教师自身的形象,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一、甘于现状,不求进取。自以为文凭、职称到了手,不愿再吃苦去自学搞教改,甚至在教学上也“走过场”。二、无自豪...  相似文献   

18.
镜子的用途是反映人的形象。古人根据镜子可以真实地反映客观存有的特征,总结出这样的至理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话用在今天仍有意义。在学校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出老师形象的美与丑,可以看出老师工作的得与失。如果我们做教师的平时多听听学生对自己的意见,善于从这面“镜子”里获取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对镜正己,适时调整,就会避免工作中的诸多失误。师者,人之模范。和社会上其他职业比起来,“教师”这个职业对人的品行…  相似文献   

19.
两个佳佳     
佳佳家里有面大大的镜子,亮闪闪的能照出整个人。每天早上起床后,佳佳的妈妈就照镜子梳头,头发流得光溜溜的,洗脸,脸儿洗得白净净的。佳佳问妈妈:“你为什么这么爱照镜子呢?”妈妈笑笑说:“镜子是我们每个人的好朋友,会告诉我们身上自己看不见的缺点呢!”佳佳觉得奇怪:镜子不会说话,怎么能做我们的好朋友呢?正想着这个问题,妈妈让她去照照镜子。佳佳往镜子前一站,镜子里也有一个笑咪咪的佳佳了,她一眼发现镜子里的佳佳衣服扣子扣错了一颗。洼洼忙低下头看自己的衣服,哎呀!真扣错了,瞧!衣服一边长,一边短。佳佳马上重扣…  相似文献   

20.
鲁晓玲 《小学生》2010,(12):65-6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