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专搞和兼做新闻工作已三十余年了,经常与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打交道,我感到一张报纸的优劣和编辑的精选精编精心设计有直接关系。他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天天伏案精心编稿,勤勤恳恳地“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强,编辑不仅一篇一篇地单独编发稿件,而且从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2.
编辑这行当     
打从大学时候毕恭毕敬地写“敬爱的编辑老师”起,到现在仍在写着“编辑同志”或“编辑先生”或竟直呼“某某兄”为止,做为投稿族(也就相当于文字打工族吧)已经有十几年了,尽管如今自己也常常被别人这么虔诚或不虔诚地称呼着,但因为仍然常常要跟一些陌生的编辑们打交道,所以心中便也始终存在着一种对编辑这一行当的敬畏或者说神秘感。自己做编辑已经数年,这感觉竟仍不能挥之而去。但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其实还真少见有多少文章能放开手脚去抖抖“编辑”这个“包袱”的,个中原因恐怕也只有咱  相似文献   

3.
由于本人爱好新闻写作的缘故,近年来,相继同一些报刊编辑交上了朋友,对他们工作的甘苦和心愿也略知一二。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说,编辑也可以同教师相提并论,只不过是他们耕耘劳作的对象不同罢了。当一张报纸、一本刊物奉献到读者面前时,不知倾注了编辑同志多少汗水和心血。自然,报纸、刊物受到读者好评时,编辑也感到莫大的快慰。不少编辑为了拼好一个  相似文献   

4.
干了三十多年新闻工作,做过记者,当过编辑,许多年间还是采编合一,如果说有什么体会的话,我觉得当编辑应抓好三个“五”,即当“三五”牌的编辑。 一、编辑工作应把好五个“关”: 第一,要把好政治关。把好政治关是新闻编辑的首要任务,新闻工作要正确引导舆论,必须讲政治,  相似文献   

5.
编辑的底气     
有同志问我:"你一直在为编辑说话,到底编辑好不好当?"我说:"编辑好当,也难当.如果仅满足于做一个'上靠作者,下靠校对'的'二传手',编辑的确'好当';如果要做一个底气足、有作为的编辑,就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界,历来有个重采轻编的倾向,认为当记者有名有利,当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认为,编辑从某种意义上讲,应比记者略高一筹。为他人做嫁衣裳不是啥坏事,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说明编辑具有奉献精神;第二,说明编辑应有真才实学。因为,要为他人做嫁衣,自己得做几件好衣裳;如果自己不能做几件好衣裳,穿得烂死搭活的,谁肯找你做嫁衣呢? 当然,要当一个能为他人做好嫁衣的称职的编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编辑学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好思想、道德、知识、业务基础。下面粗浅地谈一下我学加减乘除的体会。 一、用加法来积累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编辑的肚子,杂货铺子。”编辑肚子里有“杂货”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的。这就要求编辑像老农那样,从早到晚用粪耙撅个粪箕,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上牛粪、马粪,还是猪粪、狗屎,都捡到粪箕里,背回家经过沤制总是肥庄稼的。 我自己就受了学“加法”的益处。 我在大学是学物理的,196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襄阳地委宣传部工作,1968年初改做新闻工作。开始改理从文有个错觉:文章嘛,总得有点文气。于是,喜欢在文章中堆砌一些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叙说编辑工作的故事,讲故事的人,是一位做了半个世纪编辑工作的老人。他的故事极为平淡,都是些“稗官野史、逸文趣事”,却折射出一位可敬的编辑的精神世界。作者黄伊以“敬业和奉献,开拓与创新,是我终生奋斗的目标”为题开篇,是耐人寻味的。作者在书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人大中文系的一位应届毕业生来出版社实习,编辑室主任委托他接待。此时的黄伊,已是从业四十多年的资深编辑,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但是,他没有向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却对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讲述自己用半生心血换得的深切体会:当编辑最要紧的一条,是要…  相似文献   

8.
传媒发表新闻,刊载文章,最兴奋的莫过于有了“强烈反响”。如果为了一个新闻,电话铃声不停,信函似雪片般飞来,不论褒贬,编辑、记者都是很知足的,起码证明自己的成果不是废料,社会信息系统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据观察,民众的反响大致分两类,一是外在的,像打电话、写信及至找到媒体倾吐等等;二是内在的,即只在心中一悲一喜一震一惊一怒。能引发外在反响的实际是少数,因为许多人并没有那么多闲功夫非要以电话、投书的方式表露不可。当然也有人天上好给传媒做反响,一支笔、一叠纸、一部电话机,时常处于备战状态,天天手持报刊,目盯电视,一遇感触,便甲乙丙丁地讲开去。我的某位朋友就存此偏嗜,他的大名常见于各类报刊的读者来信栏或者什么内部通讯中。我是做编辑的,他与我结识,正得助于他的来信。但我也劝诫他,他的“反响”一定要有切身体味、独到见解,不可投编者所好,为“反响”而反响。 编辑、记者若要自己的成果有反响,我想,只有在自己的栏目和文章上用功夫,以新闻的魅力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张安塞同志现任山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书海出版社总编辑和本刊主编。这是去年夏季他在青岛一个全国性的期刊编辑业务讲习班上的授课内容。发表前,作者对原讲稿做了适当的修订补充。讲稿包括:总论;第一讲编前准备;第二讲期刊编辑;第三讲编后活动。我们拟从本期开始,于年内6期连续刊出。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对新闻语言作了重要指示。他说,新闻语言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新闻中的陈言套语是要束缚人民思想的。这位中央领导同志说,这次到下面去,感触很深,我们有些干部思想不开展,路子不新,旧的语言太多。县委书记汇报,讲的还是有多少宙地,亩产多少斤,春种秋收那一套。问他科学技术怎样,商品生产怎样,畜牧业怎样,食品工业怎样发展的,他得找有共局长,自己讲不清。在下面“左”的东西有,但更多的是习惯势力,习以为常.新闻报道老框框有的是。报上经常讲“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看了《新闻与成才》新开辟的“编辑看稿札记”专栏,作为报道员,我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心里透明了许多,以前对军报太多的偏见也随之烟消云散。“编辑看稿札记”为报道员和编辑架起一座“连心桥”。说实话,当我们把一份份稿件邮给你们,都希望自己的稿子能变成铅字,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仍然不见稿子上报,心里面便会产生很多对编辑们的偏见和不切实际的看法,而这些看法的理由大多是:编辑跟咱不熟,稿子再好也不会上报;给编辑们送点礼稿子肯定能登;再加上一些谣言:某团宣传干事花了多少钱才在报纸上登了个“豆腐块”;“要想稿…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编辑报刊还是编辑图书,要想做个好编辑,的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编辑”要投人好多精力,学习好多知识,做出好多尝试,历经好多磨难,甚至付出好多牺牲。“好编辑”的一生是在不断结识好作者、不断赢得好文稿、不断发出好作品中度过的。笔者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虽不算长,编发的好稿虽不算多,但却亲跟目睹了自己周厨不少好编辑编发出的不少好作品。现不揣冒昧,以小诗之形式,将编辑赢得好稿的七条“秘诀”总结出来,并告示天下诗曰.  相似文献   

14.
何春龙是中国青年报总编室主任,从1978年中青报复刊起到如今,他在总编室做夜班编辑已经长达17年。由于他是中青报地道的“夜班元老”以及这许多年来为报纸版面做出的不凡贡献,因而被报社同仁戏称为“第一版面”,前不久荣获首届新闻“百佳”称号。 何春龙做了17年夜班编辑,难能可贵的是他安心,更难得的是他把编辑好版面当作人生事业追求不懈,总是有一种想在有限的版面上施展自己的创造欲望。他心无旁骛,乐此不疲,年已不惑,立定此业不惑。  相似文献   

15.
编辑,人们常常称之“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人。意味着一生中甘为人梯、默默无闻,做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工作。说句心里话,作为编辑也该忙里偷闲为自己做件“嫁衣”,体验一下是否得体,以利日后做出更适合作者的“嫁衣”来。然而时下也有那么一些编辑,或许是看人家的布料好,或许觉得人家的款式新颖,竟把为他人做好的“嫁衣”穿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过,穿得让你说不出口,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6.
上网以后,老三毛更忙了。甚至顾不上向他的朋友炫耀他的网上新发现。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建邮箱。在老三毛看来,一个E-mail地址,是时代和文化的标志,身份和品位的标签。他渴望自己有这样一张名片——只干干净净地印着“编辑”俩字和自个儿的大名,并有EDITOR的字样加上姓名拼音当然,最要紧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E-mail地址。现在有了电脑,这一切可以自个儿完成了——亲手做一张高雅别致的名片。老三毛不求人,不是要挣“无师自通”的名声,主要是他觉得“娃子要亲生”,他想当亲爹,不想当继父。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策划好久了,材料准备了一大堆。…  相似文献   

17.
不知怎么搞的,这些年来在新闻战线上,有些同志对工作的选择更加苛刻了。过去,有不愿意干校对的,不愿意搞资料的;现在,竟加上了不愿意当编辑,只愿意当记者。这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一条是认为编辑光给别人改稿、起题、编排,影响自己写作,出不来个人的成果;所以,愿当记者;到社会上去跑,自己写东西,写了东西是自己的,也容易积累素材,以后出个集子什么的也用得上。的确,从个人角度来说,编辑是为别人辛苦。“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每天过手几十篇稿子,绞尽脑汁修饰润色,见诸报端都是人家的作品。这块版面编得好了,人们称赞的话语往往是这篇稿写得好,那  相似文献   

18.
我的总结中没有编辑字数。因为我觉得,当代的编辑工作早已经越过了那个只讲字数的阶段了。就像中国举重队早已经不讲每天举起了多少公斤一样。编辑用脑四步走不久前,我与一位同事有次关于编辑工作的对话。他说,编辑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云云。我说,是的,在某些阶段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坦白地说,做  相似文献   

19.
谈编辑的素质汪海燕一张好报纸、一篇好文章的出现,人们所赞不绝口的总是作者的才华,记者的出色。有多少人知道是谁编辑的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些报纸的制作过程中流下了多少编辑的汗水,融进了多少编辑的智慧?编辑的工作是为作者、读者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做编辑工作的时间虽不长,却能在“方格”之间感受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甘苦,也为自己工作之旅的最后历程能在编辑岗位上规规矩矩地画上一个句号,感到莫大的欣慰。于溪同志说:“人已下岗,情系出版。”这两句话说得多好,它表达了出版界老同志的情愫,反映了老同志对出版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