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集合概念是什么集合概念是反映同类个体的集合体或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概念。集合概念根据内涵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集合体的,一类是反映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先谈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它是把同类个体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它的特点:在意义上,是反映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而不反映用来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在用法上,可以受集合量的数量词修饰,一般不受个体量的数量词修饰(用“个”、“些”组成的数量词、指量词有时可以修饰)。例如“林冠”是指森林中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树冠的总称,是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与“树冠”这个非集合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说“一片林冠”、“那个林冠”,不能说“一顶林冠”。又如:  相似文献   

2.
“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核心概念。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过程中,学界始终无法对“什么是学习”做出统一的回答。从学习的“概念”与“过程”两个方面出发,对学习的意涵进行深入探究,有可能得到对“学习”概念的合理理解。“学习”概念的提出应基于4个原则:第一,有机体的生物基础是学习的起点;第二,学习是有机体的变化;第三,“互动”是学习的机制;第四,学习是过程而非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学习视为一种复杂而动态的生命过程,涵盖了个体与其生物基础之间、个体内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多层次互动。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习的全面性,更注重揭示学习如何塑造和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为未来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多维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值得思考的问题,往往是人们早已思考过的问题。“概念及其掌握”即是一例。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概念的掌握是知识掌握心理学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本文只涉及有关的几个方面。一、概念的概念什么是概念?许多哲学、心理学著作都把概念定义为“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这当然是正确的。但这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首先,必须弄明,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第一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需要”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愿望和欲求,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这种需求反映一旦被人意识到,就变成活动的动机,这种动机激励人们去行动以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人们行为的最终归宿。当一个人有某一需要而又渴求获得满足时,就会引起内心的紧张状态,这种内心的紧张导致心理的不平衡,从而促使人们去寻求满足这种需要的相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与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但是两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基本观点也大相径庭。后现代主义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意识体验”、“潜能”和“自我”等概念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是一种话语范畴,而不是一种精神实在。后现代主义也挑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主义倾向,主张从个体理性转向公共理性,从个体自我转向关系的自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科学观和方法论方面出现了一种释义学转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接受社会建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情绪与学习     
情绪与学习观宇任何学习环境中都会存在感情与情绪,重要的是要弄清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弄清兴趣、态度和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弄清这些因素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情绪”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个体对客观过程感情方面的反映,产生于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之中,并且反过来影响着...  相似文献   

7.
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作为社会意识及其形态,如政治、法律、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毕竟不是心理学本身所研究的范围。心理学必须把意识作为人的个体心理现象加以考察。本文所用的“意识”概念主要指个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病 ,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无疑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绝好突破口。然而 ,“减负”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减负”是否等于单纯的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降低教材、大纲的难度、深度?换句话说 ,纵使达到了上述的目的 ,学生可以轻松应付课上课下的学习 ,是否就意味着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真正目的?进而 ,如何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减负”?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视角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心理学视角上的“减负”心理学有关个体负荷的概念首先源自工程心理学对工作负荷的研究。工作负荷是指个体在…  相似文献   

9.
一、集合体的特点概念依据其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就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可见,正确判定“集合体”是区分这两类慨念的关键所在。所谓“集合体”,就是由许多同类的可以独立存在又不可分割的个体汇总的统一整体。这说明一个集合体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由“同类”的多个个体集合而成,二是多个个体彼此独立存在又具有某种联系。如果我们把“集合体”同“类”和“组合体”加以比较,就能更清楚地看出集合体的特点来。1.“集…  相似文献   

10.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其发展在传统教育学概念里 ,并没有素质这个名词。素质原是心理学范畴中的概念和术语。心理学词典中关于素质的释义是 :“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在这里素质和秉赋是通用的。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思想认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反映思想认识的名词、术语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因陈旧过时而被淘汰 ,有的因认识深化而延伸发展 ,有的因反映新生思想认识的需要而被提出 ,并逐步被社会所认可。“素质”概念的延伸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一)提出提高素质和对素质问…  相似文献   

11.
重视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心理学把一个人所掌握的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实际上只是事物的一种名称,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概念则反映事物的最本质属性,是高度抽象概括的产物。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理解和...  相似文献   

12.
人格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 ,应用极其广泛的概念。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文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都涉及这一概念 ,而不同学科使用的人格概念其内涵外延相差甚远。迄今只有心理学界对人格问题的研究最透彻。心理学认为 :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 ,是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教育是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人格品质的教育。它要研究个体的心身特点 ,用符合教育规律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个体进行教育和指导 ,提高和发展他们良好的人格。其宗旨是促进个体健全、完…  相似文献   

13.
刘荣 《教育艺术》2006,(2):60-6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形式,是入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美国心理学协会(APA)1993年曾公布了一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心理学原则”,其中第七条原则是:动机与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的内容与程度会受到学习者动机的影响。学习的动机则会受到个体情绪状态、信念、兴趣、目标和思维习惯等情感因素的影响”。从现代语文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情感的培养对于语文学习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2)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的重要部分;(3)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适应  相似文献   

15.
浅析在手风琴演奏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解释,“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因此,“兴趣”对人的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授给学生知识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应该调动一切  相似文献   

16.
图式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图式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人认知有4个方面的功能:注意、编码和检索功能,整合功能,理解功能和计划功能。社会心理学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引进图式概念,用“人的图式”解释人格,用“自我图式”解释自我概念,用“群体图式”解释刻板印象,对产生社会认知偏差的原因也通过图式概念有了新的阐述。从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合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与传统社会心理学单纯研究个体、群体的外部行为方式来预测心理现象的方法相比,图式加工的观点深入到人类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了个体或群体根据已有知识来解释外界新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是数学知识的基本细胞。没有概念就无法构成数学的知识体系。在诸多数学概念中,有一类属于最基本的概念或原始概念,这些概念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较之其他概念而言,显得更加广泛而深刻。认知心理学在学习活动中提出“顺应”和“同化”理论,  相似文献   

18.
萨特的“反思”概念的本体论内涵与心理学的“反思”概念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对立首先体现于对时间性的理解,其次体现于思索“欲望”的不同的角度。心理学把“欲望”自在化、外在化、抽象化,而存在的精神分析则把欲望作为自为的根本存在方式。通过福楼拜的案例,萨特分析了个体根本性的生存欲望如何超越自在的语言而获得真正的“表达”和“写作”。最后,我们比较了德勒兹的欲望—生成的理论和萨特的欲望理论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一、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简析 人格是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法学及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的角度来使用的概念,它包括个体从内在心理机制到外在行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积极能动性的个体主体,与社会互动的完整的“社会性的人”。人格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物质和模式。教师职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  相似文献   

20.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是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似本能”概念是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似本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遗传的,但它是一种潜在的能量,它的表现和发展需要后天的社会环境及教育,由“似本能”需要”出发,马斯洛建构了自己的“需要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从而强调了人的潜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有助于我们用人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统一的观点来考察人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