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实际.给学生一双自由飞翔的双翼,让他们解放自我,张扬个性,施展创造潜能,从而开辟出广阔的习作天地。那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2.
刘宏 《考试周刊》2012,(36):41-41
挖掘古诗词中的习作点,不仅可以将古诗词根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深厚的内涵,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依托古诗词,将学习古诗词作为习作的"源头之一",让水"活"起来,"灵动"起来,促使学生的情感和言语日趋丰盈,打开学生习作的又一扇窗。  相似文献   

3.
吕海娟 《广西教育》2007,(6A):27-28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善于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为学生在作文时多开几扇窗,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这样,习作就会因生活而多姿,生活也会因习作而多彩。  相似文献   

4.
1月15日 晴 在我的床前有一张桌子,桌子有一个抽屉,抽屉很普通,但那是一个真正属于我的一片小天地。 抽屉的表面,因摩擦而出现了很多白色的道道,经过时间的沉淀,显得很旧,甚至很破,但我对它就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刘斌 《宁夏教育》2009,(12):60-60
那一天.我像平常一样走进了教室,踏上讲台便说:“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说完后我静静地站在讲台上,注视着每一位学生的一举一动。起初只有7名同学举起了手,我又环视教室一圈,陆续又有5位同学举手。  相似文献   

6.
时呆闹 《考试周刊》2010,(26):63-64
本文作者针对当前作文评价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一些看法: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批改要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指导;评语要注意激励与指导功能;要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一件非常孤独的事情。要在喧嚣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要在这个空间中创建一个精神的城堡和精神世界,总是需要一些支撑力量。很多作家都选择用音乐来陪伴自己的写作时光,这份默契我想就是来自于很多音乐都适合作为一种背詈,给纯粹的寂静点染一些灵动的调子。  相似文献   

8.
春游本是学生很盼望的集体活动,可是当我刚向学生宣布明天要春游时,有几个学生一边叹气,一边说:“又要写作文了。”“真没劲!”一个调皮的学生还嘀咕了一句:“我去年写的游西湖的作文还没扔。”言下之意,他还想“一稿两用”……  相似文献   

9.
每当要写作文时,学生就会有无从下笔之感。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小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开发他们摄取生活素材的五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人体的五员大将进行观察,着力培养学生从周围撷取习作素材的能力,把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感受深的事物及时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潜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可见,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将学生被动的写作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几年来,在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方面,笔者从培养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莹莎 《教师》2011,(8):37-3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说到习作课,教师怕教,常常在指导时感到无计可施;学生怕写,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头疼,甚至有人还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与孩子一同感受习作世界的美妙?笔者在实践中有几点感触,在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2.
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本文叙述了教师如何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13.
厉敏 《现代教学》2006,(12):31-31
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探究性习作,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从课堂学习或者实际生活出发,由学生自发地引出若干话题和疑问,然后由学生或者几个兴趣相同的伙伴一起,进行拓展思考和探究,形成个人色彩浓郁的观点后写成文章。在这两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写探究性习作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习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多样化的,因而学生的习作也应是多样化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老师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不给学生一个全新的空间,这种做法,就会扭曲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化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作文,还称之为“得意之作”。在新课程的作文教学中,怎样做才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应该在习作训练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突出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真实的生…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教学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取材,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永远不会错。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出现的许多优秀作或考场满分作并不都是贴近生活.而是从现实生活的天地里跳出来,把取材的镜头对准古代,借助古人古事阐述独到的见解,表达强烈的情感。这种写法不同于选用古代事例作论据,而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观照古人古事来表现题旨。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学生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基础性阶段,因而将如今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到小学教育当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知识的汲取和创新中。况且习作能力与学生基本的语言功底、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观察视角与深度都有直接联系。因而在小学高年级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学生习作修改的能力,这样才能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来提升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回到学生生活中去,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真实地感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不仅将来要用,而且现在就有用,教师必须通过这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习作情感,使他们乐于习作。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习作回到生活中去,真正变成学生生活的需要呢?  相似文献   

19.
高学成 《教师》2019,(9):50-51
文章主要介绍如何寻找或创设习作时机或情境,尽可能将学生的习作练习与生活需求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或写作动力,解决学生写作难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观察生活是获取习作材料的主要途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