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认为:对于个体来说,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仅具有工具的价值,其本身就极具个体享用价值。只有充分发挥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本身的享用价值,第二语言的学习才能满足学生个体内在的精神需要,让学生由衷地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2.
信任危机是一种存在于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道德现象,它与个体诚信美德的缺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个体,而不在社会。而个体之所以会缺失诚信这一美德。在于人既具有自然性也具有主体性。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是促使产生这一道德现象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的个体享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既可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即让个体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品德,同时,也可以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让个体感到快乐,即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在我国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太重视教育的外在谋生功能,忽视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从而导致教育彻底地外在于学生,而使学生沉浸在“苦学”中。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基于对我国现实学校教育的忧虑,也守望着学生发展的“未完成性”。教育在引导学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的同时,理应满足学生个体内在的精神需要,让学生感到由衷快乐。推行学生主体论、学习超越说和教育美学观,是实现教育个体享用性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论德育之个体享用性功能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德育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除具发展的功能以外,还具一种享用的功能。所谓德育的享用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个小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通过德育形成了个体的一定的思想品德。这种种凝聚于个体自身的品德,一方面具有它的工具价值,它使个体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各种关系能得到协调发展,它为合理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状态,提供必要的条件,以满  相似文献   

5.
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个体在为实现其愿望、需要的过程以外,在精神上的一种追求、满足和享受。它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通过精神追求与满足来调整自身与外界的关系,促进客观现实的转化;二是通过道德完善和精神追求来平衡物质生活的发展。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完全一致,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论高考的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社会、个人和教育内部三个角度来审视,高考呈现出不同的功能形态。从社会层面看,高考具有分配高等教育机会,预演分配社会机会,促进合理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充当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等功能;从个体层面看,高考具有分配个体生存资源,提高个体享用能力和促进个体发展等功能;从教育层面看,高考还具有牵制教育目标和左右人才规格,充当教育指挥棒和评价教育质量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浅谈学校德育的本体价值王卫东学校德育的价值问题尸;目前教育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其中,对学校德育的外在价值讨论得较多,如学校德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个体享用价值等,但对于学校德育的本体价值,研究得并不深人,仿佛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内容。而实...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贯彻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必须更加深度反思劳动教育的价值。当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六重价值:首先,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并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精神;此外,劳动教育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也是个体习得并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具有知识与技能养成价值;劳动教育帮助个体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身心健康促进价值;劳动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了解、激发潜能,并以此帮助个体规划未来,具有自我实现价值;劳动教育可以丰富个体的内在世界的享用,而且也是个体生命关系多样性的体现,具有生命享用与滋养价值;最后,劳动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德是具有正道道德价值的善的品德。对学校管理者而言,只有具备各种美德,才能实施道德领导。博爱、贵生的美德可以促使学校管理者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理念;谦虚、奉献的美德可以力促学校管理者更好地实现为师生服务的管理宗旨;节制、审慎的美德可以令学校管理者不断地反思与调控学校管理过程;公正、诚信的美德可以保证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讲究民主,注重合作;慷慨、宽容的美德可以敦促学校管理者在教育评价时保持弹性,避免极端。  相似文献   

10.
美德是具有正道道德价值的善的品德。对学校管理者而言,只有具备各种美德,才能实施道德领导。博爱、贵生的美德可以促使学校管理者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理念:谦虚、奉献的美德可以力促学校管理者更好地实现为师生服务的管理宗旨;节制、审慎的美德可以令学校管理者不断地反思与调控学校管理过程;公正、诚信的美德可以保证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讲究民主,注重合作;慷慨、宽容的美德可以敦促学校管理者在教育评价时保持弹性,避免极端。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德育改革的几条思路是: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注意发挥德育之个体享用功能;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德育管理体系及其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诚信美德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诚信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包含着丰富的诚信理念、诚信规范。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诚信美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给予大学生诚信教育丰富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形式,增强诚信教育的历史文化厚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诚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个人信用的质量与个人的创业、生活、工作、就业等密不可分,信用等级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因此,诚信已经成为公民在社会中的一张新的“通行证”,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刘雷 《文教资料》2020,(5):68-70
信任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研究历久弥新。“信任”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不同的基础出发,对“信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文以个体有限理性为前提,从个人能力、个人诚信、无私价值和道德美德四个方面,对“信任”概念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理解“命题”。同时,对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的概率、信任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和实证评价。结论是:非计算性信任,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基于价值和美德的信任,是一种超越单纯计算要求的合理性交往方式,正被人们运用于日常交往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在价值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在价值,其内在价值的定位在于:为具有实践能力优势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其外在价值的定位在于:将认识方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诚信与教育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石,诚信是天地之道、为人之本。汉语中的“信”字,从人、从言,本义指“言语真实,诚实不欺”,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与个体自身的待人有关的“诚信”,二是与个体对待他人有关的“信任”。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相信人的潜在美德和道德的力量,并以此来形塑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即自己诚信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才能以诚相报,自己对对方的信任也会产生。个体间相互信任的增便形成普遍的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表明,今日社会正在经历着相当严重的信任危…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诚信美德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然而,当下校园高职学生中却出现了种种令人不安的诚信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高职学生的信任危机。对高职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要放到社会转型过程中来思考。对高职学生诚信危机的治理要从学校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制度安排和诚信美德教育等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8.
播种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儒家强调做人的道德,仁、义、礼、智、信中,就有一个信字。诚实、不欺,谓之信;诚信美德的核心是诚。诚则信,不会出尔反尔、撒谎骗人;诚则实,不会弄虚作假、吹牛奉承;诚则顺,为人真诚而办事则顺利。  相似文献   

19.
生活化德育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取向的概述,即让中小学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理解、体现、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让学生在同他们置身的生活世界的有意义的交流,与他人、自然、社会的交往中理解、体验、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三大特性:社会性(职业教育的工具性价值)、人民性(职业教育的本体价值)和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手段性价值).服务社会、面向人人、享用职业则是其相应的价值观.职业教育通过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创建和谐社会来服务于社会;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实现了从关注民生、拓展生涯到自我实现的跳跃;职业教育通过尊重劳动、凸显能力、就业导向来体现享用职业的功能,最终实现社会职业与个体志趣的最佳结合,促使个体自觉地从对生存境况的谋虑走向对完美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