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菊芬 《西藏教育》2010,(12):20-2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但是部分教师将“过分重视”理解为“不重视”,结果造成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出现语法错误,长此以往学生会因缺乏必要的语法知识而阻碍其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还是应重视。那么,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英语教学涌现出一个新潮流,即提倡交际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淡化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现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英语教学涌现出一个新潮流,即提倡交际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淡化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现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形式的对错经常被忽略。教师们遇到公开课、观摩课以及经验交流更是回避语法教学。许多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必去教语法,忽视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误认为小学语法教学无足轻重,甚至完全抵制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5.
叶尔妮 《教师》2013,(26):85-85
新《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指出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为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的出台使一些人产生了否定语法教学的片面思想,好像一提语法教学就是要“走老路”。  相似文献   

6.
金明 《考试周刊》2011,(24):149-150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含的语言知识中要求在强化学生的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并不是说不重视语法教学,其深层次的意思是要求淡化和改变传统的那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语法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应该是灵动的、充满趣味的,具体的语法教学可以采用如下策略。一、运用英文歌曲进行语法教学动听的英文歌曲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让初中  相似文献   

8.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许多教师误认为语法教学不重要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离开了语法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优化而不是淡化语法教学”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设计时有意创设教学情境,使语法的教学能在一种活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一新理念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谢玉莲 《广东教育》2007,(12):69-70
广东省2007年英语高考首次采用了语法填空这一新题型,从而结束了近20年来单项选择在广东英语高考试题中的"光荣使命".有人认为这一新题型与新课标的"注重能力培养,淡化语法教学"的导向相矛盾;也有人认为这一新题型重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至于语法填空题的孰优孰劣,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长短都会在时间的考验中得到体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广大师生都在积极思考、探索这一新题型,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的基础,语法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淡化语法教学,也不能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想法继续老套的语法教学,而是要优化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2.
哈萍 《宁夏教育》2007,(7):104-104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这致使很多中学英语教师都存在一种隐性困惑: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忽视语法教学吗?许多教师在优质课、公开课上尽量避开语法教学,怕被扣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摆正语法教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期有篇文章谈到了SAT(英文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学术能力评估考试,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举办。SAT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奖学金的重要参考)成绩,这个分数总是被分析家、教育界人士、父母以及学生们四处引用。人们总是对这种测试的结果确信无疑。  相似文献   

14.
龙忠文 《考试周刊》2010,(11):138-138
过去英语教师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词汇句型的记忆.忽视语言功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现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编排比较重视语言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但是这容易导致一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教会学生说英语就行了。  相似文献   

15.
金吉和 《教育革新》2007,(11):56-56
一、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当今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个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语言能力指的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规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革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教法陈旧,模式单一。他们脱离现行教材,不仅阅读课上讲语法,在口语和听力课也大谈语法;语法课上更是实施注入式教学,大部分时间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7.
陈明 《西藏教育》2020,(3):30-32
一、引言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到:在高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进一步增强英语语法意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一意义一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费春燕 《考试周刊》2014,(81):105-105
<正>英语新课标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改变的是以前过于强调语法教学的倾向,而不是放弃语法教学。国内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胡春洞指出:"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讲解,教科书是根据语法项目进行编排的,而教师则以枯燥的练习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略对学生整体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正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侧重交际型的教学法,新的教科书以话题的形式进行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灵活的操作性,其理念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对语言知识死记硬背的负担,受到了普遍欢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法知识讲解与传授,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