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徐湘荷老师《有多少人为了我还是为了钱?——兼谈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八课题目的不妥》(载《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年07·08合刊,第109-110页)一文,深受启发。也非常赞同徐老师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徐老师提出的劳动者即使为了养家糊口而付出的劳动也是值得尊重的等。作为教材的编写者之一,我本人非常感谢徐老师对我们教材的关注和研究,但考虑再三,觉得有些问题还是需要与徐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
2000年第3期《小学教学研究》登出了徐福青老师的文章《第一种方法符合教材意图》。徐老师认为口算退位减的教学只能遵循教参要求,采用教材中的一般方法,而毫无必要节外生柱地进行其它方法的尝试。我读后.不太同意徐老师所提出的观点,特此质疑。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教研员,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成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的主持人。说起这个课题的产生,缘于那次我和风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部主任徐然老师一起赴安徽郎溪参加教材辅导。徐老师曾是我们扬州市教科所所长,我是扬州宝应县的一个小语教研员,当然徐老师不会认识我,但我却知道大名鼎鼎的徐老师,对徐老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铺垫激趣(出示母子俩合影的照片)徐老师有个可爱的儿子名叫天天。那天天和徐老师是什么关系呢?天天是徐老师的儿子,反过来可以怎么说?(徐老师是天天的妈妈),那我和你们的关系又可以怎么说呀?是啊!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数学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关系。[设计意图:课前谈话一方面调动学生情绪,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何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含义,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操作实践理解意义你能把12个同…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苏教版)第十三课《早》里写道:“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来源:是蜡梅花。”文中还有多处出现“蜡梅”这个词。当我上这课时,在黑板上板书“腊梅”这个词时,学生们立即向我指出:“老师,您写错了,课本上是虫字旁的蜡。”于是,我向学生解释:“腊梅是一种植物,它冬季开花,腊指农历十二月,符合这个意思。而且文章开头交代去参观三味书屋的时间正是在酿雪的天气里,应该是腊梅。”课后,我把这一问题提出与其他老师探讨,有的老师与我的看法一致,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以课本为准,理由是与教材配套的一些教案及参…  相似文献   

6.
拜读2004第1期惠文博老师所写的《(蓝树叶)浅见》一文时,我刚教学完《蓝树叶》。读罢此文,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顿感心神不安。我也是好钻研问题的人,是惠老师想法偏异,还是我钻研教材不够?思来想去,终于按耐不住,寄出此文,还真想广纳同行之见。  相似文献   

7.
<正>杜老师: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说:“头罩是个纸糊的老虎头……套在头上,霉糨糊味儿直冲脑门。”请问“直冲脑门”的“冲”怎么读?“直”怎么理解?谢谢。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徐子慧徐老师:这里是说“霉糨糊味儿”浓烈刺鼻,而表示“气味浓烈刺鼻”时,“冲”读chòng。例如: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习》2002年第3期刊登了李文老师的《五四运动中血书“还我青岛”者谁》一文,对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血书“还我青岛”的描述所指是夏秀峰还是谢绍敏提出了疑问。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夏秀峰和谢绍敏都曾啮指血书,但时间和地点不一,教材中描述的血书者是北大法科学生代表谢绍敏。现将当时情况简介如下:一、夏秀峰血书是在1919年5月2日(星期五)  相似文献   

9.
我想徐向洋老师开办“行走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转变“差生”,可以看得出徐老师有着很高的教育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徐老师开办这样的学校是有点“胆大妄为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数学》(浙教版)六年制第九册. [导入设计] 师:你们都玩过翘翘板吗?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老师有60千克(板书:60)你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逻辑如何设计与铺展,是我执教高中历史课以来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似乎有一些心得,却又总觉得还裹在壳里。拿到2012年第11期的《历史教学》,读到徐赐成老师的《好课要有好的逻辑——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一文,对我触动很大,下面我以岳麓版必修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中孟子思想的教学为个案,也谈谈对课堂逻辑的一点浅见,还请徐老师和各位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确定位置(一)"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1课时,这节课也是第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材系列研讨会衢州会场周保芳老师和岑新尚老师所做的研究课.在网络研讨的时候,我和广大网友参与了周老师课例的研讨.对这节课的内容我有以下的想法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3.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14.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第3节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复杂的信息做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15.
读了贵刊第1·2期<教学不应唯教材>一文后,我想与作者黄志辉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庆祝2004年第20个教师节,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张家港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开课展示,并得到了评课专家的肯定和听课老师的好评.以下是我开设的《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的教学探索.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教.1教材分析《图形的平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它是继轴对称变换以后的又一个图形的基本变换,教材首先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平移的现象,并由此归纳出平移的概念及二个要素.然后又通过回顾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画…  相似文献   

17.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济南市第二十七中学的数学教师刘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代数》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 .关于教材的地位及  相似文献   

18.
投稿风波     
<正>“丁零零——”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来了,徐老师抱着一摞校报,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笑眯眯地说:“校报刚到我手里,现在发给各位同学!”我最好的朋友李赛楠,曾经给校报投过稿。听徐老师说,她在样报上看到了李赛楠的文章。校报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地毯式”搜寻李赛楠的佳作。咦,怎么没有呢?徐老师不是说在样报上看到了吗?我又找了一遍,还是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讲台上的徐老师似乎也愣住了。难道是徐老师看错了?还是编辑老师出版前又重新审核了,最后没有通过?  相似文献   

19.
我们工作室成员徐士龙老师准备选择《草船借箭》参加市优质课比赛。作为传统经典教材,特级教师王崧舟和董雷都曾经把这一课演绎得淋漓尽致。面对公开教学中的精品之作,仅有四年教龄的徐老师必须有新的突破。这对我们工作室和徐老师都是一个挑战。一、试教受挫徐老师准备以说评书的方  相似文献   

20.
"进去!"刺耳的声音传来,正在忙着批改作业的我吓了一跳,诧异地抬起头来,只见一向和善的英语老师徐婷怒气冲冲地拽着周剑飞和朱唯涛,跨进了办公室.哎,又是这两个"活宝"!"你们自己跟莫老师说吧!"徐老师丢下一句话后就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