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数学题的过程中,大家可能都有过“中招”的体验,得意洋洋地走进命题人预设的陷阱,尚浑然不觉,等到别人一语道破,方才恍然大悟.那么,怎样识破“陷阱”?这恐怕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甚至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解决的.因为“陷阱”的设置总是“因地制宜”,因题而异.  相似文献   

2.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高考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高考命题中“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仅列举高考试题中的十类“陷阱”作一分析,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3.
说到"陷阱",人们常常会"谈虎色变".因为"陷阱"在人们的思想中,已不仅仅指的是为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更多的是指让人上当受骗的圈套.如果设置陷阱的人换了,设置的目的也变了,它还可怕吗?其实,课堂中就有这样的"陷阱",它已不是害人的圈套,而是育人的计策和手段,凝聚着老师们的智慧和关爱.这样的"陷阱",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4.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者故意设置的思维中障碍、思路歧途等等,识破这些陷阱是考试取胜的关键。下面列举常见“陷阱”进行分析,希望考生能从中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5.
邱玲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9-50
试题中的“陷阱”是指干扰信息、迷惑条件或设置的思维障碍、思考歧路等。试题需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在命题中的“陷阱”是不可少的,正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编制的基本要求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上去似乎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下面就生物学试题中的“陷阱”作一分析,以指导学生提高识别能力,排除干扰。1概念混淆例1: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相当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性物质D·始终是自身物质分析:错解为B,正确…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择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上当受骗”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的一个重要办法。合理地设置“知识陷阱”,才能达到纠正错误,改进教学的目的。它是提高编制选择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置“知识陷阱”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这里“三心二意”当然不是指做题目时心不在焉,而是指在做此类题目时,我们要特别多长一个心眼,处处小心“陷阱”。因为词汇这一项,从表面看来,好像是单纯考学生词汇量大小的,但实际上,这是一项集词汇量、词法、句法、语法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测试。要高质量地完成它,需要我们的细心加技巧,常见题型有:  相似文献   

9.
这里“三心二意”当然不是指做题目时心不在焉,而是指在做此类题目时,我们要特别多长一个心眼,处处小心“陷阱”,因为词汇这一项,从表面看来,好像是单纯考学生词汇量大小的,但实际上,这是一项集词汇量、词法、句法、语法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测试,要高质量地完成它,需要我们的细心加技巧。  相似文献   

10.
庞琦 《英语辅导》2002,(11):26-27
这里“三心二意”当然不是指做题目时心不在焉,而是指在做此类题目时,我们要特别多长一个心眼,处处小心“陷阱”。因为词汇这一项,从表面看来,好像是单纯考学生词汇量大小的,但实际上,这是一项集词汇量、词法、句法、语法等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测试。要高质量地完成它,需要我们的细心加技巧,常见题型有:  相似文献   

11.
高考阅读考查中的“推断题”是考生很容易失分的试题。探究信息推断题干扰项设置的奥妙,破解信息推断题干扰项的设置方法,学会识别命题人贯常设置的陷阱,便掌握了迷宫揽胜的金钥匙。下面就是笔者归纳的信息推断题干扰项设置的八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思,思起于疑”。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易产生错觉的材料,设置“陷阱”,使学生误入圈套,可引发学生认知矛盾的加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自觉地反省、评析、订正,否定错觉,从而引趣释难,自觉探究,防止定势,加深认识,增强教学效果。一、课首设“陷阱”,引趣释难。在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设置“陷阱”,诱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偏  相似文献   

13.
“陷阱”类题目在当前教学当中大量出现,被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和考试当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或基础知识不牢固,经常会被“陷阱”所误导.所谓“陷阱”指的就是初中物理当中的易混淆点和知识盲点,设置这些题目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检测,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相似文献   

14.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识别出“陷阱”,并避开“陷阱”呢?  相似文献   

15.
中考试题中,有一类难度不大却很容易丢分的题目,导致丢分的原因是命题者常常在题中设“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审题不严,思考不周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稍不留意便会“中计”而误入“陷阱”,本文对解数学“陷阱”题的一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6种有效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策略一:理解概念,避开“陷阱” 概念不清,思维就容易混乱,导致判断、推理或理解错误,命题者常常抓住学生这一弱点设置“陷阱”,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每个概念,才能灵活运用,避开“陷阱”。 例1 当x=___时,代数式x~2-4/x~2+5x-14的值为零, 本题“陷阱”就设在分母不为零这一条件上,若把分式的值为零理解为分子为零便会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中。 解:由x~2-4=0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学生应答选择题的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在选择支中巧妙、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让学生练习,是习题教学中训练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合理地设置“知识陷阱”,有目的地设置干扰支以提高选择题的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17.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陷阱”,并迅速地避开“陷阱”,实现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18.
名篇名句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从古到今,涉及面很广,牵涉到思想道德、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勤奋惜时等方面内容。纵观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名篇名句默写,考题设置的“陷阱”越来越隐蔽,其中通假字就是“陷阱”之一,也是学生易丢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学生错解题的原因很多,有不少题解错是由于不小心跌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中,题目设置的“陷阱”多种多样,现举例分析如下:1利用凑整简算设置“陷阱”。例1.12000÷125×8例2.25×4÷25×4学生在计算例1时,由于平时对简算题凑整十分敏感,一眼便看出125×8=1000,于是计算时就先算125×8,然后12000÷1000=12而跌入“陷阱”。在计算例2时,同样原因先计算两边的25×4=100,然后100÷100=1,而导致错解。利用凑整简算设置“陷阱”的题很多,平时教学必须加强运算顺序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分析你会发现,有一类试题,出题者有意设置了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稍不留意就会误入其中,深受其害.下面就这一类问题以例题的形式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