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广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Z1):182-182
元丰7年(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4月离黄州赴汝州,途经庐山,作此诗.<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云"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最后与总老(东林寺僧常总)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云(即本篇)".苏试游览庐山,并在山上的西林壁上题写了这首诗,赞美庐山风光. 相似文献
2.
3.
4.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似乎得到了解脱。可是,人生又怎能得到真正的解脱呢?既然如此,那就排遣孤独,强打精神,强颜欢笑,回到人间温暖中来吧。而这种回归更加重了人生的悲凉,使得苏轼的孤独更彻入骨髓. 相似文献
5.
6.
7.
8.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心情,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之真切感受。他的《宿建德江》就在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9.
吴文英的词风格独特,吴词的价值,在过去并未得到应有的发掘和承认。本文从现代文学的视角,通过分析其代表作《风入松》,具体而直观地指明吴词与象征派诗歌的相通之处,揭示其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心情,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之真切感受。他的《宿建德江》就在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