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rticle problematizes in aphoristic condensation the heterogeneous concepts of creativity in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and outlines their paradoxes. Creativity in these concepts is tied to the human potential to bring into being something new and to the capacity of drawing differences. In its contingency, creativity is ambivalent to a high degree—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a desirable resource and a threatening potential. So on the one hand, creativity is meant to be mobilized and set free;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meant to be controlled and reined in. The imperative of being creative is nowadays connected to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elf. Entrepreneurial action demands permanent innovation—and consequently ceaseless creative exertion. Everybody not only has to be simply creative, but more creative than the others.  相似文献   

2.
论课程创新与教学创造力的解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在反思指令型课程范式及其弊端的基础上,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创新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阐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评价诸方面的一系列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是比创新教育更为迫切的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我国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相比,创业人才的缺乏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创新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更应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已成为更多大学生学习科技和管理知识的新课堂,是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实验室,提高实践能力的演兵场,创造未来业绩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4.
从培养研究生创新性的教育实践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出发 ,分析了研究生的创新性是由个人因素、教育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集合而成 :介绍了教育过程中培养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性 ,以及通过提高研究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改善学术与社会人文环境激发研究生创造性的经验与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造力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单维到多维、不断系统化的演进过程。近来,人们倾向于从系统观的角度研究创造力。创造力系统观认为,创造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个体的知识背景、认知风格、人格特质、动机,以及个体所处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在创造力系统观的视野里,创造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实施创造教育,除了重视个体因素,还要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创造力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中酝酿专业创意、生成专业创举、进行专业创造、实现专业自我更新的潜力与实力,它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标识和代码。教师专业创造力由创意生成力、创举形成力、课堂表现力与自我形塑力等要素构成,其基本特性是涌现性、嵌入性和个体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每一种专业创造力类型各具特点并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势在必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是内在"人性"与外在"人力"的对立统一,是精神性的超越自我和物质性的超越自然的统一;全面培养和提高成人的创造性既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个体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的成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对成人创造性教学的漠视、"人力化"偏差和"知性化"倾向;成人创造性教学需要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师生合作创造 ,语文课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独特优势。文章探索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师生合作创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从导入艺术性,提问的艺术性、教学方法、组织课堂的艺术性、课堂教具辅助教学、因材施教方面,培养学生探索、好奇、质疑、兴趣、想象、思维观察能力和个性发展等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工作的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报刊编辑的创造性体现在报刊的编辑思想、整体策划、栏目设置、版式装帧、组稿约稿、审读、改稿、按语、编附白、编辑后记、简评、导读等一系列编辑工作中。编辑的创造性来自于广博的知识、求异思维及反复的实践。编辑的创造性是推动中国出版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人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人格,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理应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通过现状调查与国际比较,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内容、方法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人才发展的目标需要,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没有真正聚焦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在招生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导师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构建并实施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虽然很难为创造力与创新给出精确的定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难直观地体验到其存在。创造力、创新与体制化的教育间存在一个悖论:常规性的创造力和创新往往离不开对既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然而,局限于既有知识的刻板规训又往往会抑制非常规性的创造力和革命性的创新。因此,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和特征,在不同教育阶段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想象力、陶冶其审美情趣、呵护其好奇心和求知激情,继而培养其独立精神、理性地反思和批判意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摆脱这一悖论。中美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的创造和创新活力匮乏在教育领域中的主要症结所在,或许就是阶段性教育制度设计理念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物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分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创造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而素质教育要真正提高水平与质量,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就必须借助于创造教育,使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劳动者 ,在高职院校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使他们想创造、会创造、能创造 ,适应科技现代化的发展 ,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创造力的研究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力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纵观创造力研究的历史,其研究主要经历了四种取向:创造力的人格特征研究取向,创造力的社会环境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取向,创造力的多元整合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所有素质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应该向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