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其生存和发展呈现出与现代社会的高度不适应性。通过对福建省永安青水乡的实证调查,从其空间形态变化获取其演变的轨迹和独有的特征,归纳出传统村落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困境,如区域经济定位不明晰,特色优势无从发挥;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风险度较高;新技术、新理念推进缓慢;生产和销售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化要求等。针对这些问题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思考,要发展传统村落经济,必须为其署切实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经济战略,进行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的指导,加快观念更新,尝试新技术,并为其提供生产和销售的市场化的辅助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谷歌地球白鹭村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编辑功能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对聚落分布进行可视化,结合文献资料重点分析社会转型期白鹭村乡村聚落形态的演化特征、形成机制及未来演变.结果表明:(Ⅰ)白鹭村半月形聚落形态在聚落形成期,聚落发展期,聚落成熟期及聚落扩张期分别呈现出高密度团聚状,低密度弧状,高密度规整线状和低密度散点型的特点.(Ⅱ)白鹭村聚落形态的演变过程受到社会转型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Ⅲ )白鹭村不同时期的聚落形态是我国经历的多次社会转型的缩影.(Ⅳ)白鹭村落边缘低密度散点型民俗别墅聚落空间的扩张和高密度新型社区的出现是当前社会转型期乡村聚落形态将要发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冀南地区商文化各遗址进行梳理,将其分为先商文化早期、晚期、中商文化和晚商文化四期;然后结合文献记载,对各期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指出冀南地区商文化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化,前两次均伴随着文化的巨变,折射商族的迁徙,第三次则反映了商文化向北方的渗透,以及北方文化对冀南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滁州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政府另辟地方新建小区,内因作用的自然生长型,以及外因作用的自然混合型等三种聚落景观演替类型。在此基础上,指出城市边缘区聚落景观形态复杂,用地调整的难度大,景观环境缺乏归属感及共享空间等现状,提出"以聚落居民为本"的指导思想,逐渐推进与循序渐进的措施,以及从居民精神需求方面上加强聚落的归属感。为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演替而成的边缘区聚落景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22年来,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用地空间格局的演变,经历缓慢上升、迅速增加、扩展回落三个阶段,由古村“点状式”扩展演变为古村“填充式”、新村“团状式”和外围“外延式”扩展;单一的村民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降低,向“居住—旅游—商服”多元复合型功能演变,在空间结构模式上分别表现为单核点状式、多点线性式和多线块状式。其演变过程受到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等多种内外因素驱动,并存在一个有规律的闭环式驱动机制。篁岭乡村旅游聚落仍然存在活态文化缺失、聚落景观城镇化、空间耦合度不协调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聚落空间科学规划、创新乡村土地政策、丰富用地功能类型、强化用地乡村属性,吸引原住民回迁居住生活、乡贤返乡生活创业、外乡人前来旅居生活,以满足旅游市场高品质需求和乡村旅游发展高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乡村聚落的区域差异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影响深刻,本文以东北、西北和东南乡村聚落为例,指出各地乡村聚落在自然环境、形态特征、区域发展水平和区域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分析了这些差异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政策、环境整治、村庄规划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地不同的新农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北侗是侗族的一部分,由于地域背景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性导致其形成了与南侗有别的文化形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对研究区居住建筑、道路、边界、区域等聚落构成要素及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与制度三个视角分析了影响北侗聚落空间形态的因素,旨在为进一步探索北侗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以及规律奠定基础,为北侗聚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高黎贡山中部地区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该地区聚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当地聚落分布总体受地形起伏度、河流水系的控制,随地形位置差异,该区域聚落表现出3种基本格局模式;在研究区的北部,高黎贡山西坡龙江左岸的大面积台地以聚集型聚落为主;东坡怒江沿岸的河漫滩之上的阶地多为松散团聚型聚落,在支流洪积扇则表现出具有一定核心的扇形分布格局;高海拔山地则以离散型小聚落为主,聚落演变反映了地形地貌主控作用下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对聚落扩展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深入大学校园,关注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形态,不难发现,现在很多大学生度过课外时间的首选是"宅"起来,"宅"在宿舍,足不出户。同时,大学生作为3G时代的主要消费群,这种生活方式下,他们接触网络、手机、博客、微博和SNS等新媒体的频率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农村聚落形态的变迁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农村聚落文化的客观表现。通过对贵州玉屏县北侗村寨的实地调研,归纳北侗村寨变迁的特点及现状,从有形与无形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新形势下北侗传统聚落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探索聚落文化保护的对策,以期为协调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聚落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目前禁止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已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必须放开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以更好地发挥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在重新审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内涵基础上,提出现行制度安排,突出了资源规制功能,兼顾了社会保障功能,淡化了财产功能,这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改革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应在改善公法对宅基地使用权的不当干预,改革宅基地实物保障为货币化社会保障的前提下,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功能,积极稳妥探索宅基地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无形家园     
无形家园着眼于家园的精神层面,包含家园与语言、家园与艺术、家园与传统;真正的家园是用精神和文字所筑造的,文字使民族记忆得以承传;家园是颐养身心的审美居所,而不是厉害计较的功利场;家园承袭着传统,但传统也在承传中被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4.
苟强诗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4):24-26,38
色彩不仅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修饰成分,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本身,其背后显现出的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以及诗人自身的灵魂(思想)状态的呈现。从戴望舒诗歌,可以看出诗人诗性家园中色彩的丰富性,以及诗人灵魂状态。在戴诗丰富的色彩中,青与黑无疑是戴望舒诗性家园的主要色调。这两种色彩象征着诗人完全不同的现代性生命体验,呈现着诗人诗性灵魂的多面性。在充满社会剧变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戴诗中所呈现的“青”与“黑”同时也构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纠结,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15.
惠阳是广东珠三角地区主要客家聚居地,其中良井镇客家杨氏十三家聚落群便是明末清初之际客家迁入惠阳地区之后逐渐发展而成的。本文基于深入田野调查资料,对该聚落空间组织及层次分布所表达的中国传统礼制社会等级思想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其围屋建筑形制的发展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宅基地是农民的安身之本,农民住房是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村个人建房混乱无序,宅基地管理失控,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受到诸多限制,制度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应明晰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完善对宅基地的规划、分配、流转以及执法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简.爱》中蕴涵着家园追寻的母题。面对身体和精神的一次次放逐,简.爱并没有退缩,没有屈服,而是勇敢执着地踏上寻找家园的旅程。与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结合后,简.爱终于在芬丁庄园构筑起身体的家园,又用罗切斯特的爱情营造起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立法的若干热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宅基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绩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当前农村宅基地立法热点问题主要有:宅基地能否继承问题,宅基地转让问题,城市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期限问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问题,宅基地使用权用补偿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周兴国 《中学教育》2011,8(2):25-29
人的精神性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人的精神性发展包括求知、行善、致美等方面,其形成有赖于以一种精神来陶冶人的学校教育.现实中的学校教育正呈现出一种非精神化的倾向,功利主义成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思想,由此而于无形之中对年轻人的精神成长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为此,学校教育必须要摒弃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功利性倾向,让学校成为学...  相似文献   

20.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村民在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土地之上,建造和保存住宅及附属设施,并对其行使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主要原因是宅基地长期闲置、自然原因。消灭的法律后果,体现在宅基地上的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转让权、购买权与重新再分配的权利。农村宅基地的重新再分配,应以公法保障与限制原则、平等保护原则、合理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原则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