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素质是指学生的意志力、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应该包括智能与情感两方面,但现在一般所说的心理素质往往指的是人的情感、性格这一方面。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和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突破口。据重庆市秀山体校心理状况调查组的分析表明,当前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存在着依赖性强、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界定的健康标准的 具体内容是:(一)身体不虚弱,没有疾 病。(二)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心理 健康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状态、行 为反应与心理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主要 是指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创新意 识与竞争意识、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 神、自律能力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三) 社会适应能力强。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发展 水平,特别是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竞争 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社会交往能力与自我  相似文献   

3.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仅应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就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加热爱所选择的职业,献身职业,有所造就.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在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是第一素质。目前,中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不好,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纵观学生成长的整个环境,可以发现,导致其心理素质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因素。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对塑造个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等心理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及长辈们的疼爱,甚至是溺爱,使他…  相似文献   

5.
提高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探究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是深入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21世纪呼唤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是指以先夭的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认知、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教育,即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是教育者按照  相似文献   

6.
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对学生动机、兴趣、能力、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寓心理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培养兴趣、激发情感、锻炼意志、发展个性;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础教育全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迫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秉赋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质.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情感和品德、认知素质作一次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热衷于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怎样的心理状态下,何种环境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往往被忽视。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动机、好奇心、兴趣、欲望、情感、意志、性格等。在这里,我们所指的非智力因素是广义的,它不仅包括上述这些人的内部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情感、社会交往等压力、角色转换及适应障碍等原因,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特别关注的问题。同时,作为社会的准就业者,其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未来的择业就业和人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为其心理素质的提高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心理资本概念的定义、维度、测量、影响因素和相关研究等,来探讨其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为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4.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等。在学校中,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交流或活动等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对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问题进行积极教育与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健康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音乐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遗传的基础上,在自身努力及外界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包括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和认知、运筹、决策等智力因素以及意志、气质、审美、社交、道德等复合因素。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外显为活...  相似文献   

17.
心育是心理教育的简称,心理教育是指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的片面重视知识传授与智力开发,轻视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培养等方面的心理教育,这是我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堂的心理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们占优势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状态的综合表现。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它不仅是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正> 心理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又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有效地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依据教育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个性。而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先天性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外界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属性和品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从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以及人际心理、社会认知等全方位的心理面貌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