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理解元宇宙的主要方式是将元宇宙视为技术意义上的虚拟空间。在这一方式中,一种虚拟世界、数字世界被技术构造出来。然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元宇宙的空间性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只有在元宇宙的空间接口、空间构造及特征、空间经验的基础以及空间边界和空间转移等问题得到更好地揭示之后,才能对这一新的与人类未来命运相关的技术现象有恰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宇宙倒计时     
“报告元首!极速星球实验总台传来信息,宇宙将于30天后发生大爆炸,直接危害我们极速星球,也许整个宇宙都会消失!”宇宙的各个角落先后得到这条消息,地球人瞬间被恐惧侵袭,那些曾叹光阴漫长难逝的无事之人顿时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3.
, 《初中生》2013,(1):55
谁能想象,璀璨星空正在不断远离我们,终有一天会永远消失?诺贝尔奖获得者布莱恩·施密特指出,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宇宙终将消散。1000亿年以后,除了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所有星系都将消散,人们看到的宇宙将空无一物。  相似文献   

4.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当波源和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接收到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不再等于原来的频率。为了纪念他的这一重大发现,这种现象被称作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司空见惯的,它在交警测速、彩超、解释宇宙大爆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图1所示就是水波的多普勒现象。  相似文献   

5.
ΛCDM宇宙模型是现在研究宇宙演化的模型之一.结合现在天文观测得到的数据,利用这一模型对宇宙中暗能量的丰度进行了计算,结果给出了在这种模型下的比较符合实验观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的暗能量丰度为74%,这表明了宇宙的大部分是由暗能量所构成.  相似文献   

6.
关于宇宙的起源,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尽管已有些有价值的理论和观测事实对“大爆炸”理论有利,但仍存在许多疑虑,有待验证,反产物质的探索与确认,将对宇宙起源的争论起到重要作用,有关宇宙的未来,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前景,暗物质的观测与确认,将最终决定宇宙如何演化。  相似文献   

7.
所谓元宇宙就是在自然宇宙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类利用数据技术智造的数据平行宇宙后而形成的智慧宇宙。自然宇宙就像宇宙的身体而自然先在,数据平行宇宙则像宇宙的大脑或心灵,是自然宇宙映射和人类长期建构的结果。一直以来,人类就在用各种手段为自然宇宙建构宇宙大脑,但因缺少合适的技术手段,宇宙大脑的建构一直难以完成。21世纪初的数据革命为智造宇宙大脑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集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宇宙大脑的建构提供了硬件条件,而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为宇宙大脑的建构提供了软件基础。作为宇宙之身的自然宇宙和作为宇宙之心的数据平行宇宙阴阳合一,共同构成了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智慧的元宇宙,因此元宇宙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宇宙身心的圆满和智慧宇宙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光波在引力场中的频移,讨论光波多普勒效应频移的普遍公式,运用光波频移探讨宇宙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图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去探讨中国艺术意境论的问题,对意境论的哲学基础和实质、特征、结构等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代的艺术意境及其理论渗透着中国古代的宇宙意识,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在艺术上的一种表现,其中特别是与《易经》、道家关于“天—地—人”宇宙一体化的宇宙观相联系。艺术意境中的“情景交融”的实质和整体性、直觉性、空灵性的特征都应该从这里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0.
李白瓢逸浪漫的诗风源于他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构成了李白诗的宇宙境界,宇宙境界的具象化表现是他极具个性特征的诗歌意象,咏月,赞月是中国古典诗歌惯常歌咏的主题之一,而明月这一意象只有在李白这里才得到最丰富最充分的展现,咏月诗的魅力就是李白的人格魅力,它是形成李白宇宙境界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2.
史蒂芬·霍金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现代宇宙学理论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文章在简要回顾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历史后,较为详细地考察了霍金的宇宙模型,认真分析了霍金对现代宇宙模型研究的贡献及其在科学和哲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宇宙是近来席卷学术与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对于这个事件,除了从实证的方面进行全面描述之外,还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展开深刻反思。由此我们试图首先引入“媒介事件”这个概念,进而揭示出元宇宙之事件所体现出的连续性生成和否定性断裂这两个看似对立的鲜明特征。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德勒兹和德里达的事件理论之间的比较,深入阐释内在性和超越性、肯定和否定、连续与断裂这一系列既对立又相关的双重面向,再结合本体论、时间性和主体性这三个要点,由此导向对元宇宙事件之双重性的哲学阐明。如果说内在性的肯定面向最终导向尼采式的生命乐观主义,那么,超越性的否定立场则最终导向萨克尔式的宇宙悲观主义。元宇宙,理应是从悲观转向乐观、从绝望中唤醒希望的哲学事件。  相似文献   

14.
死亡制约     
那把生灭的钥匙,是秘藏于宇宙之外的超宇宙之中。那里茫无涯际,谁能超越这有限宇宙的天寿,而伸出手去把握呢?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人从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或相互对立,而是把人看作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在审美领域我们将之称为"宇宙情怀".这种"宇宙情怀"在传统山水美学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正是我国传统山水美学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6.
元宇宙是一个脱胎于、平行于、独立于现实世界的深度沉浸式人造虚拟空间。它有沉浸感、低延迟、随地性、多样性、虚拟身份、朋友、充满活力的经济、电子文明八大特征与要素。元宇宙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元宇宙+教育”有技术功能、过渡接受、认知心理三种机理。国内外部分大学已经开展“元宇宙+高等教育”革新实践,为元宇宙与高等教育革新提供了重要示范和宝贵经验。元宇宙促进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主要有教学元宇宙化、校园元宇宙化、培养元宇宙人才、跨学科研究元宇宙、校企合作发展元宇宙。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元宇宙”是在现实宇宙之外制造一个虚拟宇宙,那么文学艺术就是“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版本。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可以看作是主角进入“元宇宙”的故事:堂吉诃德在虚拟的骑士世界中努力向人生理想迈进。首先,堂吉诃德确定了骑士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其次,他将文学世界当作了现实世界而浸入其中;最后,他通过模仿虚拟的文学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走向自己的理想。在虚拟的“元宇宙”中,堂吉诃德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问题的思考之于当下的“元宇宙”热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宇宙最早源于科幻,但在技术的不断赋能下逐步照进现实。当前元宇宙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集中体现在“以区块链驱动元宇宙”发展上,并受到各国政府和各个领域的高度关注。国际上对元宇宙的认识主要有“Web3.0技术观”“终极游戏观”“虚拟现实观”“虚拟世界观”和“虚实融合观”等5种代表性观点。元宇宙教育应用经历了三维虚拟世界、在线虚拟世界和链上虚拟世界三个演进阶段,主要应用于虚拟世界、镜像世界、增强现实和生活记录等四大情景。国际上已形成将元宇宙作为学习平台、沉浸课程、虚拟学校、孪生校园和开放大学等5种教育应用模式,有助于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治理水平,增强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为教育资源的确权和验证提供保障,以及切实提升学习者的临场学习体验。元宇宙教育应用在我国虽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然需要克服应用落地、学习机制、教育风险、算力需求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也称为“平行世界”(Parallel world),这是一种在物理学里尚未被证实的理论。该理论说是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宇宙最不可理解的是它竟然是可以理解的。!”遵循这一信念,一百年来,人类在认识宇宙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不过,宇宙似乎总是在同这位大科学家、事实上也是在同人类无休止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人类对宇宙了解得越多,宇宙却又抛出更多的谜团。让我们信手拈来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