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教育与大学德育之间在理论目标、内容特征、教育效果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重视人性教育有助于优化大学德育效能、促进大学德育的创新。以人性教育的视角看,创新大学德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道德追求,感受至善之美;关注价值体认,提升生命意义;培养民族情感,展现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2.
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立论之基,有怎样的人性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在现实教育中,往往以物性逻辑来认识人及其教育世界,人等同于物件、器具。以物性代替人性,是现实教育之惑,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事实如何。人性解放是教育所应秉承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是教育之道,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应当如何。因此,我们应建基于人性假设,认识教育之惑,从对人的贬抑和控制中走出来,达至人性解放,实现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使命和基石——论大学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个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使命,人性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石。因此应该非常重视大学的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并且二者之间不可偏废,尤其应该夯实人性教育的基石。并强调大学应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证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方向在于生命教育的融入。检讨当前海峡两岸之大学通识教育的主要挑战,厘清大学通识教育的内容、本质及其目的,论述大学通识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之方法在于教师自我之转化与教学方法之改变,重申教育是一种志业,大学教师应参与学生知识的成长与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体验,而体验本身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表达,它与人和人性无法分离.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体现着教育的动态生成之美.教学与美学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育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审美教学手段,通过丰富而具有情感的英语语言材料,师生共同感受世界之多彩,感悟生命之绚丽.教育美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使语言在艺术化的基础上展现了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了教学是生命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人性假设与教育理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要以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为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不同,导致对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的认识不同,对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的选择不同。只有对人性和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才能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做出正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教育回归人性,指教育要基于与利用人性之真,达成人性之善,促成人完满的生命体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理论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是在全面把握人性与教育的相互意义及其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给予教育根本性、基础性、总体性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让教育更加尊重人性、更好地利用人性、更合乎人性,让人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向某种理想状态发展。教育活动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则是要踏上回归真实、走向至善、追寻智慧之路,尊重人的本性,贴近人性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以美善的方式实现对人性的改善与提升,让教育主体全面占有自身的智慧本质,成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达成完整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学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的一条有效途径,大学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引导大学生从青春、生命、爱情、人性、性别、现实等多个侧面去思考、认识、感悟人生,从而发挥其独有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义在于基于人性,顺应人性,并以提升人性为目的。然而,在今天教育被日益技术化、理性化、功利化的情况下,倡导人性化教育是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性化教育的实施应以科学的人性观为基础,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体现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首先,创新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创造力。其次,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认识的发展,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个人成为一个认识的活的有机体,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学生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自然发展的思想是整个创新教育观的实质和灵魂。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是研究、引导、设计。  相似文献   

11.
人性论的新视角及其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基础的人性论多是对抽象人性的研究,对具体人性之复杂多样性、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历史文化性关照不够,存在对教育场域适应的局限.从具体个体人性发展变化的过程角度看,人性是人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在人生实践历程中经环境影响与自我选择而生成和发展的内在特性.它包含习性、秉性、共性、天性、自性,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变化,构成了人性动态发展的图景.这种人性认识能适切地阐释教育场域的人性问题,推动我们审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促进人性发展与完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性多样发展的人;教育的关键是启发自觉、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人性化教育是提升人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莫超 《甘肃教育》2014,(21):16-16
正"通识教育"是国际顶尖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惯例性称谓,我国通常称之为"人文教育"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性,培养学生具备完全的人格。当前,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本质精神的失落。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回到教育原点上来,追问我们办教育的原点是  相似文献   

13.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完满人性的生成有赖于教育。在批判当下教育人性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人性化的原则,强调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以人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5.
何恩鸿 《师道》2008,(9):19-21
人的标准是人。 人的目的是人。 这是孔子思想的起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宗旨。 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其最大秘密,仍深藏于人性之中,深藏于培养具有什么样人性的人之中。亚里士多德坚持“知识乃是通往德性之途”的主张,在于他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世界教育殊途同归,循着一条共同的道路:政治教育——精英教育——公民教育。现代教育的兴起以自由教育为起点,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主要是指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是人性教育,是用人文知识对人的灵性、尊严、精神境界、审美情趣、情感、价值取向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人文教育对人性的培育有着春雨润物渗透滋养之效,目的在于培养出和谐的、科学知识与内心世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柏拉图"诗的法规"之内涵的分析,指出"诗的法规"对研究教育法规本性的启示.柏拉图之所以删诗,是出于教育的考虑.作为教材使用的诗在删改之后才能符合柏拉图教育城邦卫士的要求,而"诗的法规"其目的正在于保障这一要求的实现.于是,教育法规是一种保障,其本性在于确保教育以其价值取向塑造人性.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与现代大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内容的进行健全人性养成的根基式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应中国大学教育进步的需要,通识教育一定会在本科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当下,开展通识教育有利于消解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够应对纷繁信息的人才.把通识教育当作教育教学的一个体系来认识,建立通识课程特有的课程标准并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规划,是提高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对此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理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西方的教育学说还是中国的教育学说都把人的终极意义的发现,人性本身的发展和完善看作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首要关切和根本内容。如古代希腊的先哲们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历史主题,而以人性自身觉醒为宗旨的西方近代文艺复兴、启蒙主义运动只不过是对“认识你自己”的进一步深化和延续。与此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0.
论人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凡社会处于剧烈变革和转型时期,人性问题都会成为思想理论和实践批判的主题。所史上人性的论争主要集中在对人性的本质特征和构成要素的认识上。我国历代各派人性论者的典识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人性。人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善性启蒙和建立、完善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