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充分了解近年来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整体形势及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下,分析了云南省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高校和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撷取高师院校这一特定层面,对其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行论证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理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开放的就业体系中,就业竞争对手增加,地方基础教育教师需求市场萎缩,过量供给的师范毕业生群体的专业和层次结构存在失衡现象。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自身就业能力乏弱,择业观念不当,更加剧了其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准确认识和分析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将会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师范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8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规模的扩招不仅催生了不少新升地方本科院校,而且使他们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整个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本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举步维艰,"无业可就"、"有业不就"和"扎堆就业"的现象同时存在,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妥善解决好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已经成为让毕业生忧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钟凯 《文教资料》2007,(16):45-4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精英教育时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发生与大众化时代相适应的“质”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在社会需求总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时间内,毕业生层次间的挤占岗位的效应将是一个趋强的走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师院校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为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供了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该文以J省T师范学院为例,从就业去向分布、就业质量和就业区域调研分析2021届毕业生就业状况.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建议高校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就业观念引导,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增进校企合作效果四个方面着手,以期为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师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南省内的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5所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观念及行为特点,发现其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呈现总量性矛盾、结构性矛盾、区域性矛盾等问题。要改善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必须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多措并举促进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职业搜寻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根据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综合性院校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理论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在就业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毕业生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进行的职业搜寻是理性的行为,职业搜寻的时间受到个人家庭经济状况的约束;预期利益最大化不一定带来实际收益最大化,随着信息的逐渐披露和职业搜寻时间的延长,毕业生会调整自身的保留工资或投入到深造队伍中;相互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是造成就业市场"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成为地方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践,全面分析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60万人,2005年将达到320万人,这预示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在研究大学毕业生寻求就业中,我们发现不同高校、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毕业生面临着不同就业选择。本文着重对“就业难”更突出的地方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析研究。一、校本选取与基本情况调查点选择扬州大学办学历史已达100多年,是省属重点建设的地方综合型高校之一,近3万学生分布在24个学院,涵盖了除军事以外的11个学科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批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特别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从多方面入手,着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开拓就业的新途径,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任务,为了应对宏观就业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就业难问题,高师院校应着力提升师范类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从学校教育和师范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师范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环境呈现出新的变化,社会对营销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利用高师院校的资源优势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持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优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6所高师院校近年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了高师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旨在利用高师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进行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扩招不仅催生了不少地方本科院校,而且使他们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整个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的优越感不再,就业难的问题目益突出,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举步维艰,"无业可就"、"有业不就"和"扎堆就业"的现象同时存在,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5.
高师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供需矛盾突出,择业流向失衡,教师行业竞聘激烈,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规格要求脱节等.面对困境,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政府部门应建立就业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申之重.文章着重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市场竞争规律、个人自我发展的实现等五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等师范音乐专业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压力,这与高校扩招,培养和吸收大量音乐人才密不可分.针对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通高师音乐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促进音乐生就业.具体措施是找准发展方向、开设就业指导服务课程等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及服务.本文将从高师音乐专业的就业技巧、就业决策、毕业生权益保护等几方面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岗位增幅有限,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压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总体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难中之难.本文从分析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特点入手,对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梳理,就当前形势下如何拓宽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空间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的大事,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毕业生就业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能力、高校专业设置等,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可以帮助地方高师院校做好市场定位,改进教育教学,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