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恒 《文学教育(上)》2008,(24):146-147
会意,六书之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方法。许慎《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比,系两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如“休”字,由“人”和“木”合成,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看”字,由“手”和“目”合成,表示手放在目上方,好挡住光线望。  相似文献   

2.
会意,是汉字造字的重要方法,它的特点是把独体字合成新字。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造字的功能性强,而且可以表达抽象的意义。正因为如此,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收入1167个会意字,远远多于象形字、指事字。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在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我们在教学生识字时就要根据会意字本身的规律进行教学。所谓会意字,就是会合两个以上的意义表示一种新意义的合体字。如“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合成,日、月都是发光的东西,会合成光明的意思。“杲”,由日、木二字合成,是说日升树梢之上,天已大亮,表示明亮的意思。会意字从结构上分,有异体会意和同体会意两种。异体会意字是由两个以上的不同形体构成的。如“休”,由人、木构成,一  相似文献   

4.
形声字是由两个偏旁构成的,一个偏旁表示这个字的意义类属,另一个偏旁表示此字的读者。用形声造字法所造的汉字在殷商甲骨文中仅占汉字的20%左右,到汉代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中,已占到80%;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它已占90%。形声字在汉字总数中的比重急剧增加和今天的绝对优势说明,此造字方式比象形、指事、会意诸方法更为重要更为优越,它可克服上述三种造字方法纯粹表意的局限,为创造新  相似文献   

5.
子晨 《中文自修》2010,(6):64-64
在我国汉字的造字方法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叫做“会意”。利用已有的字,把它们不同的意义组合起来,一个新的字就产生了。比如“启发”的“启”,在甲骨文中,它的左边是一只手,右边是一扇门,把两个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就是用手把门打开,这就是“启”的本义。  相似文献   

6.
“会意”,是六书的一种,是指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所合成。如: 信,是由“人”和“言”所合成,表示人说话要讲信用。武,是由“止”和“戈”所合成,表示能够制止用兵器(戈等)来打仗。休,是人靠在树边。伐,是人拿着武器。裕,是有衣,有谷物等粮食吃,所以是富裕。  相似文献   

7.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即通常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都是些独体字,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这些字所象之形,所指之事,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一般是象形字)组合成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据统计也不过一千多字,但如果能很好地理解了它的组合为义的造字特点,对文字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汉字造字法中最重要的要数“形声”。“形”,指的是形旁,也叫意符;其作用在于指出字的类属,如以“言、土、火、金、木”等为形旁的字,一般是表示这一类字分别与语言、土地、光热、金属和树木等意义有关;“声”,指的是声旁,或称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如“竽、枝、功、饱、盒、妈、鲳”等字的声旁“于、支、工、包、合、马、昌”则分别起了这些字的标音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造字方法     
早在公元二世纪,许慎就归纳出了汉文字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简称“六书”。到了十七世纪,戴震提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认为只有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简称“四书”。近人唐兰创“三书”说,含象形、象意、形声三类。自许慎以来一千八百年间,从事造字法研究者众,然而在造字法系统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者仅数人而已。当前文字学著述颇多,几乎一律沿用“四  相似文献   

9.
《新读写》2012,(11):49-49
“走投无路”常错作“走头无路”,这是因为不了解“走投”的含义所致。 走,金文、小篆都是会意字。上面的“大”是人甩手的形象;下面的“止”即趾,代表两只脚;甩开手迈步,会意“疾行”,就是跑。跑是后造字,在没有跑字的时候,走就是跑,步才是现代意义的走。  相似文献   

10.
<正> 何谓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为什么会产生假借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汉字是象形的方块字,上古造字之初,无论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都是有形可象的。而有些事物或概念则无形可象,造不出,有音无字,就只有假借一个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它的意义。第二,上古字少,为检字方便而借。《说文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的造字法,即所谓"六书",指古代的六种造字法。"六书"之名目,产生于《周礼》,而完善于东汉。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已经可以确定为造字的方法,而被称为"四体",与作为"二用"的转注、假借并立。体者,本也,就是说这四种是造字的根本。"六书"理论是大学中文专业的学习内容,这里并不是要提前学习,而是指教师利用古人的这些造字原理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但是,对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很有必要掌握  相似文献   

12.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相似文献   

13.
“转注”是在象形、指事、会意之字的基础上增益形符或声符而孳乳新字,因此它是一种造字的规律。“转注”不仅是造字规建,而且是造字法由“依类象形’过渡到“形声相益”的津梁。转注字不同于形声字、亦声字、区别字。  相似文献   

14.
“会意”是“六书”之一,它是一种充分地运用和体现了人们的心理与语言的联系的、意会性的造字方法。对于“会意”的研究,前人做得还不够,往往局限于东汉许慎的说解,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番新的探讨。许慎《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一般都认为,“会意”就是“合意”,是“合二字三字以为一字之意”(见王筠《说文释例·六书总说》,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说法基本相同),这是许慎的原意。但是,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甲骨文、金文等较早的文字就会发现,“会意”本是用形象的方式表示词义,而象“止戈为武”、“人言为信”(这是春秋时人的误解)之类单纯合并字义的抽象会意,则是汉字隶变以后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六书”对汉字的区分标准混乱。本文在将“六书”定义为造字法的前提下,通过对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进行重新梳理,发现传统“六书”划分存在两大问题:造字法和造字意图的混淆、造字法和汉字结构的混淆。第一个混淆主要针对“象形”、“指事”、“会意”字,第二个混淆主要针对“形声”字,以图理清脉络,解答人们在传统“六书”划分上存在的疑惑。  相似文献   

16.
六书例释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本是对汉字造字及用字方法的归纳,舍去用字法,造字法只有前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其所以做如此排列,至少有三点理由:其一是符合一般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象形、指事多为独体字,会意、形声多为合体字。其二是符合一般文字由表形到表意再到表音的发展规律。原始象形字图画性极强,表形性很明显,指事、会意增加了表意性,形声字中有了表音的成份。其三是符合汉字的结构规律。象形是造字之本;许多指事字里以象形字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 ,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 ,即通常所谓的“六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 ,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 ,都是些独体字 ,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 ,这些字所象之形 ,所指之事 ,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 ,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一般是象形字 )组合成字 ,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 ,如 :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 ,据统计也不过…  相似文献   

18.
宋本((玉篇》的俗字和相应正字在形体上存在4种差异。俗字的造字者既有重视理据的一面,也有忽视理据的一面。一方面,造字者结合了俗字使用群体的认知水平、生活习俗等,对俗字的表音或表义理据重构,以求使用者能够最大程度地通过文字的构形联想到其代表的语音或(和)语义;另一方面,造字者为提高书写效率,对一些字进行了笔画重组,从而解构了这些字的理据。俗字的造字规则具有多样性,一部分俗字是造字者依据语音或(和)语义使用形声或会意方式构字,一些记号字、半记号字和少数形声字,依据类推,同化规则生成。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不错,它们的确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但是,假若我们反过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就不完全正确了,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汉字中,我们常可以发现,有一些字并不是上述四种造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的产物,而是由一个现成的汉字改装成为一个新字,以记录一个新词的.比如“冇”(音mǎo)就是由“有”改装而成的,“(?)”(音diǎo)就是由“了”改装而成的.这种字,我们姑且称之为改装字;而造出这种字的方法,我们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改装造字法了.改装造字法事实上存在着,但迄今为止,它还几乎未见被人正式提及,更不用说重视了.这就是笔者准备在本文中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转注"新释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解决语言与文字矛盾的办法;"转注"则是解决文字之间关系的办法,是古人用字造字的指导思想,是后人用字解字和用字编字的办法,是一个历史的复合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