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程序审查范围的规定与相关的司法解释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人们在二审改判理由的理解上产生分歧。民事二审程序的审查范围应实行严格的部分审查制,二审改判的理由只能针对当事人的上诉请求。  相似文献   

2.
民事二审独任制是《民事诉讼法》新修改创设的制度,其实现了二审程序与合议制的“解绑”,但也遭到学者的质疑和追问。立足于繁简分流改革与司法资源配置的现实语境,可以从该制度的性质与目的、价值与功能、诉讼程序法理导向和司法实践层面予以回应。一方面民事二审独任制的设立具有必要性,有利于审理程序与司法资源的精细化配置,也有利于当事人诉讼独立性程序地位的实现;另一方面民事二审独任制的实施具有正当性,符合民事程序法理适用的功能自治与能动灵活,价值权衡下的程序简化同样能够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双重提升。通过理论与实务两个维度,实现程序内与诉讼原则和审级职能定位的契合,程序外与法官员额制和法官责任制的配合,民事二审独任制将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3.
独任制的存在起到了繁简分流的作用,使相对稀缺的司法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但由于在二审程序中并未对适用简易程序做出相关的规定或司法解释,对于部分在一审程序中适用速裁程序或简易程序的案件以及当事人为拖延时间提起上诉的案件,在进入二审程序之后仍会适用普通程序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这就难免导致案件在二审形成堆积,不能充分利用并进一步扩大一审程序繁简分流积累下来的优势。应当加快推进二审独任制改革,从司法管理、立法和社会三个层面探索改革支持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二审裁判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但我国民诉法对二审裁判标准规定不明确,文章探讨了影响二审的各种因素,提出了重塑二审程序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民法院二审民事裁判是终审的裁判,对民事诉讼当事人各方都具有法律效力。但由于其生效点的不同对当事人会有不同的实际影响,而有关法律又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二审民事裁判生效点应该规定在人民法院宣告判决时。  相似文献   

6.
二审阶段刑事和解有双方理性因素增加、一审判决可作标杆、弥补一审错失的和解机会、保障被害人在二审程序的权利等优势与价值。检察机关在二审阶段开展刑事和解应当注意对全案情节的把握,保持中立性。目前《刑事诉讼法》对于二审阶段刑事和解规定的范围偏窄,给检察机关的阅卷期限过短。  相似文献   

7.
上诉不加刑(No Aggravating Punishment on Defendants from Appeals)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审程序的特殊原则,由于第二审案件在案件类型、所判罪名、刑罚等一系列问题上具有复杂性,加上刑事诉讼对上诉不加刑这一原则规定得比较简单,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运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认为,上诉不加刑原则应该加以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杜绝变相加刑。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二审法院裁定准予上诉人同时撤回一审起诉和二审上诉的判例。类似判例的法律依据为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法理依据为,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可以不受限制地适用第一审民事诉讼普通程序,此即错误司法裁判通论。事实上,新《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73条、第174条并没有授权二审法院可以做出上述二审民事裁定。该错误的二审民事裁定本质上是能动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化,浪费司法资源,降低司法效率,增加诉讼当事人双方的诉讼风险与诉累,消极影响了基层法院的同案审判。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审级制度是诉讼程序民主化的体现,体现着程序公正的价值理念。现阶段我国民事审级制度存在的弊端,非二审终审制度本身的问题。二审终审制作为我国民事诉讼审级的基本制度具有合理性,但应改革与其配套的其他制度:对高级法院和中级法院的设置进行改革;优化中级法院法官的配备;改革民事审判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审判监督程序是在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之外而又不增加审级的一种独具特征的救济性程序。它由提起再审程序和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两个部分组成。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救济性的案件审理程序,对于纠正审判错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