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变的重要时刻召开的。这次大会,通过对一九七六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性胜利的总结,确定了继续前进的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对于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新局面,具有极其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胡耀邦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十二大报告从理论和政治的高度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意义、作用,以及它同物质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和建设的途径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论述,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大郑重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是否坚持这个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我们高等学校,必须坚持这样一个战略方针,搞好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讲到,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期间曾发生过两次历史性的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历史性的转变,都使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由险境中转危为安,使革命获得新生,开创了新的局面。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历史上的两次转变,无疑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它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时期的第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可以使我们树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坚强信念。为此,本文着重就党的前两次历史性转变的有关情况及其标志和特点,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革命得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国情紧密地结合起来,自始至终地坚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且,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就是要以矛盾的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并善于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十二大政治报告首先分析了形势,指出:“自  相似文献   

6.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到三明开门办学,试用唯物辩证法对所学的炼铁炼钢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觉得对这些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炼铁炼钢,时时处处都要遵循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工人同志正是遵循着这些规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方针。本文就工资增长同生产发展之间如何贯彻这一方针谈些学习体会。 必须在生产发展基础上逐步增加职工工资 社会主义工资是国家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品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工资增长的必要性,取决于社会主义工资本身的性质和它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报告中,代表党中央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我国社会发展前途的政治高度,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强调指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能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这一重要概括,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我们回顾过去六年的战斗历程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起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的两次历史性转变。重温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当前的这场转变的深远意义的理解,能够激励我们更加信心百倍地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一,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7年间,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它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一八五二年致约·魏德迈的信中讲到自己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时说:“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的第二部分,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为了实现今后二十年,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一定要牢牢抓住农业、交通和能源、教育和科学这几个根本环节,把它们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教育作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具有深远的意义。日夜辛勤战斗在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对此无不感到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伟大斗争中,我们结合教育革命的实际,认真学习了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能力,指导开展数学教育革命以及提高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下面谈谈我们学习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也即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并考察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我们体会到,毛主席也正是最彻底最卓越地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观察和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整个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大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提出来,并指出:教育、科学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建设精神文明和教育、科学工作提到这样的理论和政治高度,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使我们长期从事宣教工作的同志莫不感到欢欣鼓舞,精神振奋。我们完全可以预期,随着十二大文件的学习贯彻,教育战线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教育问题,也就是教师问题。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则是繁荣教育事业的关键。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反复强调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谆谆告诫全党要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尊重教师,提出了落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提出,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时,都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要求,为争取早日实现三个根本好转,为建设两个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我认为,在教育战线,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教师应当具有的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师德的重要,是由教师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的。首先,教师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振奋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革命精神,同心同德办好学校,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我们以邓小平同志的开幕词为总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对学习、宣讲十二大文件作如下初步安排。第一阶段:一、党员、干部先走一步,学深一点,学好一点,采取适当集中的办法,分两批进行轮训。参加人数,干部10人,党员22人。要求通读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和新党章,邓小平同志的开幕词,叶剑英、  相似文献   

19.
兴化县中堡中心小学认真组织教工有计划地阅读十二大文献,编印了思考题供大家参考。全校三十多名教工,人人备了十二大文献学习的笔记。他们部署定期组织讨论,经常检查效果,交流心得  相似文献   

20.
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党的十二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报告》在总结了我们党经过六年的巨大努力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之后,明确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这个总任务,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部署。本文拟就学习《报告》的第二部分后,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