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眼前这份证件,右面写“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记者证”,左面写“通行证”、“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派记者甄为民……在前后方地区进行采访工作时希随时予以通行”。记者证盖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的蓝印,以及“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谋长”的朱印。  相似文献   

2.
从2000年起,11月8日定为记者节。喜讯传来,新闻界无不欢欣鼓舞。 战争年代的记者节是9月1日,我和同行一道度过了难忘的两次节日。 1946年5月,我被调进华中新华社淮海支社(后称沭阳分社、淮海支社、六支社)。淮海支社和淮海报社是两套班子一块牌子,实际上连牌子都没有(最早的支社就是报社的通联科)。报社和支社是在抗战胜利后从泗阳农村迁进淮海区中心城市的沭阳。我到支社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掉价     
前不久,刚写了篇《掉价》的杂文,列举了当前社会上常见的一些“掉价”现象,但似觉意犹未尽——最主要的是,还未将自己亲历的一些感受写进去,因而不免略感空泛。现在,我就来接着写。今年大半年时间,笔者是在海南渡过的,在那儿的一家省级报社搞编辑工作。编辑是当然的记者。因而刚到报社的等二天,就领到了一本烫金封面,内文贴着照片,且盖有报社钢印的堂皇的记者证。记者证内还印着交通部、铁道部关于记者可以优先购买飞机、  相似文献   

4.
在当学生的时候,总以为记者很潇洒,一本记者证,一个旅行包,走遍天下,也写遍天下。局外人都羡慕记者这个行当,上班快活,下班也快活。 自从进新华社这么多年,几乎每年都送走一位同行,而这些同行们大都死在任上。翻一翻新华社《前进报》,这份半月一期的社内报纸,每期都有一两份讣告,讣告中的同行们,很少能活满一个花甲。  相似文献   

5.
吴礼明诉《上海郊区报》社侵害名誉权案,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吴礼明诉讼请求。吴不服上诉。5月11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上诉案件受理费人民币一百元由双方各半负担。上海中院查明:上诉人吴礼明于1988年6月,由驻沪海军某部以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名义介绍到被上诉人《上海郊区报》社(以下简称“报社”)实习。实习期间,由报社发给了其记者证。不久,吴礼明未经报社同意私印该报社记者的名片,但报社视吴的实际情况,也给予了报销。同年10月,吴再次私印名片,报社要其交出名片并不予报销。同年年底,吴礼明实习结束返回部队前,报社要其按手续交出名片和归还记者证,但吴推诿未履行。1989年3月吴礼明复员后,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报人曾说:记者写稿要有点“辩证法”。调入报社当记者一年多来,写了一些稿件,也有一些体会,也确实尝到了应用“辩证法”的甜头。下面,我就所写的几篇稿件,谈几点体会。“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刚进报社,社领导找我谈心,谆谆告诫我要从过去的新闻干事进入现在的角色,实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下半年参加解放舟山战役,到1955年1月份解放—江山岛,六年多的时间,我一直作为一个记者生活在浙江前綫。在这期间,我和前綫部队官兵同过生死,共过患难,尝过种种艰辛,享过种种欢乐,这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第一课 1949年11月间,当时我是新华社二十一支社兼拂晓报社的记者。支社和报社领导同志要我带一个记者组去一支部队采访。这支部队逐岛攻击,已经打下了六横、桃花等好几个岛子,正在准备向舟山本岛和附近岛屿进攻。我们要去的这支部队首先要过海。经过几  相似文献   

8.
杨敏 《军事记者》2014,(11):19-20
推进军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习主席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是我们军队媒体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必要举措。我们人民武警报社早在6年前.就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当时.武警部队党委前瞻性地决定.在人民武警报社增设网络编辑室.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联合创办“新华网·人民武警”网页。同时,我们又负责承办武警部队政工网。这是人民武警报社报媒与网媒在历史上进行的首次融合。  相似文献   

9.
创建和领导华中分社 1942年9月,新华社华中分社在江苏阜宁成立,与当时的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报<新华报>同属一个机构,刚从沦陷区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范长江被任命为分社和报社社长.  相似文献   

10.
同事们看见我给报社写稿十投九中,以为我和报社的编辑混得熟.其实我认不到几个编辑,这多亏了《宜昌日报》社给我找了好“老师”——《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11.
报社多种经营及对其进行项目分析的一种框架(之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报社来说,开展多种经营是自身经营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如果说没有多种经营项目的报社,是传统的、本来意义上的“报”社,那么,一旦着手实施多种经营项目,报社就不再单纯是“报”社,而是既办报,又办其他实业的新型经济组织。这种既是报社,又不单纯是“报”社的局面的出现,无疑是对报社经营管理者的开拓、创新能力的新的考验。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进行报社多种经营项目分析时,首先使用的框架是:把报社经营项目划分为本业、本业延伸和非本业三大类。报社的“本业”,当然是办报。报社的编辑工作。发行工作属于办报的本业之列…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读者或通讯员,给报社写一篇稿子、反映一些情况或提一个问题,总希望有个回音和着落。这几年,各报社都注意并加强了和通讯员、读者的联系。云南日报群工部就是一例。春节后一天,我给云南日报写了篇读者来信,反映昆明烟丝厂出产的“桂花雪茄”烟,包装上印的汉语拼音有误,把“桂花”的“花”错拼成“hna”,建议烟厂改  相似文献   

13.
董广安 《今传媒》2010,18(10):7-9
"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理论中最丰富、最核心的部分。穆青无论走到哪里,谈得最多的是"勿忘人民",题词最多的也是"勿忘人民"。1988年,穆青同志到新华社福建分社视察工作,为厦门支社题写"勿忘人民"。这是他第一次用这四个  相似文献   

14.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15.
报社办新闻学习班,我这位编辑有幸带学员下部队进行了一次实习采访。采访回来后,社领导召集我们一起分析研究稿件,在研究几篇稿件的过程中都卡了壳。社领导提醒我们这些直接采访者:采写稿件有时就是“写好关键一句话”。这几篇稿件缺的就是那“关键一句话”。大家怎么都写不出这“关键的一句话”来,不得已,社领导亲自动手。大家采写的稿件本来都灰头土脸的,经过社领导精心编辑,一下鲜亮起来,见了报后有人反映还“有些意思”。社领导高明在何处?初稿和见报稿比较一番,发现稿件里的事还是过去那些事,稿件跨上了一个“台阶”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6月6日,吐鲁番报社和哈密报社结成互帮互学“对子”。两家报社达成协议,决定不定期地交换版面、交换稿件,有计划的组织异地采访,组织编采人员和中层领导干部到对方报社工作取经,增强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刘昆 《传媒》2022,(15):31-33
<正>1981年11月10日,在新华社建社五十周年纪念会上,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发表讲话,其中有如下一段:对新华社的编辑业务工作我也提几点希望,也就是几个字:一、真——真的对立面是假。新闻必须真实。延安时代就反对过“客里空”,这几年又反对“假大空”,假字排在第一,所以首先要反假。二、短——短的对立面是长。新闻、通讯、文章都要短,长了没人看。延安时期,乔木同志就写了《短些,再短些!》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历来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光荣传统,通讯员队伍是我党新闻事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通讯员是报社伸向基层的“触须”,是报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一家报社,如果没有一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光靠那几十百把个记者编辑是难以把报纸办好的。通讯员队伍的好坏强弱,关系到报社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报业在经历了近二 十年的技术发展后,在“十 一五”期间,必将迎来一个 新的发展期。我们必须看 到,报业技术发展是紧紧依 赖报社自身发展需求的,而 报社的发展又取决于整个社 会发展的大环境。“十一五”  相似文献   

20.
10月24日至27日,以“迈入21世纪的新华社”为主题、怍为新华社建社7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的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华社党组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过程审确定的。 新华社社领导南振中、马胜荣、何东君、何平、范新德和总社有关方面负责人、特约研究员、论文作者共120余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