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华人学者黄仁宇把中国近代史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考察,提出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起点;并从中西社会组织、结构的差异入手,对戊戌维新同日本明治维新进行比较,揭示戊戌维新运动换败的深层原因;提出中国近代改革的成功有赖于彻底改革社会组织与结构,有赖于把传统的农业体制转变为现代的商业体制。这些观点对我们深化戊戌维新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仁宇在历史研究中广泛地运用比较法,主要表现为中国历史比较和中西历史比较,关于西方历史间的比较涉及较少。黄仁宇的历史比较不仅具有视野的广博性,而且体现出多层次性,并和"大历史观"的构建有密切关联。它的意义在于打通中西历史,应用长时段理论,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黄仁宇以“大历史观”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了审视,主要表现是:对中国近现史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重新评判;对中国近现代史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蒋介石、毛泽东作了历史定位。在“大历史观”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线是“中国的长期革命”,它与唐德刚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有相通这处,具有积极意义。黄仁宇还主张以财政税收作切入点,重修中国近代史,并提出四项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应该秉承着一种"大历史观"的理念,从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和未来、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三个基本纬度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连接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5.
“大历史”概念是由历史概念拓展而来,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历史的社会功能。其首倡为黄仁宇先生。为什么称“大历史”?用黄先生的话说就是:“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引入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其观点包含:(1)从小事件看大道理;(2)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3)从中西的比较揭示中国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与黄仁宇主张文史不分家,在历史写作中以文学化、通俗化的语言叙述历史,在史学著作中善于以说书人的声音讲述历史,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历史内涵,以设问的方式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普及史学教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8.
历史爱好者们对黄仁宇这个名字并不会陌生,很多人了解并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两本著作。这两本书文笔生动,角度新颖。在此,笔者不欲介绍两本书的具体内容,而想把黄氏书中的概念拎清楚,并讨论黄氏的史学贡献。《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两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黄氏所提出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一些概念的整合,即"历史上长期合理性"、"数目字管理"——简言之便是技术至上论,以宴证主义方式从技术角度谈论历史,避免产生基于意识形态的争执。"历史上长期合理性"即是从社会整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随着高中阅读教学模式与观念的不断更新、转换,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完善。在"大语文观"的视域之下,探究"大阅读"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大语文观"视域下"大阅读"教学模式与手段进行了强化思考,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倡导“全球历史观”,公正地评价了世界各个地区与各个民族的文明,注重世界各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有力地批判了“西欧中心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史学价值。他的《当代史导论》出色地贯彻了其“全球史观”思想,其论述为之后人们编纂全球通史和文明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12.
"大语文观"下的"浅阅读"作为一种语文阅读方式,其定义具有层次性,其教材具有广泛性。在社会各界普遍批评这种阅读现象的同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方法将其变成语文课堂的"帮手"。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大语文"意识,给学生传递"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焕发语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教师就要树立"文化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在实践教学中推陈出新。对于经典篇章来说,在强化诵读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探究,促使学生有所感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武术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武术观"再进行理论解读.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让其从根本上趋利除弊、化解矛盾、统一武林、凝聚力量、求同存异、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元价值目标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作为武术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武术观"再进行理论解读.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让其从根本上趋利除弊、化解矛盾、统一武林、凝聚力量、求同存异、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元价值目标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在大历史的视野下,法学研究者才能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研究中国的司法改革、宪政以及法律传统的继承等方面正确地提出问题,并沿着正确的方向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大历史"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历史的教化功能,它既不能脱离历史学科的本义,又必须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除应具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外,它还拥有自身内涵,也自成体系。具体而言,"大历史"教学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内涵:突出历史教化功能,关注人的培养;还历史以原貌,把握历史的细节与线条;兼收并蓄,辩证地"拿来"。  相似文献   

18.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19.
罗生芳 《广西教育》2013,(11):10-12
借鉴大职教观思想,阐述梧州市创新性地进行职业教育资源大整合的实践探索与成效,分析资源整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难题,提出整合区域性职业教育资源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阅读黄仁字先生的《中国大历史》,最大的收获是对“大历史观”有了初步认识。“大历史观”即宏观历史观,就是用宏观的、放宽的视野来研究历史。黄仁宇先生是这样解读的: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广泛地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纲领,之后与美国、西欧史进行比较,加以研究。阅读王家范先生的《中国历史通论》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