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职业学校生物教学中,抓住学生对美的追求的心理倾向,努力挖掘生物学知识中的美育因素,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同学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语文教育要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基于这一理论的思考,经过三年的实践与研究,语文教学的美育研究课题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重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充分地去参与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谈谈在教学《四季》一课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而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我们用传统呆板的“灌输法”进行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势必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或是“哑巴英语”。这根本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下面,就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到洛阳实验小学讲学,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聆听到她对美术新理念的阐释。 杨教授说,每个儿童都是座有待发掘的宝藏,本真、自我。她认为孩子在十岁之前都具备绘画能力,她教给学生“童子功”——下笔不许抬,慢慢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提倡参与性学习。“参与”,被定义为“主动介入其中,自觉承担责任,积极干预事态,尽力创造发展。”这样的参与,是很有美育意义的。所谓美育,指培养人们在正确的审美观指导下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它是人类在美化客观世界的同时美化自身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把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课例点击前一阵子,我上了一节三年级作文公开课,内容是"我为画张像",这节课的难点是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学习例文时,我抓住其中一个描写人物眼睛小的句子——"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珠"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说这句话太夸张了,把人物眼睛小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我适时引导说:"瞧,作者用上夸张的手法,把好朋友的小眼睛写得活灵活现。你们能不能也用上这  相似文献   

9.
告别了白衣飘飘的大学时代,我登上了渴慕己久的三尺讲台,开始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带着一份希冀,怀揣着满腔热忱,我一次次走进学生的目光里,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和他们一道无拘无束地畅谈中国语言文学,多么希望他们也能和我一样热爱自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渐渐地我感到了失落,因为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已经只停留在记录、抄写、背诵的层面上,表现出一种消极、应付甚至抵触的情绪,更谈不上什么研究能力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丰富的世界美术优秀作品,从中提高自身对世界和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还要全面提高学生在情感、人格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化观。所以,让美术鉴赏课进入课堂,对学生来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结合多年美术教学实践,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美育分不开。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感受美;品味文学形象,提高鉴赏能力,从而学会欣赏美。在此基础上,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复述、口头作文等形式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石祥兰 《考试周刊》2012,(93):96-96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首先要展现美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其次要展现美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学习快乐;再次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增强知识的可感性;最后要开展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3.
刚接一个新班 ,与学生接触一段时间以后 ,发觉不少学生对事事不如意 ,只看到社会上的阴暗面 ,以偏概全 ,满眼黑 ,爱讲怪话、消极话 ,自以为“看破红尘”。例如 ,组织学生看《少年彭德怀》电影 ,班长发票时 ,一个学生阴阳怪气地说 :“你留的一张票准是前排中间最好的座位 ,这年头 ,谁不为己……。”班里一个同学左腿残疾 ,父亲患病 ,母亲去世 ,蓬头垢面 ,学习成绩也差 ,我课余时间带他去理发 ,给他补课 ,并让同学们多关心照顾他。有个学生背后说 :“老师一定与他有什么特殊关系。”另一个学生说 :“如果没有特殊关系 ,就是老师想当模范 ,受奖…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与美育分不开.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从而感受美;品味文学形象,提高鉴赏能力,从而学会欣赏关.在此基础上,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复述、口头作文等形式培养创造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下午放学后,我收拾好东西走出办公室。突然,一阵低低的哭泣声传入我耳中。我循声望去,只见教室门口蜷缩着一个小小的身体。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六年的时间中,学生的年龄随着增加.审美的能力也逐步增强。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可促进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实际上,古今中外对教育的这四个方面都十分重视。在德智体美中,“美育”提出得较晚,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著《美育书简》,才明确阐述美育的意义,首创“美育”一词。但是人类美育的思想和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追溯到我国的孔子、老子。美育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格外重视。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会发现美育像一个出生晚了很多年的“小妹妹”,比起德智体软弱得多,不但不能与它们并驾齐驱,在教育功利主义和应试的影响下,美育还可能被挤得无影无踪。美育之所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除了美育与学校及学生的眼前利益关系不大之外,教育者对“美学”修养的不足,对美育意义认识不深,也是重要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美育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并给与应有的重视。这绝不是一种主观的推测,而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那堂班会活动课,从主题到内容以至策划主持演绎,都是孩子们自己的。我是一个完全的旁观者,也是一个完全的被感染者,与他们同喜同乐,同沉重同悲伤,同慷慨同激昂。那堂班会活动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学生们,让我为他们的能力与豪情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