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与其国民及决策者的素质密切相关,尤其是后者更为关键。栋梁人才,可在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决定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当今之中国,因有邓小平临危受命,拨乱反正,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才使中国从贫困、落后走上健康复兴之路,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足以证明,人才对于国家和人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才,人才又具有哪些特征呢?一、人才及其特征所谓人才,就是德才兼备或具有某些专业特长的人。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雷沛鸿作为被许多《中国教育史》版本忽略,而实际不应忽略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可以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对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研究的梳理至关重要。通过对雷沛鸿教育思想的整体研究综述可以渗透出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的研究规律,通过对与雷沛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直接相关的核心文献综述以及与之间接相关的外围文献综述可以反映出现在关于雷沛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而找出研究的不足,旨在使以后关于雷沛鸿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为使中国走向富强与现代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认识到改变国民心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形成了对国民心理系统而独到的分析。他客观评价了国民心理的优劣,分析了产生这种国民心理的内在原因。这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将"引导发扬国民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原则;将"因人而异、分层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构建内容;从"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规律"中发掘方法。  相似文献   

4.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成为按一国两制原则运作的中国特别行政区,使绝大部分港人的国民身份明确为中国香港。港人是否乐于接受此国民身份?而在一国两制下港人的国民身份包括了公民感、对香港的归属感、国家认同和共同文化等四大范畴,此文藉一个小型调查研究,探讨香港教师怎样理解中国香港公民的条件及对国民教育的看法,从而寻找推动香港国民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之邦。建立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之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国民学习能力是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力基础,善于学习的民族是未来最有希望的民族。中国政府要把沉重的人  相似文献   

6.
《新民丛报》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时,把法律看作自由之保障,对中国社会"有治人无治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中国变法无成效是因为不知西人政制之美的本原在于立法部,主张立法权应属多数国民,进而,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建立一个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瞭望     
《教育》2007,(11S):8-8
重提“穷人教育学”;“刷新”80后;国民阅读率果真下降了吗?;中国当代教育之改造;公民教育从“你”开始;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国民意识的全面高涨期。抗战音乐适应并推动这一时期国民意识由救亡图存向民族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发展,以抗日爱国为主要内容,以群众歌咏运动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唤起民众和追求民族理想中培养和反映了国民意识并使之理论化,使中国音乐运动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发生了向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李廷翰是谁?他是一百年前上海万竹小学的校长,留下《贫民教育谭》等文章,讲了几句诸如"小学校实之为国家之基础""国之富强,不在于少数之特别人才,而在于多数之普通国民""养成健智之国民,培养国家之元气"之类有关教育的话。当然,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很多有关教育的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政府大力倡导和鼓励国民接受职业教育,因此,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一直颇受政府和国民的普遍重视.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使之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新西兰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几个主要特点,并指出了我国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应该借鉴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二、民初:国民意识的发展与升华 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使得“国民”一词有赖于国家权威而进一步获得了正当性,即法律正当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孙中山更是具体指明:“诚以共和立宪国者,法律上国家之主权在国民全体,事实上统治国家之机关,均由国民之意见构成之,国民为国家之主人翁,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语录     
陶行知 《生活教育》2011,(24):20+35+37+41+43+61+84
培养人生与共和国国民必不可少之精神态度。——湘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361页用生活教育之原理与方法,培养男童中之优秀儿童,使成为抗战建国之人才。——《陶行知全集》第3卷第317页扫地抹桌,是养成扫除肮脏的习惯。我们还可以把扫地抹桌的魄力。推出去扫除全国的、全世界上的、一切的肮脏东西!——《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167页  相似文献   

13.
民国教育界大家辈出,民国学子所具有的共和国国民健全之人格及学养素质,为当今世人所公认。纵观一部民国教育史,不难发现,全国上下达成"教育救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共识的形势,大量不以赢利为首选目标的私立学校的兴起和多数学校使用以民间编选教材为主的格局形成,一批灿如群星的德才兼备的良师的涌现,均为民国"私立教育之盛世"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可以说,国民政府对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一视同仁,民国政治家的胸襟,以及当时的文化生态与教育体制,才是这民国"私立教育之盛世"成立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沿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流传下大量的蒙学论著。研究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发展过程、内容方法和蒙学教材(或读物),可以借古鉴今,使现代蒙学教育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进行“国学”教育1、源自教育本宗中国的圣人、教育家孔子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人文修养’,这样就会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为乐之介。”教育家蔡元培曾对小学教育宗旨有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之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须之知识技能为宗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在实施创新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审美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国际竞争力,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有力的印证,而这些国家国民审美能力的提高率先就是抓好艺术教育。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与现实有极深刻的认识,早在1913年就剥肤见骨地指出:“美术可以表见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美术可以辅翼道德,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l5年中国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学校后,国民教育的目标是“以授以国民道德之基础及国民生活所必需之普通知识技能为本旨”,中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开始了规模化发展。那么,优秀的学校与合格的教师从何而来?回颐上海近郊七宝明强小学近代教育发展的百年建设经历,我们可从中管窥国人在乡村教育的初步普及过程中是如何面对和破解办学:师资和其他教育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休闲体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它成为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的象征。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端正国民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而且还可以充实国民文化生活,提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认为,国学具有三大功用,一是可以培育爱国情怀,二是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三是可以塑造国民道德。学习国学应该重视小学,因为精通小学是学习和研究国学的基础。章太炎的这一"国学观"对我国的当代教育极具启发价值。文章从学习国学是为了开通智慧、小学是学好国学的基础、读史是为了树立爱国之心、道德教育要注重践行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今天的国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