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船山的生命诗学比较全面地关注诗歌活动中包括作者和读者双向主体的价值,既注重从创作主体方面进行审视,又重视从接受主体方面加以观照。这就使其生命诗学观趋于完整性,从而弥补了以往诗学偏重于作者创作方面论诗而忽略在读者接受方面论诗的缺憾。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切入到生命的视域,其主旨在于提升诗歌的品位,更好地发挥诗歌的审美教育作用。王船山的生命诗学对“兴观群怨”、“兴会”、“人格”这三个问题都有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于此对前人的生命诗学是有所充实和超越的。  相似文献   

2.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参照系,审视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必然的结论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既不能象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以艺术生产论否定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把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审美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民族的特色。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色就在于,发扬中国“向内求善”审美观念的长处,充分发挥审美和艺术的以情动人,美善结合,整体中和的特点,避免片面性,全面推动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一种经典诠释学视域中,实践(践履、笃行)对于王船山的经典诠释活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王船山对《周易》乾、坤两卦的诠释亦可用来观照其人生实践和人格美学。但王船山对历代诗歌的品评却又表明,王船山由诠释《诗经》这一儒家经典而获得的诗教主张与其诗歌品评实践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冲突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一种经典诠释学视域中,“实践”(践履、笃行)对于王船山的经典诠释活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王船山对《周易》乾、坤两卦的诠释亦可用来观照其人生实践和人格美学。但王船山对历代诗歌的品评却又表明,王船山由诠释《诗经》这一儒家经典而获得的诗教主张与其诗歌品评实践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冲突之处。  相似文献   

5.
绘画与观看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它与人的观看活动有着天然的关系。它通过观看,并且构成观看的视觉图像,显示观看到的东西。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观看:被动的观看和主动的观看。当人在怠惰和消极的精神状态中,或在被盲目的欲望支配时,只能看到浮光掠影的和单一片面的图像,没有任何真正属于观看的因素被看到。他可能会说:“我看到一个人”,但这只表明他看到了一个概念的“人”,关于这个人他说不出任何东西。这种观看事实上把眼睛从心灵的感官降低为纯粹生物性感官。因为它把视觉置于被动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运用笔墨纸砚,以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营造意境,使其具有一种含蓄蕴籍之美.中国书法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7.
两种思维及其联系美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们就曾运用他们的智慧开始了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深沉的哲学思考,但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不论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都没有也不可能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科学的认识论前提,因而,就象对社会历史领域内的其它问题的探索一样,人们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也只能是在黑暗中的摸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从而为自然和社会领域内各种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个科学的认识论基础,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哲学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由此推论,  相似文献   

8.
船山评点诗歌有其独特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观照。在他看来,诗歌的功能,在于“陶冶性倩”;诗歌的韵味,在于“象外有意”;诗歌的极致,在于“妙在自然”。在我国古代仅有小说评点、戏剧评点而唯独短缺比较系统的诗歌评点的情况下,船山的“三大”(《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诗歌评点弥足珍贵,期待着研究者去探骊得珠。  相似文献   

9.
戏剧大师曹禺在65年戏剧活动中,在戏剧创作方面,呕心沥血编织成许多戏艺术精品。曹禺半个多世纪的戏剧活动,为我国现代戏剧活动,创作和理论建树,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在新时期的戏剧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摆脱目前的“戏剧危机”,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诗学的主情观 ,在论述诗歌言情要婉转曲折、情与景的结合要关注内在统一 ,以及要以情为“兴观群怨”的纽带等方面 ,有其独到理解的阐释和别开生面的新意。它是对“诗缘情”说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借助存在主义和符号论美学的运思方法,从诗歌的本源、诗的内容与形式、诗情的传达与接受诸方面对船山诗学情感论进行疏理,可发现“诗道性情”论不仅仅关涉情感的“真”“正”,而且蕴涵着情感形式、情感的开放性等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毫无疑问占据相当显著的地位.王安石的人性思想是其社会改革的哲学基础,他提出“性情一”、“善恶由习”、“尽性则至于命”、“继天道而成性”的观点,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一个改革家所独有的人性观.王安石的人性思想既具有对前人人性思想的改进,也带有当时封建社会的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4.
论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对我们来说,有似曾相识而并不熟识之感,真正深究起来,对它的形成,结构和特性都不甚清楚。其原因恐怕在于,与形态相对清晰和稳定的其他客体对象不同,审美对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可塑性,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幽涉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的结果,但也并非无规律可循。对审美对象的形成及其结构作出大体的描述和界定,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坚持儒家伦理思想与“诗教”原则及其独特的“神韵”观。他对“意心说”与“性灵说”的评论和批判,媸妍并存,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16.
船山学术研究有其历史范围和深度,船山学术研究方向可涵盖为16个大类,若干个小类;结合现有的学科分类方法,应构建成一个比较准确而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平生多与僧人交游,思想上沿袭宋明思想家的理路,游走于儒、佛、老之间,对佛学兼包并容,并有《相宗络索》传世。在认识论、方法论上,全盘吸收法相宗对“识”的分析和认知过程的探讨,突出现量在认知过程中的觉悟己性真实的重要作用,固然只是对相宗各种概念的注释,其现量论也只是因明学的翻版,既非创建哲学体系的需要,也非经世致用的理论指导,更不是修证的实践,但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实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王船山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询真实的存在,这种探询要求着批判哲学的识度,也即在主体知行活动的视域内探究存在。通过从有无到隐显的哲学视域转换,船山哲学的批判识度得以确立。回归真实的存在,在船山哲学中,不是回归形而上学的绝对本源,而是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后者具体化为隐显之间的沟通,也就是在每一个当前自觉地承担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着的世界视域总体。  相似文献   

19.
船山治国思想的内容博大丰富,其治国之纲是孔孟儒家学说.高扬礼治,追求德治,注重人治,不废法治,是其治国的基本主张,其中心环节是"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其社会变革的基本方略是:"当革之时,行革之事",即在社会大转折的质变时期,可以实行"汤武革命"的剧烈变革形式;但在社会和平发展的量变时期,则应采取"张弛不迫"、渐进改良的方式,使用"刚柔质文"的多种手段,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做了比较全面的批判总结,其中的性情观不但是其人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探析明末清初时期伦理思潮的关键。总体上看,这些性情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性以气善"的性善论、"恶自情出"的人情观、"性情相需"的性情关系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