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器友 《学语文》2002,(5):30-32
本刊曾于第三期发表了两篇介绍海子诗歌的文章,本期安徽大学张器友教授的文章从读者尚未注意到的另一个角度,分析海子诗歌的颓废情怀,以期引导中学生全面理解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诗歌史上,海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15年来,海子的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而持久的震撼;海子的死与海子的诗息息相关。从他的抒情短诗中,可以看出海子从“乡村乌托邦的建构”到“生死命题的叩问”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3.
海子是当代诗坛上重要的抒情诗人与史诗诗人,是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海子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早熟与早慧的内在分裂构成其创作心理的基本面貌,并导致了他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孤独的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自杀前两个月所写。诗中诗人用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写出生命之中的美好,但同时又使人们看到了他的拒绝,看到了他的孤独。  相似文献   

5.
"大地"与"太阳"作为两个巨大的元素,构成了海子诗学坚硬的底座。早期,海子在生命的"远游"与"归乡"的冲动中谱就了有关大地的诗篇;后期,他裹挟着粗糙的生命直入"太阳"的烈焰,从而成就了有关太阳的华章。从"大地乌托邦"到"太阳弥赛亚",处处流溢出海子直面深渊的迷情,这种迷情就是现代语境下的浪漫灵知。  相似文献   

6.
李贺与海子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重要的诗人。他们个人经历、写作理想及诗歌内容、意象、成因等诸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并突出体现在其爱情诗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8.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梭罗与海子具有深度的可比性.他们都对现代性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他们都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面对现代化进程中人类的精神困境,梭罗的拯救方案是返回自然,他谱写了一曲灿烂的生命之歌;海子则始终进行着终极价值的追问,他最终倒在了求索的途中.  相似文献   

9.
海子是一个渴望精神安定,抗拒繁乱现实世界的一位诗人,他所向往的是简单而质朴的生活。这些反映在他的诗中,就形成了原始质朴、植根大地、神秘与深邃这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本的情感内核与外在意象两个角度,探讨海子与康拉德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他们建构的“海洋”这个具有悲凉内核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1.
12.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和中国诗人海子都生活在工业化时代,都是由乡村走向城市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体现了城市与乡土的冲突,爱情也由于过于理想化而屡次失败。乡村乌托邦与爱情乌托邦的幻灭,促成了二人的天才命运。  相似文献   

13.
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读与本的对话共有五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不完满对话。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多元读解,宽容“误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海子主要的诗歌为文本,分析了海子诗歌的抒情特质、乡土色彩与先锋意识和神性意味等艺术特征;还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子诗歌的语言特征,认为海子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人",其诗歌空间在当今诗坛中呈现出广阔的背景和深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师生对话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师生对话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而进行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活动。它具有相依性、民主性、语言性、开放性和创生性等特点。师生对话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子的诗作《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回的一首生命之作。论文抓住“明天”、“闪电”、“陌生人”、“温暖”等诗句进行探寻和理解 ,重新解读了诗作的内容 ,剖析了诗歌创作的文化背景 ,指出了诗歌的局限性 ,以期争鸣。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的海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这些成果的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旨在把握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基本情况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和方法,将海子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沟通与理解已成为世界各民族之间最为现实也最为急迫的“交往理性”,让各民族文化和思想大师在纵深处切实对话、彼此照亮,便成为了新世纪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钟华教授的专著《从逍遥游到林中路——海德格尔与庄子诗学思想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从逍遥游到林中路》),便是文化交往时代适时而发、应运而生的比较诗学研究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