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集合、简易逻辑和函数的命题特点1.高考对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考查突出如下几点:(1)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2)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3)以代数、三角、几何的内容为载体,考查逻辑知识的运用,即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两个命题的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若单纯考查充要条件的题目一般是中档题,但有时与其它知识融合在一起,特别是从条件的充要性的角度来求解的综合题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考点聚焦1.高考对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考查突出如下几点: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对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能力;以代数、三角函数或几何等内容为载体,考查逻辑知识的运用,即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两个命题的充要条件;考查补集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2.高考对命题的考查主要有:一是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二是充要条件的判定.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独考查,二是作为中间过程常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或解析几何等综合进行考查.4.…  相似文献   

3.
考点1:集合 命题走向 高考常从两个方面对集合知识进行考查:一方面是考查集合本身的基础知识,如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以及Venn图等;另一方面是将集合知识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欧阳才学 《高中生》2010,(24):19-21
考点1:集合命题走向高考常从两个方面对集合知识进行考查:一方面是考查集合本身的基础知识,如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以及Venn图等;另一方面是将集合知识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考点题例一、高考对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考查突出如下两点:(1)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2)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在考查集合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准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和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1 复习目标1)考点分布:本章包括“集合”与“简易逻辑”2部分,“集合”包括集合、子集、全集、补集、交集、并集,重点是集合的交、并、补运算;“简易逻辑”包括命题、逻辑联结词(或、且、非)、4种命题、充要条件,重点是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2)考试要求:“集合”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一是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二是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之间的相交问题等,即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简易逻辑”是课本新增加的内容,高考仅对基本内容进行考查,一般难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其中对命题的判定真假及充要条件的考查力度较大,还常以集合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应用.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其观点和方法贯穿高中数学的全过程,热点问题是与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最值等)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集合是近代数学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集合的思想、方法和语言使数学命题的表达更加简捷、明了,这注定了它可以渗透到数学的各个方面,也称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对集合的考查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集合是近代数学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集合的思想、方法和语言使数学命题的表达更加简捷、明了,这注定了它可以渗透到数学的各个方面,也称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考对集合的考查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把集合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考查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 已知集合S ={0 ,1,3,5,7,9},集合B ={3,5,7},CsA ={0 ,5,9},则A∩ (CsB)等于 (   )(A) {0 ,1,3,9}   (B) {1}(C) {1,3}     (D) {1,3,7}2 如果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则它的逆否命题 (   )(A)一定是真命题  (B)一定是假命题(C)不一定是真命题  (D)不一定是假命题3 在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象 ;(B)A中的两个不同的元素在B中的象必不相同 ;(C)B中的元素在A中可能没有原象 ;(D)B中的某一元素在A中的原象可能不止一个 4 函数y =…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已深入到高考内容的改革 ,这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考内容改革的三条原则是 :( 1)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 2 )命题范围遵循中学教学大纲 ,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 3)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性题目 .为了贯彻上述原则 ,高考命题将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 ,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 ,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数学命题的改革趋势是 :1.加大了对能力特别是对学科综合能力考查的力度 .近三年来数学高考命题已经体现能力立意的思想 ,命题时注意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 ,力求在代数、…  相似文献   

12.
一、命题趋势中考“热现象”的命题,从内容看主要要求考生:(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2)会描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3)会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命题形式主要有填空、选择、阅读与说理、实验与探究等.注重试题的情境性、趣味性、人文性等.命题更加注重基础性、开放性、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更加重视考查“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注重过程和方法类试题的考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考查学…  相似文献   

13.
选择题、填空题是高考数学题的重要题型。本文试就九六高考数学题中选择题、填空题做以简析,供大家参考。试题(1):该题不仅考查了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并与补,而且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解此题,只要作出满足已知条件的韦恩图,便可迅速选择出(C)。试题(2):此题考查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4.
集合是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若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有两种考查倾向,一是考查集合的基本概念,二是一些基本运算问题:当然也不排除出解答题的可能,集合常与其他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进行交汇命题。考查中学数学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集合这部分内容中的数学问题时。倘能积极挖掘问题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起到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标准实施后,高考数学中对不等式的考查越来越注重综合性,多数在集合、函数与导数、数列等综合性试题中呈现,是高考中出现的一类新的命题形式。一、与集合结合进行考查集合与解不等式的关系可谓"如影随形",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解不等式一直是考查的热点题型。解不等式要求准确无误地完成不等式的转化。例1(2015年陕西卷)设集合M={x|x2=x},N={x|lgx≤0},则M∪N=  相似文献   

16.
我校高一化学备课组安排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考查 ,以增强学生动手机会 ,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备课组进行了考查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初步探索。1 设计前的思考1 .1 确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高一化学教材内容 ,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考查 ,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有关实验技能 ;(2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要求能独立设计实验 ,培养创新精神 ;(4 )培养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1 .2 设计达标途径(1 )确定考纲范围与命题要求  考纲基本操作 :固体、液体…  相似文献   

17.
1考点阐释1.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语言与集合思想的应用,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与解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高考背景下,笔者认为大部分省份遗传题的命题趋势可以总结为两类:(1)形式多变,一般与多种情境相结合,既有生产生活情境,也有学术科研情境;(2)侧重基础规律的考查,逐渐淡化复杂的计算及实验设计;(3)将遗传各模块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笔者从以下三个考查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一、命题指导思想11999年高考历史命题是在国家开始启动跨世纪高考改革系统工程之际进行的。影响1999年高考历史命题指导思想的五个主要因素是:(1)时代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2)高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入学新生学习潜能的要求;(3)中学素质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4)高校扩大招生,升学的供需矛盾相对缓解的客观形势;(5)命题组对以往高考历史命题从目标设定到技术操作在经过实测检验后的得失反思。2在1998年高考历史试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1999年高考历史命题时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能力考查与降低试题难度的关系?如何处理知…  相似文献   

20.
一、不等式、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命题特点:1.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等式的内容的考查约占10%左右.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不等式(常与集合综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