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勾勾     
我班有个小朋友名叫(王莹(王莹),她什么都好,就是每天早上入园时要闹情绪。 一天自由活动时,(王莹)(王莹)和几位小朋友做游戏,嘴里还不停地念道:“拉勾勾,拉勾勾,说的话,不许变。”见此,我灵机一动,走上前去对(王莹)(王莹)说:“老师也跟你拉个勾勾。”一听  相似文献   

2.
六(1)班的作文评析开始了,徐老师拿出几个作文本,告诉同学们这是几篇优秀作文,将由几位作者读给大家赏评。“秦红。”老师叫道:“你先读吧,,”“不,老师,算了吧,我……”她支吾着,脸一下子红到了脖根。“怎么了?不舒服吗?…‘没……没有。”她抬起头,碰到徐老师期待的目光,只好拿起作文本小心翼翼地念了起来。文章只读了一大半就听见有同学喊道:“老师,这是抄的,是她抄来的。”顿时,同学们议论纷纷,随后教室里便炸开了锅,抱怨声,指责声,嘲笑声像泄闸的洪水向她涌来,秦红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脸已由羞愧而变成了绛紫色,只见她紧咬双唇,珍珠般的泪水已打湿了作文本。站在讲台上的徐老师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怔住了,他愣了  相似文献   

3.
为人母     
编辑张婴音一个人为人母之后,往往就没法过没有孩子的日子了。于是,再多的辛劳愁苦,也仍是心心念念地守着它,这份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魔力,也许就叫无悔吧。智利女作家米斯特拉尔在一篇随笔中对为人母有诗意般的绝妙描写。在她的笔下,怀孕的女子“呼吸中有一丝花香”、“腹部宛如我的心那样崇高”,她把为人母的浪漫与庄严归结为:一个怀着爱的人,她的爱情才要求天长地久。对于一个女子而言,为人母真是一个诗意般的提升,它使得内心的母性得到焕发。当一个母亲傍着摇篮里的婴孩而坐时,心情是虔诚而柔软的,目光里充满爱和怜悯,她能看明白生命的…  相似文献   

4.
镜头一 展会课时,一位退休干部模样的老人牵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站在二年级×班教室门口。“报告!”小女孩毫不羞涩的声音打断了老师的讲话,也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不由自主地走向教室门口,还没等老师开口,这位老人抢先说话了:“老师。我孙女今天迟到了,不能怪她,应该怪我,我以为是8点半才上课呢。”.同学们窃窃私语起来。老师刚想说什么,小女孩已被爷爷推进了教室,她理直气壮地走向自己的座位。门口的爷爷还念叨着:“老师,不怪她,不怪她,怪我,怪我……”  相似文献   

5.
让座     
在公交车上,让座是一种美德,但是,小朋友们是否注意到:有时,这种基本的美德被演绎得如此尽善尽美;有时,在“让座”过程中也会有不和谐的音符产生——几位小记者就以自己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下面几朵花絮。  相似文献   

6.
失窃的尴尬     
最后一口包子还没咽下去,她便伸手往衣兜里去掏钱。掏了半天没掏出来。钱包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拿去了。她低头在地上找找,左右看看,然后讪笑着说:“钱包被人偷去了。”站在一旁等着她付钱的老板说:“这屋里就是你和你的孩子,再就是我,没有别人,这么说是我偷了你的钱包?”她脸上闪过一叶红晕说:“我没那个意思,可能是我排队时被小偷偷去的。”老板用狐疑的目光盯着她说:“才发觉?”她张了几次嘴,却没说出话来。有一种无法解释清楚的感觉,然后换上一幅笑脸说:“我留下一张欠条,办完事回来从这里路过时还你钱。”铁塔般的老板摇着冬瓜似的头说:“…  相似文献   

7.
坐我对面的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女教师,年龄二十出头。人不仅长得漂亮,更重要的是有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每当和她在一起交流,目光相视的那一刻,我总会想起自己读初中时的“大眼睛”老师一刘顺敏,想起她对我讲过的改变我人生的三句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秀霞 《宁夏教育》2006,(7):108-109
六(1)班的作文评析开始了,徐老师拿出几个作文本,告诉同学们这是几篇优秀作文,将由几位作者读给大家赏评?“秦红。”老师叫道:“你先读吧。”“不,老师,算了吧,我……”她支吾着,脸一下子红到了脖根。“怎么了?不舒服吗?”“没……没有。”她抬起头,碰到徐老师期待的目光,只好拿起作文本小心翼翼地念了起来。文章只读了一大半就听见有同学喊道:“老师,这是抄的,是她抄来的。”  相似文献   

9.
采访马东方主任,她给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没做什么,30年来做的都是和其它医生一样很平凡、很普通的工作”。但在呼吸内科住过院的病人都告诉我:“马医生人好,医术精,在这里住院,把生命和健康托付给她,你有一种如遇亲人般的放心和安心”。望着马东方那清澈、睿智的目光,瘦  相似文献   

10.
13年前,当丈夫从繁华的大城市奉命调到有“天尽头”之称的一个渔家小镇工作时,她不恋大城市的舒适生活,无怨无悔地“随夫远征”,在大海边上的一所部队幼儿园里当起了老师;13年后,当丈夫又从这个小渔镇调到大城市的部队领导机关任职时,她却宁可与丈夫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也舍不得离开这个小镇。她就是去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的海军北海舰队某猎潜艇大队幼儿园园长王秀华。  相似文献   

11.
在远离深圳市区的宝安区光明街道办事处,有一所花园般的学校——深圳市育新学校。这里看上去与普通学校没有什么两样,不过,这里的学生几乎都曾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被当作是没有长处的“青苹果”,但自从他们来到这里,经过育新学校的“园丁”们的精心照料,一个个“长势喜人”,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山东栖霞有个高家沟,只有120户人家。它分布在绵延五六里长的沟岔里,历来名不见经传。然而,最近十年里,这个小村先后走出6名博士(含博士后)、3名硕士、35名大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记者来到了“博士村”最具“重量级”的老王家。王有福的大儿子王忠文现为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博士后,女儿王卫华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在青岛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小儿子王忠武在一所军事院校读硕士研究生。走进老王家,见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却处处如水洗般的洁净。王有福的妻子王秀英一身旧衣裳,目光冷静而又清明。她说自己是家庭妇女,记者说她像教师,她笑了:“我确实当过教师——村里的民办教师,教了十五年,高家沟的博士硕士都是我的学生。”王秀英教书出类拔萃,后来随军去了部队。虽然撇下村里那帮学  相似文献   

13.
在上到“感知诗意”这一环节时,我问学生:“你能否从诗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看到一幅画面?”片刻之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一个女子站在阳台盼她的梦中情人归来。”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扭身去看他,目光中有惊异,然后再用审视的目光看我,与此同时,还有人在下面小声说:“怎么就一定是盼她的梦中情人,而不是父亲或其他亲人呢?”同学们的表情让那个同学低下了头,我忙说:“说啊,继续说啊。”  相似文献   

14.
音乐考试结束后的第三天,我到六(三)班上本学期最后一节音乐课,打算总结一下期末考试情况。我首先表扬了几位演唱教材歌曲和音乐知识问答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等级的同学,接着委婉地指出还有一些同学教材歌曲都没唱好,考试成绩不佳,评定为中等。当提到段乃佳的名字时,只见她举起了小手:“老师,我会唱花鼓戏。我可以补考吗?”听她这么一说,又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我会拉二胡。”“老师怎么不考跳舞呢?我都学好几年了。”我一时怔住了。  相似文献   

15.
郭丽梅 《班主任》2007,(5):39-40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啊!那张天使般的脸变得异常狰狞,追逐着我,令我在黑夜里竟也无处逃遁。多年为人师的我,第一次从心底感到面对一个孩子却这样无能为力。她的项链在第二次联检中被联检老师没收并转交给了我。下课后,我将她留下来,她用充满敌意的目光注视着我并质问:“什么时候把项链还给我?”语气  相似文献   

16.
她的语文课常常被学生视为所有学科中最生动和最受欢迎的。她教过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仍然把当年的语文课作为高中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她培养的学生中“写作高手”层出不穷,“高考高分”者也层出不穷。她所任教的高三班级不仅在高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及市级比赛中也频频获奖。皋玉蒂,上海市曹杨二中的语文特级教师。无论人们对她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鲜明的个性,有过多少质疑、多少争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用她对“大语文”的执着与激情点燃了无数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她用她的博学与审美的眼光给予学生一片令思想和情感自由飞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语文第9册的一篇课文。史铁生哲学般的思考、斗士般的生活姿态让我敬慕不已。我带着圣徒般的虔诚走进《秋天的怀念》,在作者冷静的叙事中,我分明感受到儿子与母亲心中巨大的伤痛,所不同的是,母亲的痛苦湮没在她对儿子朴实无华的关爱中,并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什么叫“好好儿活”.她给予史铁生的是面对苦难的精神力量。母爱有多种,这属于救赎灵魂的爱。  相似文献   

18.
吴昊辰 《教育》2007,(5S):30-31
李成英是洪泽县一所小学的校长。那所小学撤并后,她被分派到东双沟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生活老师。她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时,很有感慨地说:“没想到当一名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会这么辛苦!”  相似文献   

19.
致儿家书     
亲爱的永森我儿:今天是2010年6月24日,你初中毕业了。像是做梦一样啊,看着你身着毕业装彬彬有礼地走向颁奖台,在成百上千人羡慕的目光和如雷般的掌声中,你从校长手中优雅地接过了“语言艺术杰出学业奖”,两代人的情怀和梦想终于在此时此刻交汇了!  相似文献   

20.
1952年至1958年,我在北京三十五中念书,三十五中原来是新生中学,而新生的前身是志诚中学。因为志诚中学是北京驰名的老校,所以学校里有几位名师任教。我所谈的郑德平先生即其中之一。郑德平先生名四纯,德平为字。他毕业于北洋大学,曾在天津任教于中学,后来京。先生体胖,故有外号“老面包”,又先生以教数学三角著称,又称“郑三角”。先生的许多趣闻在当时学校内流传甚广。1958年,在“大跃进”誓师大会上,先生发言说:“今年我60岁,愿再为教育事业工作60年。”豪情可见。于此可知先生大概生于1898年。先生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