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明代妓女词人在词学领域创造了妓女作词的高潮。然而进入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官妓制的废除、明清文化阶层的差异以及社会习尚的变化等原因,使得妓女词人不再复往日的风采,而且走向了极度的衰落。  相似文献   

2.
妓女作词,在明代蔚为大观。笔者据《全明词》诸文献整理而得75人,今将联缀于此,以展示明代妓女词人创作之概况,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我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宋代妓女与宋代文人互动行为耻形成的妓女文学,包括由文人创作的发妓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和由妓女本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丰富了宋词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曲中的妓女从良一直是一个历代不衰的主题。数百年的青楼文化孕育出妓女特别是名妓眷恋士子的情结,并以士子作为从良的归宿。士子与妓女的情缘往往因社会舆论与世俗成见的限制,而难以和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的变化,中国古代妓女从良之路也在转变。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女性一直是历代文人常写不衰的对象.文章以古代和现当代的两个善于塑造女性形象的作家的作品为例,一个是北宋著名的大词人柳永的词作,一个是现代文坛沈从文的作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是因为他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类特殊的女性形象——妓女.他们对妓女形象的描写体现出了文人对以妓女为代表的底层女性人生的关注,更蕴含着从古至今传承不变的文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妓女文化现象督促思考现实世界的进程,在哲学、文学、道德、经济、政治、社会国家、人类学等层面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妓女文化与外遇文化、与当下腐败现象相交织。对妓女文化的研究有积极权利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两宋33位左右的妓女词人的将近40首的词作,不仅构成两宋女性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使宋词的星空更加地璀璨与多姿.宋代妓女词的内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直抒胸臆的抒情范式和用语直白、通俗的语言模式推动了词体艺术的发展,丰富了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背景,使一些妇女沦为妓女,在六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部分妓女之歌.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妓女的生活和情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晚明妓女以爱情贞节、政治气节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士人的塑造。晚明官妓的文化素养、社会女德的兴盛、复杂的社会现实都是影响晚明妓女形象的现实因素,而士人在政治、文化中的失落则是他们美化妓女形象的根本原因。晚明妓女形象贞义化,一方面是对士人节行的讽谏规劝,另一方面则是对儒家道德的质疑。同时,这种寄兴亡于艳情的文化感伤也延续成为清代士人表达末世情怀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元剧妓女戏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妓业的繁盛、文人狎妓纳娼的生活态度以及蒙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元剧妓女戏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儒家诗学精神被撕破,再加上科举的废止、文人的沦落使剧作家们背离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被迫以一种激愤、叛逆的心态在“倚红偎翠”的元代妓女戏中抒写心志,塑造了一批光彩夺目的鲜活妓女形象。  相似文献   

11.
宋代女性词的创作非常繁荣,其中有不少是歌妓词。这些词作真实地表现了宋代下层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不甘受命运的摆布,努力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不论是官方所有的官妓,还是沦落在社会底层的市妓,或是生活较为安定的家妓,在词作中都表现了下层妇女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可贵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米芾的词以写景为佳,尤以写月景为最佳,所写之景极富诗情画意。他的词的风格以健朗洒脱为主,没有宋词中常见的狎妓和爱情生活题材。和其诗相比,其词语言较为顺畅,质而不涩、畅而不俚。在整个宋词中,米芾的词算不上一流,但绝非末流。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平民化的改编具体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多个方面,这种符合平民审美的再创造也成就了《红楼梦鼓词》在民间讲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密是宋季著名词人之一。在其留存的一百余首词作中,词调丰富,声情繁茂,创作技艺高超。通过草窗词作的具体分析更能进一步掌握词调与声情之间的关系,并可窥见晚宋词坛的创作走向及风气。  相似文献   

15.
唐代许多城市里青楼林立,妓女蜂拥糜集,数量惊人,对于唐代乐妓,论者往往笼统称之,其实,由于所属有别,其类型多有不同,有宫妓、官妓、家妓、散妓的差别,除了依靠出卖技艺色相为生,更有各种身怀各种技艺的女艺人亦被称为妓女.为明彼此差别,还原本来面目,本文立足于唐代笔记小说资料,特做考辨.  相似文献   

16.
"诗余"作为词的一种文体称谓,从诗歌与词的关系角度来定名,指出了诗歌与词的关系。本文从梳理诗余观念流变入手,解答了词何以被称为"诗余"以及言说者隐喻的词体观念、诗与词的关系认定和诗词分野标准,勾勒了"诗余"这一文体称谓的历史发展,考察了"诗余"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观念影响下词论家对词体特质的认知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作为"诗余"的真正内涵和词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帝王或朝廷往往以命人应制的方式直接推动词的创作。唐宋应制词长盛不衰的原因首在于帝王需要娱乐,其次是颂升平、美风俗的政治导向。早期应制词表现出由诗向词演进的轨迹,对词体的正式确立有特殊意义。唐五代应制词较为集中地描写宫廷生活以及塑造宫廷女性形象,对词的香艳本色特征具有凝定作用;徽宗朝为主体的北宋应制词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在词风上主要向俗与谑的方向发展;孝宗朝为主体的南宋应制词,仍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在词风上显现出雅俗共赏、避俗趋雅的追求。这一特殊的词体与宫廷文化环境息息相关,随之而变。富艳精工是历朝应制词人的艺术追求。应制词在具体技法上显得单调程式化。  相似文献   

18.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在清初"花草"之风盛行之际,邹祗谟给与南宋词相当大的关注,重视姜史婉约一派和陆游闲澹一派,为此后词坛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邹祗谟主张创作中求新立异,同时提倡规范词律,强调辨体,促进词体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绝非一味的钟情--冯梦龙对妓女的态度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故复旦大学学陆树伦先生认为冯梦龙对妓女的态度是基于绝对的钟情。笔通过考察冯梦龙的一些诗、词、序、跋、评注及其对“三言”妓女题材作品的改编情况,觉得此看法有很大的片面性。冯梦龙其实对妓女既有钟情的一面,也有非钟情性的批判一面。他钟情的是那些有情有义的妓女,而对那些薄情寡义的妓女则深恶痛绝。这些都与冯梦龙内心根植的儒家正统思想及其接受李贽、汤显祖的唯情理论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