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  相似文献   

2.
“客观公正”是去年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我国新闻界部分人喊出的口号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并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有的新闻单位与“美国之音”同流合污,火上加油,推波助澜,公然为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张目。影响极坏,作用甚劣。毫无疑问,“客观公正”的口号,来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对“客观报道理论”的由来及其实质,进行一番认真的整理和清算。这样做,不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次上认清“客观公正”的虚伪性和局限性,而且对我们树立无产阶级的新闻观点,恪守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在一次同西方某通讯社社长的辩论中曾这样说:“西方的新闻在某些具体事实上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对社会实际的总体反映上是不真实的。……比方说对中国,100件事情中有99件办得很漂亮,你们不报道,有一件事情办糟糕了,你们就抓住不放,大肆渲染。……”的确,某些西方记者在报道中国经济时,只对某地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之下,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自然也就否定了新闻的党性原则。有一种议论,似乎讲党性原则,就难以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似乎做党的“喉舌”,就不能做人民的“喉舌”;只有削弱以至摆脱做党的“喉舌”和执行党性原则,方能做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那么究竟什么是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呢,那些崇拜西方民主、自由的人,早就把“美国之音”当作楷模。这次“美国之音”对北京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报道,所以能如此迷惑人,这是由来已久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新闻媒体一贯声称客观公正是它们处理新闻事件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与政府严格管制新闻媒体斗争的过程中,西方媒体还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在争取新闻自由的过程中,为自己拓展出越来越宽裕的"呼吸空间"、利润空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新闻界,“预测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信息预告到经济、政治、军事等形势预测,已成为西方预告新闻的一种新发展。尤其是每逢年末岁首之际,西方各大通讯社和大型报刊纷纷发出年终预测专稿,展望新的一年,从而形成预测新闻的高峰期。预测新闻,同经济信息预告新闻相比,有以下一些新特点: 第一,预测的内容相当庞杂。信息预告新闻一般较简单,只是预告某件事将要发生或贸易行情的  相似文献   

7.
“客观报道”理论,19世纪末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形成。在西方“被赞为20世纪前25年中对新闻学的独特贡献”(弗雷德·赛伯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70页),认为“新闻的最重要原则可能就是客观性”(希伯特等:《现代大众传播学概论》第343页)1923年美国最主要的报人组织,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的《报业法规》中,对“客观报道”作了权威性的规定。法规的第五条写道:“不偏一一健全的工  相似文献   

8.
在有新闻事业的国度,“客观、公正”,不仅作为一种新闻政策,更作为一项基本道德,无一例外地被写进了各自的新闻法规条文之中。然而,这一基本要求在无数人的新闻实践中却更多、更直接地被演绎成‘’客观、公正”的外表与务实主义的事实主观裁剪相粘合。在当前很不宽讼的国际新闻舆论环境中,我国党报导向任务的日益艰巨使得党报更注重强调在一定规范的系统中指定性选择.即报道某一事件或某一侧面以相应略去其他事件或其他侧面为代价。这种对“客观、公正”原则的冲击只要有意识形态分歧的存在就不会消失,人类在新闻活动各个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10.
1988年上半年,国际新闻学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首次举行圆桌会议,就苏联的“公开性”在东西方关系中的重要性进行广泛讨论。来自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苏联、南斯拉夫、奥地利、芬兰、法国、瑞典、瑞士、英国、美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1.
1988年上半年,国际新闻学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首次举行圆桌会议,就苏联的“公开性”在东西方关系中的重要性进行广泛讨论。来自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苏联、南斯拉夫、奥地利、芬兰、法国、瑞典、瑞士、英国、美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新闻界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国际新闻学会会长盖利勒在开幕词中说:最近,我们注意到苏联正存进行的“公开性”和“改革”,已受到新闻界的欢迎,东西方之间的情况交流也较前有很大进步,但还有可以改进之处,即我们必须享有更  相似文献   

12.
罗建华 《新闻前哨》2013,(11):30-33
《长江日报》追问《纽约时报》一直以奉行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严肃大报风格著称的《纽约时报》,因翻译失误引发了“李娜被迫服禁药”的风波,两天后记者道歉,据称报纸随后刊发了更正,看起来一切应该不错。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 ,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 ,如何如何“不偏不倚”。西方的新闻报道果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主观倾向性的“纯客观报道”吗?对此 ,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 ,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 ,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 ,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 ,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 ,反正随便报…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2月13日,一条来自美联社的消息——“一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经新华社编译、电传,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以强劲的辐射力向全国各个角落渗透。次日,相反的信息又飞向全国。这一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19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对指挥家石叔挥诉音乐评论家杜亚雄及音乐周报社名誉侵权一案作出了一审判决,认为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判决被告在《音乐周报》上刊登向原告石叔挥致歉的声明,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直到现在,我们的口号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总是企求人家了解我们、指望人家理解我们,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偏见和敌意,并非是由于不了解,而是不讲常理、无视事实。有担当的中国媒体人,要以新闻专业主义和法则为武器,抢占话语权,奋力改变这种不平衡的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7.
备受关注的医患纠纷"八毛门"事件,随着患儿父亲陈刚的道歉而画上句号,但这一事件留给新闻工作者的思考并没结束. 最初对"八毛门"事件的报道见于2011年9月5日的深圳新闻网,题目为《医院要动十几万元的手术 最终8毛钱治愈》.报道称陈先生刚出生6天的儿子肚子有点鼓,被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肠症,建议做手术,手术费用可能超过10万元.身为牙医的陈先生觉得蹊跷,拒绝了手术,带孩子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仅用8毛钱的药就治好了孩子的病.陈先生怀疑深圳市儿童医院医生个人收入与科室、医院收入挂钩,因而给病人过度检查,甚至建议做费用昂贵的手术.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察传》中有这么一则故事,说的是宋国有一户姓丁的家里无井,需要经常派一个人外出取水,后来他家打了一口井,这个人就省下来了。丁氏因此对别人讲,‘我家穿了一眼井,得了一个人。’听这话的人却传成‘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消息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君感到奇怪,特地派人查问,才知道原来是省出一个劳力,而不是挖出一个人来。社会发展到今天,‘穿井得人’的传说大概是不攻自破的。但轻信和传播类似传言的现象在  相似文献   

19.
从亚特兰大奥运会报道看美国新闻媒体的“客观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获得了金牌和奖牌总数两项第一。它还获得了另外一项“桂冠”,那是其西方盟友英国的一家报纸授给它的,名为“自欺欺人头奖”。 其实,这项“桂冠”的具体得主应该是美国的新闻媒体,因为世人首先或主要是通过它们来感受美国的自欺欺人的。如同傲  相似文献   

20.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