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传统社会视儿童为"小大人"或成人的附庸,这种儿童观深刻影响了童谣与儿童的关系.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生活缠杂不清,远离儿童.王阳明提出儿童教育当顺应"童子之情"后,童谣才见转折,开始贴近儿童和儿童生活.清末时,在"西学东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儿童教育踏入近代的门槛.而就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真正意义上的童谣集.故此,童谣发展的历史恰好清晰地反映了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变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提及童谣教育,国内的许多教育专家、教育同行都会想到大连,想到兴工小学,想到一位善于率领教师不断创编童谣、潜心研究童谣文化、情系儿童健康的校长——于华强。伴随着十年来对童谣文化的研究,学校已形成极具特色的"童谣文化,根的教育"品牌。童谣——天籁之音,文化之根。它以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儿童,对儿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都起到  相似文献   

4.
诚信观培养是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童谣的儿童诚信观教育为学校的诚信教育指明了一条相对独立而又清晰的教育路径。它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了儿童的权利和自由。学校开展基于童谣的儿童诚信观教育可通过开设童谣课程、进行童谣讨论、构建童谣氛围等途径,同时基于童谣的儿童诚信观教育需得到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核心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进行有效地评估,使评估成为教师教育训练的科学依据,并制定适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计划及教育目标。本文从自闭症儿童教育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评估的流程等几方面论述了学校进行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研究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和杜威都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传统儿童教育提出了改革的主张。他们都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考虑儿童的差异性,使儿童乐于接受教育。但王阳明的目的是为了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而杜威的目的则是希望教育朝着民主社会的要求,引导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新时期的希望工程.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现状使重庆农村出现了235.2万留守儿童.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缺失.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加强学校教育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童谣     
《海外英语》2012,(11):21-21
儿歌,又称童谣,是一种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歌曲。曲色多半较为简单,歌词浅白且富有教育意义,使儿童容易明白这类歌曲多半反映了儿童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也有相当数量为动画卡通的主题曲。还记得小时候你哼过的童谣吗?  相似文献   

9.
诗意的儿童教育是一种愉快教育。诗意的儿童教育是指教师和家长采用诗歌、儿歌、谜语等文学素材对儿童进行启发、引导、帮助,从而使儿童愉悦地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诗意的教育认为,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可以把培养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促进其多方面的发展。实施诗意的教育应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诗意材料,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个性的张扬。实施诗意的教育能够在教育活动中激活和开发儿童的思维,使其经过内心的愉快体验,生成新的知识和能力。一、诗意的儿童教育的基本理念(一)诗意的儿童教育是实施愉快教育…  相似文献   

10.
儿童教育领域存在着超前化趋势,这种超前化教育表现为儿童教育中的德育超前化、智育超前化及体育超前化。审视儿童教育的超前化现象,源于教育价值取向的扭曲、教育功利主义影响以及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儿童教育超前化是一种非理性选择,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造成儿童道德异化、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阻碍儿童的身体健康。适度教育、适时发展是儿童教育的理性选择。儿童教育应更多关注儿童自身的需要,抓住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让儿童教育"慢下来",以实现儿童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天,读书活动不仅构成了儿童校内生活的重心,还僭越了儿童的校外生活,这造成了儿童对自然和社会感性认识的匮乏,超负荷的读书活动戕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从而也带来了教育的困境。教育应该把儿童读大书的机会还给儿童,使儿童在读文字之书之余还有机会去读由自然、社会人事组成的大书,这是由儿童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儿童教育获得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儿童教育中存在着三种歧视,即师长对儿童的歧视、同伴之间的歧视以及儿童的自我歧视。这些歧视由于不易被察觉而呈现出隐蔽性,它在异化儿童教育的同时,异化了儿童。造成儿童教育歧视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儿童认识不清基础上产生的消极态度、不当的教育手段以及缺乏民主作风。消解儿童教育中的歧视,需要教师知晓自己的教育使命,了解儿童的真实情状,使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并避免儿童中的歧视。  相似文献   

13.
素有"过程哲学之父"称谓的怀特海,注重知识的选择与运用,以"文化"为根基点,以"现在"为切入点,将知识置于整个文化范畴之下,并且将教育的唯一主题界定为五彩缤纷的生活。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他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贯穿于他独特的教育节奏过程中,即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儿童教育目的要回归本真,儿童思维要获得自由发展和儿童教育过程要更加科学,这是怀特海儿童教育观给予现代儿童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儿童哲学与儿童教育相契合,儿童文学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哲学教育成为可能的条件,强调了儿童文学视野下儿童哲学教育重在爱的哲学教育,探讨了儿童文学视野下儿童哲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流传于四川成都东山地区客家儿童的清末启蒙教材《广东小儿歌》突出地反映客家启蒙教育的两大特点:注重用客家童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重视客家母语教育。《广东小儿歌》对于今天小学课程的设置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童谣是启蒙教育的好材料;乡土童谣是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近期CCTV的《央视论坛》、 《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栏目分别以"小童谣里大文章", "新童谣,热校园"和"当童谣再次唱响的时候"为题,报道了童谣这种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童谣热潮。 何谓童谣?古人曰:"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作品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批判了封建社会教育对儿童的摧残。同时他提出了以注重未来为核心、“以幼儿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在其创作和评论中更是指出让儿童“幸福地度日”,使儿童健康自由地成长。今天的儿童教育,成就辉煌,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反思,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童谣是儿童七彩生活的点缀,是陶冶儿童幼小心灵的音符,是儿童成长期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看似浅显易懂的童谣,其实蕴藏着厚重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儿童精神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童谣也有着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价值。为此,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童谣"综合性学习专题活动,现课堂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过多注重自闭症儿童的缺陷,采取的相关教育也是从自闭症儿童的自身病症出发,是一种病理式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自闭症儿童身心的发展以及潜能的开发,因此,我国的自闭症儿童教育应该摒弃这种教育模式,站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为自闭症儿童教育提供真正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流动儿童群体比较庞大,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回顾了流动儿童的基本现状以及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教育的途径,以高职院校志愿者介入社区流动儿童教育为例,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流动儿童教育的形式,凝练了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教育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