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7,(18)
通过统计年鉴得到黑龙江省1980-2014年,五种农作物水稻、小麦、谷子、玉米和高粱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得出:黑龙江省农作物中,水稻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上都是持续上升,相反,小麦、谷子和高粱三种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趋势都是持续下降。分析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0,2(1):58-62
太阳辐射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生物学产量(包括根、茎、叶、果实、种子等)的90~95%是作物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的有机物,根吸收的无机元素所占比例很小。可见,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首先决定于太阳辐射,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固定太阳辐射能的数量。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太阳辐射能利用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作物产量,越来越重视太阳辐射能资源和光合生产力的研究。 目前,我国耕地年平均太阳辐射能利用率(以下简称为光能利用率)很低,以粮食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与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适应行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媛  方修琦  徐锬  戴玉娟 《资源科学》2005,27(1):121-127
统计东北地区1960年~1999年对水稻生产有意义的5月~9月份气温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显示近10年来东北地区的热量资源显著增加.根据东北地区水稻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的产量与热量资源的定量关系,采用风险-效益决策法中期望值评价的方法,建立计算作物期望单产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显示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吉林大部分地区的水稻产生正面影响,而对辽宁大部分地区产生负面影响.改种更适应较暖气候的作物品种或调整种植结构是对这种影响的两种主要适应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气候变暖的正面影响,减弱负面影响.近20年东北地区水稻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适应行为的结果:吉林、黑龙江水稻单产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辽宁,水稻播种面积占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的比例以黑龙江增加的幅度最大,吉林次之,而辽宁则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4.
推广良种,不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質,增强农作物对不良条件的抵抗力,还可以扩展农作物的栽培区域,在农業生产上有着巨大的意义。作物的优良品种一般都具有許多优点:产量高而稳定,品質好,抵抗自然灾害力强(如抗病、抗虫、抗旱、抗風、抗寒),或者是受灾后恢复力强,减产很輕,还有植株整齐、成熟一致、便于收获等等的优点。我国的良种推广工作,在这几年来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据1957年的統計:全国粮食作物的良种面积已經达到10亿4千余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6.7%,比1952年增加了13倍。棉花良种面积普及的更快,已經达到8千3百余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5%,比1952年扩大了1倍多。其他作物的良种面积也都有很大的增加。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我区农业科技文献,从粮油作物单产潜力、不同作物单产潜力、不同区域粮油作物单产潜力和复种开发潜力与单产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单产潜力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来胜 《资源科学》1997,19(1):41-46
通过对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年总量及季节分配规律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四川盆地气候资源优势及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四川盆地热、水条件优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日照时数较少,但总辐射中散辐射占50-70%,基本可满足作物的需求。开发冬水田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栾城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27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万亩,耕地面积39万亩,无砂、无碱、无旱地,全部是水浇地。小麦生产农民利用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一般小麦一生需浇四水追两次化肥,费水、费事、费工,成本高、效益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  相似文献   

8.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水热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结合DKRZ 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如作物生长季、≥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而且详细分析了2×CO2气候情景下,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如生长秀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如日、≥3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一季稻水热条件匹配状况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增温有利于改善东北地区当前的热量条件,减轻低温冷害的危害;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作物的供水条件,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增温引起蒸发蒸腾的增强,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普遍不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业产量将受到影响。另外,平均气候变化以后,气候极端值的变化将更加剧烈,因此,异常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9.
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0%和40%以上。水稻生产的发展对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截至1996年底,全国收获机械的保有量为90.5万台,这些机械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在我国现有机收面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麦的耕地竞争及其对小麦供求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格  刘爱民 《资源科学》2005,27(1):60-63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与小麦具有耕地竞争关系的不同农作物之间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小麦主产区中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两省小麦种植面积下降,但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扩大,长江中下游麦区中的湖北、四川和东北麦区中的黑龙江小麦播种面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结果说明,在耕地资源有限并且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由于各主产区的小麦成本收益率较低,部分地区的小麦品质较差,小麦的耕地竞争优势下降,从而导致小麦种植面积持续下降,小麦产量不断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的品质和生产效益较好,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产量下降会直接影响我国小麦市场的供求平衡,通过对建立的中国小麦供求平衡表分析,如果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减少,今后2年~3年内我国小麦供求格局将会发生逆转,国内小麦供给总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将对我国小麦的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南阳市为研究区域,分析南阳199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以及三大类种植业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探究了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23年来,南阳市的气温与≥10℃积温明显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线性趋势变化率为0.392/10a,积温的线性趋势变化率为195/10a。农作物种植结构受气候变暖影响发生变化:花生、蔬菜、玉米等喜温作物占总播种面积比重不断上升,喜凉作物冬小麦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建议应关注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种植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0-14
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杂种优势利用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作物杂交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3.
魏淑秋 《资源科学》1981,3(4):32-38
近年来,人们日益广泛地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揭示气候要素波动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均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为获得农业气候环境信息的可靠数据,以分析作物与气候资源的适应性,我们在农业气候资源考察中采用了事件和数值相关,回归积分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河北省栾城县夏播玉米产量与气候要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复种是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饲草通过高效利用全年光热资源,可有效缓解西藏饲草短缺现状,对改善人畜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西藏科技工作者在饲草复种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西藏饲草复种技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通过阐述复种饲草在增加土壤肥力、资源利用以及提高收入等方面产生的重要价值,总结西藏复种饲草的研究进展,包括复种饲草的适宜地区、复种时间以及饲草种类的选择,最后从科研投入、实施补贴项目、宣传动员、技术服务指导方面提出了复种饲草的4条具体措施建议,为西藏农区饲草复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五大连池市热量资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量是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热量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分析了五大连池温度生长期长度、总热量、温度水平及其在年内的分配等热量资源,找出了其变化规律.同时详细分析了各地不同的热量水平对主栽作物品种的选择及产量的影响,并针对近40年热量资源的增加,提出了应对措施,对指导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小麦、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解放前在最反动、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下,群众生活极端贫困,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粮食单产只有百余斤。解放后,特别是民主改革和文化大革命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业生产亦出现飞跃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1972年以来推广冬小麦,促进了耕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产量显著上升。目前冬麦播种面积已达70多万克(克为西藏土地面积单位,相当于内地的亩),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7.
吴章文 《资源科学》1993,15(3):55-63
本文对武陵山脉中段的张家界地区的气候特性和气候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地形复杂、景观奇特,不仅气候温和宜人,空气湿润清新、降水充沛云雾多、天气现象复杂,具有优越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而且热量、水分资源充足,光、热、水丰值期与植物生长期同步,是以多种动物生长;动植物种类繁多,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木材生产率高、材质好,林副产品多,茶叶品质好产量高,具有发展优质、丰富、高效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张家界应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这里的气候资源及自然景观,以求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主要作物品种资源潜力及其开发的区域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毓英 《资源科学》1999,21(1):9-14
作物及其品种是特殊的农业资源,通过育种改良作物种性,可以协调作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虽然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的品种改良在作物产量增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作物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仍然巨大;作物品种的品质改良依然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区域、作物品种资源、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市场与生态:民国年间山东平原区的耕作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至民国,山东平原区出现固定的小麦——黄豆复种组合。光绪之后,胶东半岛东部的玉米排挤高粱和粟成为主要春播作物,与麦豆等作物组成新的种植制度,鲁西北的农民采用间作、混作等方式种植玉米,很好地利用了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规律,却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豆类作物。随着粮食贸易市场的繁荣,山东农民重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安排符合他们利益的耕作制度,这是他们综合考量市场与生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丽江坝的气候特点及其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由 《资源科学》1984,6(2):60-67
丽江坝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北纬26°52′,东经100°26′,海拔高度2400米,坝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约13万亩,水利条件较好,是滇西北主要的粮、油、经济作物产区之一。这里纬度较低,地势较高,气候特殊,阐明丽江坝的气候特点,分析作物的气候适应性,不仅有利于该坝及其西南温凉地区合理地安排作物,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以便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而且对我国温带北部地区喜温、喜凉作物种植比例结构调整,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