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唐代边塞诗中大量运用了对偶辞格,以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为研究对象,对唐代边塞诗的对偶辞格进行考察,分析唐代边塞诗中对偶的分类、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娜 《文教资料》2011,(8):18-19
荀子《正名》一文修辞手法丰富多采,多用比喻、对偶、对比、排比、层递、顶真、设问等辞格,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辞格,自古以来,就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可以这样说,修辞学的产生就是从研究辞格开始的.辞格的运用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诗歌《诗经》、《楚辞》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比喻、比拟、对偶、夸张等辞格;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尤其是《孟子》、《庄子》中,辞格的运用就更为广泛.但是对于修辞的研究,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体系,修辞学一直同文章学和文艺批评混在一起,散见于古代的文论、诗话、词话中,因而也就没有留下研究修辞学的专著.尽管如此,中国古代对于修辞学的研究,尤其是对辞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整句是对散句而言的。一般说来,整句主要包括排比和对偶。《过秦论》有辞赋色彩,笔意纵横,气势磅礴,通篇极力渲染铺陈,巧妙地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尤以排比对偶为最。教学该文,学生如能掌握排比对偶的伦次,领会这些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意,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并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下面谈谈应当怎样讲解《过秦论》中的部分排比辞格和有关的对偶辞格。排比是用相似的句法逐一表述同范围、同性质的内容的。排比的表述就其内容说,或是分几方面作横的展开,或是分几层作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对偶辞格三大特征——对称性、装饰性和完形性为框架,分析《菜根谭》中文的语言对称、装饰、完形之美,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方法,探讨蒋坚松《菜根谭》英译中对偶句式在对称性、装饰性以及完形性方面的再现情况及其对对偶辞格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对偶辞格三大特征——对称性、装饰性和完形性为框架,分析《菜根谭》中文的语言对称、装饰、完形之美,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方法,探讨蒋坚松《菜根谭》英译中对偶句式在对称性、装饰性以及完形性方面的再现情况及其对对偶辞格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文章对湖南省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单独运用,二是综合运用。涉及到的主要辞格有比喻、双关、对偶、引用、拟人、粘连、对比、排比、借代等。邵阳市公共用语辞格运用存在诸如滥用辞格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独具特色的比喻、自然浑成的对偶、整句与散句的有机结合以及根据谈话对象来决 定言谈等方面,对《劝学》的修辞艺术进行了综合论述。认为《劝学》中的修辞艺术,集中体现了荀子 文质并重的修辞观,《劝学》是先秦文学中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文章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分析了《醒世姻缘传》中俗语运用的修辞手法,认为比喻、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顶真、析字等辞格在俗语中得到了很好运用。第二部分概括了《醒世姻缘传》中俗语运用的修辞作用,认为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对凸显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描摹事物情状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海漫 《文教资料》2008,(32):213-215
对偶是汉语修辞中最有汉语特色的辞格之一.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论述对偶辞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从对偶辞格的特点、思维方式、审美特点、娱乐功能等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则对话或一篇文章 ,总是借助一定的连接手段组织而成语义整体。英语的一些修辞手法不但可使语言确切、易懂、生动、形象 ,而且还可起连句成篇作用。英语修辞手法包括省略、倒装、重复、对称及对照  相似文献   

12.
矛盾修辞在应用时常和对比、对偶、映衬、警策等修辞手法交融,因此,汉语修辞学著作往往把这种句式归入相关辞格。事实上,矛盾修辞的独立性是很强的,其修辞特征也是很明显的。分清矛盾修辞和相关辞格的关系,有助于确立矛盾修辞法在汉语修辞学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辩证思想主要依靠矛盾表达来阐述.在二千多年前能系统地运用矛盾表达法,这是<老子>在修辞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矛盾表达法有着良好的修辞功能,它不仅是西方语言所有的修辞方法之一,也是汉语的修辞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它是一部记述荀况一生的言语行事,成书于先秦晚期。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战国时期这部文献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情况,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进而管窥先秦句末语气词实用的一般状况。《荀子》中的句末语气词较多,经过调查,《荀子》三十二篇中共使用14个句末语气词,分别是也矣焉乎与(欤)邪(耶)哉耳云夫然为尔已。还有一些是几个语气词连用的情况。本文以《荀子》作为研究对象,做穷尽性的调查,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荀子·劝学》“非能水也”一句的解释,不少注本皆以“水”为“名词用如动词”。本文分析研究了《荀子》中“能”与“水”字的全部用例,指出“能”为动词,乃“禁得起”、“胜过”、“善于”之义;“水”为名词,不必讲成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6.
浅谈毛姆《午餐》中的十种修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是现代英国著名小说家,他的语言明白畅达、形象生动、简洁和谐,其中不少作品被改编为剧本在舞台上演出或拍为电影公映,这与作者能够熟练运用丰富多变、独具艺术表现力的各种修辞格有关。在其名著《午餐》中,作者就熟练运用了多达十种修辞格,即: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irony(反语),innuendo(暗指/影射),transferredepi—thet(移就),contrast(对照),antithesis(平行对照),rhetoricalquestion(修辞性疑问),climax(层递),metaphor(隐喻),par-allelism(平行)。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或限于篇幅,或限于时间,教师们难以就此进行深入探讨,文章对《午餐》上述十种修辞格的分析能使师生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毛姆这位西方短篇小说大师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远大前程》是他所有作品中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是最完美之作品,体现出他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运用一系列的艺术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长短句并用、人物的本色语言、重复与对偶等等,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修辞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可见人们对人类语言修辞现象的关注.直至今天,人们对修辞学研究的兴趣仍然没有减少,因为人类看到了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文化发展使人类的语言表达需要有更多的层次,并且人类的思维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发展.无论是网络语言、文学语言、戏剧语言、政治演讲都需要一个最佳的表达形式即语言来进行表达.所以,现代人类更加注重对修辞的研究,以期待利用修辞这一人类语言强有力的表达手段来实现满足自己思想表达的需求.从修辞的目的中我们也能够窥见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对战国诸子的论述是诸子学史中的重要材料,其中蕴含了刘勰对诸子各派的深入认识,这需要结合其对偶的结构才能把握。历来论诸子的材料可分阔论类和简论类两种,刘勰本段以骈文论其学术则兼顾了以上两种体式的长处。另外,刘勰在诸子之学兴起的问题上更倾向于时势说,在分析其学术特色时考虑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具体阐述时称“子”而不称“家”,这是其子学观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有孟子主张"存心养性",又有荀子主张"文礼养情"。此后,养性与养情的对立贯彻于整个儒学史,甚至在现代新儒家与李泽厚先生的分歧当中仍然有所表现。以往"性其情"与"文其情"之间的分歧显得不可调和,长期表现为孟子养性说胜于荀子养情说。在现代道德情感教育背景下,此二者有可能以性善论为前提融合并用,或将有助于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