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样板戏”的文本为对象,分析“样板戏”的出现及发展过程,深入剖解“样板戏”人物表与“三突出”原则之间的重合,梳理出“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主要英雄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序列,在“歌颂”与“损害”中探寻样板戏文本人物的深刻内涵以及从人物设置上折射出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京剧"样板戏"的旋律、调性、音乐织体分析多样的旋律发展手法的应用对京剧"样板戏"的乐队编制及配乐部分进行了浅析,并对京剧"样板戏"中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样板戏"作为"文革"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文艺产物,产生距今已四十余年。"样板戏"的突出特征是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的女性英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样板戏"女性形象数量众多出于江青的政治野心;从政治角度看,女性群象的出现成为了响应政府"男女平等"号召的工具;从社会角度看,主流媒介"炮轰式"的报道是导致"样板戏"女性群像形成的重要原因;从文化角度看,"样板戏"中女性众多是文艺创作受官方文学话语"钳制"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王荧 《学周刊C版》2011,(3):204-204
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战线上的一种特殊文艺样式,是以江青为代表的一伙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看做是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代表所赐的封号.对于样板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样板戏是文化中的糟粕,应全盘否定;有人认为样板戏也有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并有较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人应以平常心,用辩证的眼光较为客观地"看"样板戏,吸取其精华,别除其糟粕.  相似文献   

5.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6.
"文革"的领袖崇拜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自身绝对权威的想象性再现,这体现在领袖与群众之间相互神圣化的互动关系之中。"样板戏"作为宣扬领袖崇拜的重要的艺术载体,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样板戏"对领袖的神化与民众崇圣心理互为依托;"样板戏"的英雄崇拜与对领袖的极度崇敬彼此勾连;"样板戏"的剧场演出与剧场观看中的偶像崇拜互相呼应。  相似文献   

7.
“样板戏”是特殊历史年代的政治产物,无论从情节、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样板戏”都带有深重的意识形态烙印。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样板戏”的生成、发展、改编的过程,可以为反思这一艺术形式提供广阔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8.
样板戏是历史环链中的现象,其目的在于意识形态的灌输。在传播过程中,解码决定传播的效果。样板戏《龙江颂》的解码分为自由解码和规范解码。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对解码的全程规训,达到规范解码。《龙江颂》的解码时有逃逸出规范解码的情况,这表明样板戏的复杂性与多义性。在历时接受中,消费因素的驱动导致《龙江颂》的部分重现。一旦消费动力撤除,样板戏的“回温”只是短暂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化大革命”时期独特的舆论工具,“样板戏”话语被要求具有宣传鼓动的社会功能。而以言辞的丰满为特征的繁富丰厚风格手段正好切合了“样板戏”话语表达的需要,因此被大量运用在“样板戏”话语里。  相似文献   

10.
“样板戏”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在“样板戏”的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女英雄的形象,表面上女性的地位被提高到完全与男性平等的地步,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本文从“样板戏”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和所折射出的男权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革”十年浩劫,文艺舞台百花凋零、冷落萧条,全国上下只能演8个样板戏。那时候,无论大人孩子,都能唱好多段样板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革”的结束,在“文革”极盛一时“样板戏”的地位已日落西山。人们仅仅强调“样板戏”禁锢人民的思想,而忽略接受者在那个时代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实在是有失偏颇。这种代表领导阶级意识形态下的文化现象,在那个年代里恰恰填充了人民的精神世界。“样板戏”编创者运用“改编与移植”的手法,使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在戏剧日渐远离生活的今天,有必要从“样板戏”的成功创作经验中得到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样板戏的发生有当代文学体制的参与。在一个日益走向封闭的时代,追求本土化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是其意识形态的优先选择。可以认为,革命样板戏的发生是当代社会政治和艺术的双重革命欲求。  相似文献   

14.
革命样板戏在"根本任务"论、"三突出"论、"主题先行"等的规约下呈现出叙事的符号化特征。本文试从女性的性别特征在革命样板戏中遭受潜抑和放逐的事实来探讨革命样板戏叙事的符号化问题。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女性名字和语言的符号化、人物造型的符号化、女性家庭生活或丈夫的缺席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京剧进小学校园,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认为,京剧进校园是件大好事,却因进校园的曲目样板戏过多引起争议,为此,他联名40多名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减少样板戏数量,并亲自推荐了8段传统京剧曲目。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亿万人民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迎来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三周年。这时,我们喜看文化部举办的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映,感到格外亲切。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革命样板戏对于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很好的形象化教材。  相似文献   

17.
顾鑫浩 《文教资料》2009,(18):174-175
历史的阻力和事物自身的发展逻辑是不容违背的,因此"样板戏"对京剧的""大跃进"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方面要和传统戏曲落后的阶级属性决裂,一方面又拿不出实质性的代表"社会主义"的戏曲表演形式."样板戏"在形式上的变革,给当时作为主体的京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对传统京剧美学的消解.本文试从建国后的文艺政策出发,通过比较"样板戏"与传统戏曲的差异、寻找其形式上的创新因素来探讨<沙家浜>的文学史价值.并且,本文试图结合相关影视编导知识,对样板戏的艺术性进行重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沙家浜》风波的经过,比较了《沙家浜》样板戏与小说两种版本的异同,着重分析了小说引起轰动的社会背景和大众心理,样板戏与小说各自的成败得失,并总结了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郭亮亮 《天中学刊》2005,20(1):110-112
人们对“样板戏”的接受和评价经历了一个由一元到多元,由政治意识到艺术本体的转变过程。“样板戏”作为中国文艺的一个个案,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艺由依附政治到依附商业的转向,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化市场和一些文艺活动中,“样板戏”正成为一个群众性的消费热点。样板戏有其语言的风格与特点,即:语言的“剧诗”性、性格化、语言的通俗性与哲理性、语言的规范化,群众喜爱的原因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