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两则中外可口可乐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符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者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和多模态隐喻的显著特征。结果发现:1)中外广告都存在两种基本隐喻系统,但事件结构隐喻差异较大;2)中外广告都使用了视觉和听觉模态,但是模态内部符号的侧重有所不同;3)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认知和文化的不同;4)多模态隐喻着实有不同于纯语言隐喻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两则中外可口可乐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符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者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和多模态隐喻的显著特征。结果发现:1)中外广告都存在两种基本隐喻系统,但事件结构隐喻差异较大;2)中外广告都使用了视觉和听觉模态,但是模态内部符号的侧重有所不同;3)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认知和文化的不同;4)多模态隐喻着实有不同于纯语言隐喻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葛一舟 《考试周刊》2012,(33):80-81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广告,由于其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及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及商业界的持续关注。汽车广告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有单纯文字、图文结合、声画结合等多种类型。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模态隐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通过两则英文汽车广告多模态隐喻中图像隐喻的构建过程,详细阐释说明了多模态隐喻究竞为何物,旨在通过英文汽车广告的在多模态隐喻中图像隐喻方面的体现来阐释其所体现出来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
多模态隐喻理论认为话语分析不仅局限于言语层面,必须考虑到多种符号资源.本文以语法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时代啤酒广告为例解读平面广告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  相似文献   

5.
多模态隐喻是多模态化时代的产物,多模态隐喻研究日渐兴起。本研究基于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和优势,对一则动漫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分析,力图回答两个问题:(1)这则广告中存在哪些多模态隐喻?(2)这些多模态隐喻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模态呈现的?研究发现,广告中的图像模态,语言模态和声音模态协同作用来完成多模态的呈现,由此实现更好地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视广告中经常利用多模态隐喻宣传产品特性。本文以德芙巧克力广告为例,具体分析这则广告中出现的隐喻现象,发现广告中各个模态的相互作用,更好地表现产品特色,激起观众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及理想化认知模型对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提出两个问题:1.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中有哪些多模态隐喻?2.该广告中的各模态是如何互动来构建隐喻意义的?可以发现,该广告中概念隐喻"爱情是一场旅行"贯穿始终,但是该隐喻最终服务于隐喻"拥有香奈儿5号香水就是拥有真爱";另外,在该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意义主要由视觉、听觉、嗅觉及语言模态来呈现。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是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中选择两则广告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其意义构建和认知基础进行解读。分析表明:两则广告中的多模态转喻主要涉及的类型为个体与集体、特征与实体等,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实物隐喻、家庭隐喻、颜色隐喻、音乐隐喻等,这些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告中大量的隐喻应用,特别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的运用,构成了广告的文体特征要素。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使其具有广告适用性。由于广告文体自身的特殊性,广告隐喻拥有艺术性、语境特殊性、多模态等个性特征。适当巧妙地运用隐喻有助于增强广告效果;而不当滥用隐喻则会造成认知困惑,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0.
广告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广告语篇进行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也受到越来越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以可口可乐广告为语料,从多模态和批评性话语分析两方面对广告语篇进行研究,揭示商家如何在特定语境下运用各种符号对消费者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而提高受众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进行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1.
刘静 《海外英语》2014,(7):242-243,252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多模态分析已从语言学逐渐延伸到其他领域,研究对象也从语言文字扩展到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社会符号系统。于是,随着人类社会步入3G时代,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广告具有极大的发展市场,将多模态分析运用到手机广告中将是今后的必然趋势。该文试图从多模态分析角度对手机广告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话语,由文字、图像、音乐、手势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文章以Forceville & Urios-Aparisi的多模态隐喻为理论基础,结合公益广告的语类特征以及情感取向,对央视公益广告“Family”中的多模态隐喻的建构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广告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隐喻认知过程就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过程。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用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视频语篇集合了声音、图画、语言、动作等多种模态,是典型的多模态话语。以短视频Tough Love为语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分析其中多模态隐喻,对于帮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视频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为基础,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探讨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和语类特点。研究表明,公益广告隐喻表征方式主要可分为六类,图像和文字互动构建的多模态隐喻能在视觉和心灵上给广告受众带来强烈震撼,进而达到劝谏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感在日常用语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为大众所理解接受。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称为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在广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多模态广告语篇中。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图文广告随处可见,影响深远。图文广告利用以视觉感官为基础的图像与文字两种符号模态间的互动,激起其他感官的相似经验,从而实现语篇内容与认知意义的共鸣。作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通感的认知在图文广告的认知意义构建中有何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之中,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社会功能与广告的劝说目的相吻合,因此隐喻可以应用于广告语篇中。在化妆品广告语篇中,广告的文字以及图片的创意设计同样蕴含着隐喻,这些非语言隐喻对于概念隐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概念隐喻不单单依赖于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其他模态或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呈现。隐喻在实质上是概念的而不是语言的,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隐喻这一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广告已经不仅仅是营销产品的一种渠道,而且成为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广告为达到娱乐化和商品化的效果,并不直接向观众输出其产品内容,而是间接地使用概念隐喻等手段达到目的。该文旨从多模态隐喻角度出发,试图探寻针对儿童和成年人的牙膏广告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目的性建构的广告语料库语料,遵循多模态隐喻识别程序,确认并概括出构建男、女士护肤品广告的多模态隐喻场景及其使用上的特点。针对男、女两个不同消费群体的护肤品广告在多模态隐喻具体例示时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潜存于其分化背后的是商家对消费者性别身份的商品化过程。因而,多模态隐喻不仅是消费群体的社会身份与性别定型的承载者,并对其具有加强与建构作用;同时也是商家打造其品牌个性的一种定位策略。作为商家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多模态隐喻成为话语社团对观众的消费行为实施后台操控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从多模态隐喻的三个区别性特征——动态的叙事性、鲜活性和普遍性入手,着眼于公益广告与其他广告形式的差异,分析公益广告中所体现的多模态隐喻,旨在深化对多模态隐喻具体应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人类的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语言文字只是隐喻实现的一种形式,其他形式诸如图像、音乐、声音和手势语中同样含隐喻。在公益广告语篇中,文字、图片意象及背景音乐等都可以传递隐喻概念。本文以Charles Forceville的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一则原创反腐倡廉动画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构建过程,并进一步证实了非语言模态在多模态隐喻识解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