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
在以女性为主角的唐宋艳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女性等待形象几乎是众多男性词家的"最爱",形成了艳词独特的女性等待现象.本文就等待现象在唐宋艳词中的存在状况、男性作家对之采取的审美态度等问题展开探讨,最终追溯男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的深层心理内蕴:心理期待、心理错觉及特殊的抒情需要.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在使用一种语言的时候,会受到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语言的差异也体现了心理、生理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在汉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语言差异较为明显,甚至有些词专门由男性或者女性在使用.探析汉语中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差异,对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语言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汉语中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男性和女性语言使用的新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当前形势下知识女性心理素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女性的心理素质有如下特点:在智能素质、心理健康水平、职业心理、角色调控及开拓性、适应性素质方面均优于普通女性、工作压力感上高于知识男性;在角色满意度、智能素质水平上低于知识男性。从发展角度看,中年知识女性的压力感最强,而心理随力最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教师心理资本的性别差异,纳入33篇文献,独立效应值50个(22532人,男9003人,女13529人),调查的时间跨度为2010至2016年。结果显示,男性教师心理资本总体上显著高于女性教师,乐观、希望、韧性维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达到边缘显著。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心理资本类型与出版时间的调节效应显著,男性教师事务型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女性教师,2013—2016年段男性教师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女性教师;而测量工具类型、教师类型、文献类型组间均无显著差异。meta回归的结果表明,教龄与学历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蔡如意 《文教资料》2008,(28):93-95
朱敦儒的<樵歌>流露出强烈的谪仙意识.主要体现在仙化自我、人生遭际的谪仙视角,和仙化所咏之物这三方面.其实在这种谪仙意识的背后,寄寓着朱敦儒对超尘拔俗、自由放旷理想人格的渴望;对不同于俗世的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失意后得到暂时心灵抚慰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世界,是男权肆虐的女性悲情世界。蒲松龄用写实的笔法展示了三百年前现实际遇中女人的生命本相,诠释了那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情人生。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痴情郎与负心汉形象解读,从女性的心理、感受入手,注重对男性“痴负”形象与心理结构的分析研究,探究文本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西部地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男性青年员工在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低于非国有企业男性青年;女性青年员工在社会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生存质量高于非国有企业青年女性。  相似文献   

9.
在以女性为主角的唐宋艳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女性等待形象几乎是众多男性词家的“最爱”,形成了艳词独特的女性等待现象,本文就等待现象在唐宋艳词中的存在状况,男性作家对之采取的审美态度等问题展开探讨,最终追溯男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的深层心理内蕴,心理期待,心理错觉及特殊的抒情需要。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灰姑娘”式的人物形象,通过“灰姑娘”形象的塑造对灰姑娘心理原型模式进行了沿用与突破。张爱玲沿用灰姑娘心理原型塑造出的女性都自卑、依附男性、把婚姻当作社会生存的唯一手段。但《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形象对此有所突破,她大胆挑战传统与丈夫离婚,在镜子中发现自我,更有意削弱范柳原作为男性的优越感。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往往难逃传统灰姑娘的命运,而白流苏形象则增添了传统灰姑娘心理模式中缺失的一面——现代女性的自我寻找意识。这不仅折射出了女性内心对婚姻的渴望和对男性的依赖情结,同时也反映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问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的农村女性,由于社会传统观念、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制约,多种角色的困扰以及多种标准的评判,心理上的压力比男性更重,心理冲突的发生也比男性更频繁。因此,对广大农村女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农村女性的心理健康,更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女性作家的作品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成为评论的焦点,而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一直较少受到关注。从铁凝《玫瑰门》中的男性形象,既可以窥见女性心理的细微变化,又可透见现今社会两性之间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5,(81):15-16
<正>男性获得话语权的原因,各学派研究人员给出不同的解释,政治、经济、心理等方面不一而足。综合而论,现实情况是男性所享有的父权制无意识地塑造着社会、语言、文化和各种表征。男性进入公众领域,女性被局限在狭小的家庭,男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女性则被放逐到社会经济和符号契约之外,处于无法被表征的领域,成为缺席空洞的能指。简而言之,男性操纵着话语权。一、男性话语权的体现男性话语权首先体现在对女性的命令口吻与女性遵从的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聊斋志异.画皮》师承前人又化古为新,除去讥讽贪淫好色者之劝世意义外,还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男女不同的情爱心理:男性对女性迷恋依赖又恐惧,女性对男性顺从服从,有时还要忍受屈辱救赎男性。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2088则征婚启事的分类分析讨论,对初婚与再婚男性的择偶标准和初婚与再婚女性的择偶标准从自述条件和择偶要求二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出其中的共同之处与差异所在,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心理分析,进而得出初婚男性、女性及再婚男性、女性择偶的主要标准倾向.  相似文献   

17.
男性闺情词多是模拟女性的口吻来抒写女性行为与心理,而李清照的闺情词以女性的身份自言闺情写出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真切细腻,抒发了独特的自我感受和人生体验。本文通过李清照闺情词与男性闺情词在抒写女性身份及其精神气质、写作内容有无寄托以及词风等方面的比较,探析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在创作闺情词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男性作者用笔杆子来塑造女性形象,以男性的视角和心理来诠释女性的心理。《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就是这样一位执笔人。在他笔下成功的塑造了唐小山等众多文学女性形像,并且对女性社会地位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如此见地的作家实属不多,本文就将从《镜花缘》文本入手,探求李汝珍视角下的女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以降,女作家从性别角度来反对“男性霸权”,书写女性心理、女性主体意识,以及试图建立女性话语的“女性主义”小说有不断深化的趋势。最初有张洁、张辛欣小说体现的对男性压抑的反抗及对女性自身价值的呼唤;八十年代中期铁凝、王安忆小说中出现了女性的性意识、性心理,女主人公开始以一个女人的面目亮相;九十年代至今则出现了一大批更典型的“女性写作”的本,如陈染、林白、海男、徐坤等的作品与前两个阶段大异其趣,这些女作家力图颠覆男性话语及权力,夺取应该属于女性的一切权利,所以小说中常书写女性的心理体验、意识、欲望及女性的生命状态等,书写话语也区别于男性话语的理性与条理化,有很强的情绪化、感官化、零散化特征,有评论家称之为“躯体修辞学”。  相似文献   

20.
男性与女性具有对心理时间独特的感知方式,这一充满性别特征的个性化的感知方式必然凝聚着两性对生命的独特的观照和感受,于是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时间观.美人迟暮是茫茫的时间之流中男性带给女性的阴影心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两性时间观的差异,女性与男性的时间之流以不同的流速向前奔淌,女性的时间之流明显快于男性.正是女性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使得女性对时间的恐惧表现为两种样态,一种是张爱玲式的回望过去,一种是穆时英笔下摩登女性式的前瞻未来.因此,只有在从线性时间链条中切割下来的时间单元中,原本生活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的男女才可能由于被迫遇合而相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