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称作史诗电影的《赛德克·巴莱》是由真实历史故事“雾社事件”改编而成的,反映的是台湾受日本统治时期发生在台中州能高郡雾社的抗日行动。这次抗日行动是赛德克族的一场民族狂欢,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赛德克族热忱肯定现实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中呈现出热血的生命意志。为做“真正的人”,赛德克族人向死而生。同时,这次民族狂欢还让我们读出了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的精髓,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能在对立、碰撞、冲突间又相互作用和对话。  相似文献   

2.
《赛德克·巴莱》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被日本奴役的台湾为背景,描绘了台湾原住居民武装抗日的"雾社事件",还原了赛德克族人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场景,他们用生命诠释着"真正的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电影《赛德克巴莱》作为台湾2011年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30年日据统治下,台湾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率众反抗的雾社事件。《赛德克巴莱》作为台湾一部史诗巨作,点燃台湾电影圈久违的激情,更填补了赛德克民族文化历史重塑的空白。从文化角度分析该影片,也成为当时大众传播下文化的盛宴。文化内涵中的本土意识、英雄精神、身份认同通过影片唤醒人们对文化、历史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
《赛德克巴莱》以雾社事件(1930年在日治台湾发生的原住民抗暴事件)为记述对象,电影立足事实而色彩浓郁地讲述了赛德克人在受到日军物质和精神双重虐待下,在“祖灵神话”的激励下跟随部落头目莫那鲁道奋起反抗的历史。《赛德克巴莱》或许并不太符合神话的虚构性和戏剧性,但却紧紧围绕着赛  相似文献   

5.
少数族群文化与民间文化作为活态文化,具有其作为小传统自身的特殊性及审美情感独特性。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中必须重视地方性审美经验的个体及性别差异。以电影《赛德克·巴莱》为分析文本,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赛德克人基于共同信仰之上审美经验的性别差异,在地方性审美经验的研究中引入个体与性别研究,无疑是对吉尔兹"深描"法的新的实践,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6.
电影《赛德克·巴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一部生态电影,它所体现的生态意识表现为由于人类无法处理好自己的内部关系,即人与自身的关系、族群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政治建构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而导致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态问题,影响了族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赛德克·巴莱》作为一部人类学电影,其内容表面上看是一场赛德克族反抗日本军队的斗争,但其实质展现的却是这两个"场域"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对立。不战死便自尽的勇气和信念是赛德克族对于祖灵信仰的守护、对于西方文明的本能抵抗。受现代文明影响的魏德圣导演在整部影片的叙述立场上却站在了归属于"野蛮"的赛德克族之中,这样一种立场的叛变也清晰的表达了其对于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作为台湾后新电影的扛鼎之作,《赛德克·巴莱》通过对雾社事件后殖民再生产,再现了日殖时代的台湾原住民的悲情历史,反映了他们交织着现代性憧憬与原始性激情的抵殖民斗争。《赛德克·巴莱》以殖民时代的台湾原住民的反抗历史为媒介,表征了当代台湾社会不断强化的所在地认同与本土意识,其在形塑台湾社会之本土化认同的同时,亦导致了自我主体想象的异化,从而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9.
“我们再不要因为一个是塞族人,一个是克族人,另一个是穆族人而相互憎恨。尽管父辈之间有刻骨仇恨,尽管我们是在民族敌对的环境下成长,我们不能向父辈学习。”这是波黑克、塞、穆三族青年圣诞节前聚集在奥地利下亚奥州共同唱出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牙克·历光     
他藏匿在树林中,和其他族人一样,平凡地生活。而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名“牙克”。所有族人都叫他“历光”。他是全族公认的好人,他是如此的强壮、友好,总是和善地帮助他人,但却很少笑。基本上他的生活就是打猎和帮人。但这只是他白天表面上的工作而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在近些年中成了世界各国的一个时髦术语,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人们都在纷纷谈论"全球化"。全球化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过程,是超越地区、尤其是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的一种全球整体性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各种文化展开了沟通交流但也伴随有激烈的碰撞。有一些社会学者预言地方性的差异文化将被普遍的文明所同化,但情况看似不是表面这样简单。以电影《赛德克·巴莱》为例进行简要分析,全球一体化浪潮下,文明与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应贯穿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成功地学习好英语,文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错误”的常见类型以及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总结一系列贯彻执行文化教学的具体方法从而提高对英语“文化习俗”的理解,达到不受文化障碍的干扰而顺利地与本族人交际的目的,提高成功驾驭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郑文 《凯里学院学报》2002,20(5):110-111
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英语族人和汉语族人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本文主要以说明文为例探讨英语族人和汉语族人在谋篇布局 ,语篇衔接 ,论据提供等的差异 ,使中国学生充分认识到影响写作能力发展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电影《赛德克·巴莱》虽然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在民族形象构建方面却有着独到之处,值得大陆电影借鉴。正面民族形象的建构命题,是影视艺术所应承载的最基本的国格,却是当代电影正被忽视和悬置的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15.
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英语族人和汉语族人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本文主要以说明文为例探讨英语族人和汉语族人在谋篇布局,语篇衔接,论据提供等的差异,使中国学生充分认识到影响写作能力发展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姓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区别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高句丽作为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高句丽族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姓氏。由于受到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高句丽也出现了与汉族相同的姓氏,高句丽的汉姓可能为汉族人的姓氏,也可能是高句丽族人受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而采用的汉姓。  相似文献   

17.
姓氏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区别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一项重要特征.高句丽作为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政权,在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高句丽族人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姓氏.由于受到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高句丽也出现了与汉族相同的姓氏,高句丽的汉姓可能为汉族人的姓氏,也可能是高句丽族人受汉族姓氏观念的影响而采用的汉姓.  相似文献   

18.
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徽州宗族借助自身的文化权力获得了乡村社会组织控制的权力.宗族通过族规家法的制订和宣讲,对族人的约束,以及对违规者的教化与惩罚等,成功地实施了对乡村社会的控制,维持了徽州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郑雪松 《时代教育》2013,(9):155-156,302
祠堂是族人孝道的传承场、择业的教育空间、个体社会化的习得地和守法教育的场所等。虽然祠堂文化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其传承出现中断。然而现代诉求,使得祠堂文化的当代传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赛德克·巴莱》是近年来一部颇受关注的台湾原住民的史诗电影.电影以宏大的视角,慷慨悲凉又高昂的格调描述了1930年发生在台湾高山地带的雾月事变.这部电影展现了近年来台湾电影难得一见的阳刚美学,令观众领略到力量与崇高的美感.其中的人物角色塑造和悲剧性两个方面最能体现阳刚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