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而且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由于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重要地位,我国学术界主要在生产方式范畴含义,生产方式理论体系,以及基于生产方式理论体系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长期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但研究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偏窄,学术观点分歧较大,应用研究匮乏等三个方面。基于此,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应该是统一认识和深化研究,也就是统一认识,把马克思的生产方式问题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研究;以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体系为分析框架,借鉴已有成果,对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东方的专制制度,还是经济的停滞不前,都是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地分析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中国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这是打开认识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启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模式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的理论综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从原始农业经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经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反映自己内在特性的生产方式,而每一种生产方式的内容又都是由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构成,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农业?理论界的研究虽然表述有很多,但在认识上并不是统一的,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成果,确定现代农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应该要注重的几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南亚和南亚农业生产方式的介绍,阐述了靠雨水供给的农业生产风险性太大,单一性农业生产效益较差,而农作物与家畜和家禽混合生产。能有力地促进小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定位是马克思一生反复思索的难题,而对这一的问题求索集中体现在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在不同时代境遇和思想语境中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中,青年马克思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解释模式统...  相似文献   

6.
理清马克思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准确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有益的。在马克思的学术生涯中,早期主要侧重于逻辑思辨的方法,将印度和俄国等的农村公社视为原始公有制的遗存并推论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即公社土地公有制。晚年则侧重于经验实证的方法,应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成果对原始社会史和农村公社进行实证研究,使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定义的公社土地公有制和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组织联系起来,科学揭示了人类早期社会从氏族公社到农村公社的演变过程,阐明了从公有制到私有制的发展过程,最终完善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小农生产方式在我国现今农村普遍存在,这种生产方式及其意识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对我国当今现代化建设有着严重的桎梏.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联系我国历史上小农的社会主义改造,剖析小农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对小农生产方式的转变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湖州市着力发展品质农业,对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分析了湖州市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并在研究湖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聚焦湖州粮食生产和渔业产业发展两大优势,运用诱致性创新理论对品质农业的理论基础作了分析,应用2013年经验数据作了效果检验,最后指出品质农业是资源禀赋、政府推动、消费者需要、农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结果,品质农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原始社会说、奴隶制说、封建制说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涉及农村公社、国有土地所有制、水利灌溉、阶级压迫等内容,这些因素所具有的内涵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来表述都不尽适合。由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内涵涉及很宽,且内部参数不完整,要给它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是困难的。模糊理论打破了“是”与“非”的二维逻辑界限,这一理论对我们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会有所启发。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说成是对古代这一地区生产方式的概括或许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而且是政治经济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阐明了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体系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马克思生产方式范畴的含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上分歧较大,形成了十种不同的观点。重新深入研究这一基本问题,提出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畴是一个二重含义的范畴:一方面是指物质生产方式,即劳动的技术条件、劳动过程的社会条件和资源配置方式;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功能拓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时代发展,农业功能也不断拓展与深化.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新阶段特征和新的历史任务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三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当前的诸多问题,应深入分析农业功能拓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准确把握农业功能拓展的重点领域.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方面的同时,挖掘和拓展农业新的功能,旨在为三农发展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就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来说,它最初是被马克思用来表述社会形态演进的起点,尔后由于原始社会的科学发现而放弃了这一概念;就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而言,马克思并未放弃这一概念,而是借助于它的特定内涵,得出了东方社会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结论,使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论中,应当有一个独立的小生产社会,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小生产者私有制、市场经济,这个社会是资本主义的直接前身。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历史中,小生产社会都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肖希田 《考试周刊》2014,(6):195-196
在人类中心主义、发展主义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全球化话语长期支配下,植物保护理念固化、窄化为对种植业、农作物的保护。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历经三次重大调整,植物保护理念也在相应调整中不断丰富内涵、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认识过程为视角解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就不难发现他虽然在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究农村公社,但直到晚年才形成对农村公社的准确认识;最初他将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视为原始公有制遗存并推导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最后将农村公社置于原生形态向次生形态的过渡阶段并形成农村公社两重性的认识,且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表述公社公有制。梳理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研究的学术历程,可以探寻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学理轨迹及其准确内涵。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变:从产品生产转变为商品生产,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本能的、直接的结合转变为自觉地、间接的结合,从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逐渐转变为主要依靠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农户与外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加强,原有的农村集体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不断弱化。建立与现代农村生产力相适应的农村生产方式,必须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和发挥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首先来自我们党的"三个坚持"。作为"三个坚持"之一的"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针对的就是辩证唯物史观,而辩证唯物史观的核心元素应当是生产方式。辩证唯物史观包含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在这个基础上给出生产方式的四种假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在孕育可生成新生产方式的必要因素。新生产方式一定是形成于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到"平衡充分的发展"这一变化过程中。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取得的生产力必然是新生产力,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而"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必然是新生产关系,由此构成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迷失”是在技术理性不断强化过程中逐渐丧失人文理性的:现代觉醒是人文理性的复苏,是对文化的回归,它是一种社会管理视角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技术为主型物质生产方式向价值为主型的文化服务的生产管理模式的转换,从而实现文化生产方式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并不排斥科技,而是给科技赋以人文的意义。它有利于避开现代化市场经济使人性失落的各种“陷阱”,实现人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应用生产方式二重性的一般原理对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未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作出了经典分析。然而,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进行分析,主要应用特征描述法。尽管通过这些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对于认识中国经济变革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分析方法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没有从终极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发展进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改:一是单一公有制结构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二是行政化公有制向分权型公有制转变。在物质生产方面的变革体现在落后生产技术和科层生产组织向多层生产技术和多样生产组织转变,行政命令调节向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转变。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矛盾是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同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和现阶段社会生产方式同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发生的矛盾。这一内在矛盾,必然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